致敬沈尧伊
文/陈履生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点关于沈尧伊作品的自媒体议论,完全脱离了这一作品的整体性,抽取了连环画926幅中的“彝海结盟”整体事件中10余件作品中的1幅,上纲上线,罔顾专业的定评和这一作品在当代美术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这一属于极少数人的无知无畏,虽然对沈尧伊先生的伤害性不大,却对艺术侮辱性极强。这一事件既不尊重艺术规律,严重影响到艺术创作,又破环了艺术生态,严重误导了社会和公众。
连环画《红旗飘飘》之“彝海结盟”部分,454
连环画《红旗飘飘》之“彝海结盟”部分,458-463
陈履生著《绘画的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研究》,2006年漓江出版社出版。
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2006年10月10日,中国美术馆举行了沈尧伊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原作展览开幕式暨《地球的红飘带》研讨会。陈履生著《绘画的史诗:《<地球的红飘带>研究》发布。
为纪念红军长征50周年,作家魏巍推出了长篇纪实小说《地球的红飘带》,首次发表在长篇小说杂志《当代》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聂荣臻元帅看到后“兴奋不已,接连十几天,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后来,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改编了连环画脚本,并邀请沈尧伊创作长篇连环画。
从1988年至1993年,沈尧伊用了6年的时间潜心创作了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共926幅。在这6年里的时间,他或研究资料、或整理素材;或徒步写生、或蜗居一室;或静心构思、或伏案创作。这之中,他的窗外有多少风风雨雨;而他的室内又有多少辗转反侧。当《地球的红飘带》问世后,人们看到了926幅中的每一幅,都无不为之惊叹。这之中有六年如一日的巨大的工作量,这之中有人们难以想象的呕心沥血,这之中有值得品味的精心与智慧;这之中更有令人们折服的精神与气度。
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共5集,926幅。前163幅为58 cm × 60cm,164-926幅为39cm×60cm,其中近一半为双联画即39cm×120cm。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大型连环画,是中国连环画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连环画创作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沈尧伊以饱满的创作热情,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划时代的创作当中,他曾两次到长征路上体验生活,与编辑、脚本作者一起多次访问当年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从而能深刻领会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品中共有真实人物77人,虚构人物23人。特别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塑造,不仅造型惟妙惟肖,而且神态逼真,通过生动的形象刻画,表现了革命领袖的伟大气概,令人感到可亲可敬。沈尧伊还善于把典型人物与特定历史下的典型环境结合起来,如硝烟弥漫的战地拚杀,波涛汹涌的江河飞渡,崇山峻岭的天险奇袭,雪山草地的风云变幻……烘染了长征这一历史的奇迹。《地球的红飘带》以独特的构思立意,以精心的人物塑造,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当代视觉的长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不朽之作。
《地球的红飘带》于1989年出版第一册,迄今共有7个版本。它自问世以来,屡屡夺魁折桂,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它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一等奖、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评奖金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各种报刊先后50余次对其中的作品予以介绍,特别是美术界的许多著名画家和评论家都给与这件作品以高度的评价。
连环画《红旗飘飘》之“彝海结盟”部分,446-453
《地球的红飘带》被誉为:“是一件突出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是我们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红飘带。”(蔡若虹);“确实是力作,是有中国连环画以来的巨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一流水平。可惜现在舆论都热衷去捧臭脚,好作品反而被冷落了。”(华君武);“画得非常真实,把那个时代的特点、人的精神画出来了。”(张闻天夫人刘英);“获得金奖是当之无愧的。……每一幅都可以独立拿出来慢慢欣赏。”(古元);“鲁迅先生曾预言:‘连环画可以出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那样的画手’,沈尧伊就是中国的米开朗基罗。”(李桦);是“我国连环画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峰,是建国以来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巨作、力作、是一部传世之作。”(孙滋溪);“为文艺创作树立了‘红飘带’一样的榜样,是空前绝后的伟大作品。”(戴敦邦);“是前无古人的连环画巨作”(李琦)。
【陈履生博物馆群开放时间】
——来源: 陈履生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