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竹美香谈草间弥生(下):她的艺术是“无限”的,消融了多种文化

发表于:2023-02-22 编辑:晓钟

文/吉竹美香谈  孟媛


图片


《南瓜》(2022)于“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览现场,2022年 摄影:郑乐天 M+,香港

撰文&采访_ 孟媛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回顾展正在位于中国香港西九文化区的M+博物馆展出,以庆祝博物馆开幕一周年,这是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型回顾展。展览由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及独立策展人吉竹美香共同策划。艺术中国独家专访了独立策展人吉竹美香,她讲述了她眼中的草间弥生。

艺术中国:在草间弥生的作品中经常覆盖着“波点”,在您看来“波点”代表着什么?

吉竹美香:草间弥生认为波点代表着地球,地球只是宇宙中亿万星球中的一个小波点,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格局,她在作品中思考着人类与地球,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很多波点代表着有机生物之间的全面连结与相互沟通,也代表着月亮,代表着月亮每个月的运行轨迹。“波点”一方面代表着在相互关系中的平等,在我看来另一方面代表着孔洞,这些孔洞来自枪械的伤害以及对战争的恐惧。

图片
《太平洋》1960年 油彩布本 183 × 183厘米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藏 ©草间弥生

艺术中国:您觉得草间弥生在日本和美国的生活背景以及跨文化经历对于她多变的艺术实践有怎样的影响?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怎样在草间弥生的创作中碰撞融合?

吉竹美香:草间弥生总是将自己视为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家,不是亚洲艺术家也不是美国艺术家。她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尝试了前卫艺术、日本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抽象艺术、极少主义艺术、行为艺术、实验艺术等等多种艺术风格,很不可思议的是她的艺术创作贯穿了现当代艺术史,不仅仅局限在亚洲艺术领域,而是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图片
《云》(2019)于“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览现场,2022年 摄影:郑乐天 M+,香港

草间弥生经常在日本也经常在美国纽约举办展览,尤其是她生活在纽约的那段时期,她可以说是当时唯一的日本艺术家能在纽约与如德国的ZERO团体(海因茨·麦克 Heinz Mack,奥托·皮纳Otto Piene和昆特·约克 Gunther Uecker 三人组成的艺术团体)等很重要的几位实验艺术先驱一起举办展览。这些实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植物、能量、镜子、空气、雾气等,在和这些艺术家的接触中,草间弥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开始在作品中使用的镜子元素。这些艺术家也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在二战后的创伤中,想要从空白的缝隙中去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想要去从战火破坏一切后的零开始重新去表达他们的经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称自己的艺术团体为“零”。草间弥生非常认同他们的观点,“零”意味着虚无,从虚无中去创造,也有一种佛教的禅意。

图片
《轮回》(2011,最右侧墙上画作)于“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览现场,2022年 摄影:郑乐天 M+,香港

草间弥生2011年的作品《轮回》明显受到了这些艺术家的影响。同年日本出现强地震与海啸灾难,《轮回》表现出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也反思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如作品题目所说,这件画作也阐释着佛教的轮回教义,代表着重生,这也是草间弥生作品中所融合的东方文化。在我们的展览目录中也收录了一些草间弥生的文章,她提到自己受到了亨利·摩尔、英国现代主义、如德国表现主义基弗以及如美国抽象主义考尔德等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影响。正如草间弥生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无限”概念,她的创作也是“无限”的,多种艺术和文化在她的作品中“消融”。

图片
《残骸的积累(人格解体帷幕的囚徒)》1950年油彩、瓷漆、种子麻布袋 72.3 × 91.5厘米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藏©草间弥生

艺术中国:草间弥生的作品横跨美术史的多个时期,她在纽约时创作的艺术尤其是偶发艺术阶段,以裸体彩绘来将身体作为艺术回归自然,这一阶段并没有被日本主流社会所接纳,您觉得后来草间弥生的艺术是怎样被日本所接受的呢?

吉竹美香:其实草间弥生的创作逐渐被日本主流社会所接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作品在不断产生着变化。草间弥生纽约时期经常创作行为艺术作品,她的很多作品也会被日本媒体报道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但70年代左右的日本社会还是比较封闭和保守的,那时候他们还无法接受草间弥生的作品,因此草间弥生回到了纽约进行活动。后来草间弥生先后经历了父亲以及伴侣约瑟夫·柯内尔的去世,这一时期的拼贴画创作比较灰暗,大多都是关于死亡的主题,1975年“从冥界传来的死讯”回国首展展出了这些作品。也是从那时起草间弥生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入住了精神疗养院,从此之后一直居住在那里。在1987年福冈北九州市立美术馆首次回顾展,聚焦草间弥生在纽约时期创作的作品,1993年其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草间弥生的艺术逐渐被接受,成为日本主流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世界级的艺术家。

图片
《如今你死了》 1975年 墨水、粉彩及拼贴纸本 54.8 × 39.7厘米 世田谷美术馆藏 ©草间弥生

日本社会经常是在本国艺术家已经世界闻名之后,才会去关注他们。这样虽然有些可惜,但草间弥生终于被主流社会所接纳。草间弥生在日本以及世界各国举办的多次展览,也终于让日本艺术界将其作为大师级的艺术家去看待。在80年代草间弥生经常参加电视台的节目,也对她有所帮助。在我进行策展研究的时候,发现草间弥生其实在那一时期影响了一大批后来著名的女艺术家。在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背景下,草间弥生重新开始创作“积累”系列作品,反思日本的消费文化以及虚伪的过度装饰,她将自己的思考用作品阐释了出来。现在草间弥生已经在日本艺术界和欧美国一样有很高的知名度了,我们希望通过M+的本次回顾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草间弥生。

图片
《天地之间》(局部) 1987年 混合媒材,一组5件 180×180×12厘米 Amoli Foundation Ltd.藏©草间弥生 图片:M+,香港

艺术中国:草间弥生的艺术对青年艺术家来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吉竹美香:我觉得草间弥生对青年艺术家影响最大的是她的创造力,她一直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也很努力去进行创作,她作品中的色彩也变得越来越明亮,越来越丰富。她一直在不断坚持和发展自己从50年代开始创作的主题和元素,比如那些无限的网,那些软雕塑作品,那些死亡主题的作品,以及那些将生物和宇宙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我觉得青年艺术家如果能够像草间弥生一样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坚持自己的创作,虽然会面临很多挑战,但一定也会获得成功。

图片
《我那颗烦恼多多的心》 2013年 塑胶彩布本 194 × 194厘米 艺术家自藏 鸣谢大田秀则画廊、维多利亚·米罗画廊及卓纳画廊©草间弥生

艺术中国:您预设在当前世界大背景下,本次草间弥生的展览对于观众会有怎样的影响和启发?

吉竹美香:我认为这次展览的影响是开放性的,能够让人们彼此敞开心扉,让人们互相连接。这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短暂,人无法永生,这些其实一直也是草间弥生作品想要传达给人们的,疫情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这些,尤其是在社会和文化景观层面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关文章:吉竹美香谈草间弥生(上):艺术于她是一种治愈的力量

图片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览现场 2022年 摄影:郑乐天 M+,香港

图片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览现场 2022年 摄影:郑乐天 M+,香港

图片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览现场 2022年 摄影:郑乐天 M+,香港




——来源 | 艺术中国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