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波丘尼 | 早逝的天才雕塑家,一场革新推动未来主义运动
文/舒又
他声称:“我们将竭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
工业文明下的艺术
翁贝托·波丘尼《城市的兴起》
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诸多藏品中,一副名为《城市的兴起》的画作在馆内珍藏多年,此画由意大利著名画家、雕塑家翁贝托·波丘尼在1910到1911年间创作而成,不仅是波丘尼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也为一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成立吹响了号角。
这个流派,就是影响至今的现代文艺思潮之一——未来主义。
百余年前,当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轰轰烈烈中将人类的文明进程推向不可预知的方向时,艺术界也受到劳动、生产、工业建设所带来的热血以及暴力的波及,在欧洲工业革命重心意大利的土地上,学习艺术的波丘尼与诗人兼文艺理论家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结识。
马里内蒂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能够引领未来艺术发展的思潮,当属“未来主义”。
波丘尼将马里内蒂于1909年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创立和宣言》作为参考,结合个人在艺术理论以及视觉传达上的见解,起草并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未来主义绘画技法宣言》,未来派由此开始兴起。
波丘尼在种种宣言中的中心思想始终围绕着“一切鲜活元素集合而成的力量感”,这也是他在此后创作的重中之重。他厌恶失去新意与生机的老旧事物,时刻渴望着有真正代表新时代的元素与事件发生,而他要做的,就是抓住这转瞬即逝的变化时刻,将所有对当下光、色、阴影、空气等产生反应的物体的动势与“灵魂”通过绘画或雕塑等创作形式传达。
在波丘尼看来,未来主义应从印象主义“表现特定时刻”的创作宗旨以及注重光色的创作方式中吸取经验,通过综合一切由时间、地点、形状、色调构成的特定时刻来形成画面。
翁贝托·波丘尼《城市的兴起》草图
这幅《城市的兴起》便是波丘尼创作理念的鲜明反映,画中以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场面为背景,枣红色的骏马如同一阵疾风般横穿整个场景,似带起扬尘滚滚,将边上的人与物都卷入旋涡之中,这正是暗喻了工业革命浪潮下崛起的现代文明在飞速发展着,而所有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群众,都将被这大潮淹没,一同向着沸腾的前景奔涌而去。
翁贝托·波丘尼《城市的兴起》局部
翁贝托·波丘尼《城市的兴起》局部
翁贝托·波丘尼《城市的兴起》局部
这一幕,集合了波丘尼对于大势所趋的工业文明的主要感受,新生的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奔马牵引起画面极富视觉与心理冲击的动势,再加之鲜亮的色彩与狂乱的笔触,一切都在昭示着未来主义的艺术取向,也在昭示着这场工业文明的革新势如破竹。
在创作此画不久后,波丘尼于1912年再次发表《未来主义雕塑的技术宣言》,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传统雕塑的批判,宣称“雕塑即环境”,应在其中寻找环境所具有的动感,此外,在材料的运用上也应当更为多元,玻璃、木材、钢铁、水泥、皮革、布料、镜子、电灯等非传统雕塑材料都可以积极尝试融入。
波丘尼雕塑作品
波丘尼雕塑作品
波丘尼所提出的畅想远不止于此,虽有很多在他在世时未能来得及一一实现,但在之后的现代艺术运动中常给后人以启发,并有很多得到了实践以及认可。
线条即力量
当时与未来主义并存的还有表现主义与立体主义,这三大流派看似都属于先锋艺术的行列,都在反传统的阵地坚持己见,甚至常常被混淆为同个类别,但追求的表达与本质实则全然不同。
相较表现主义的向内而行以及立体主义的静止与分解物态,未来主义旨在创立与现代生活、现代精神高度契合的艺术,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和亨利·柏格森的哲学为基础,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故而未来主义对于创作中表现运动感与力量感都分外重视。
如波丘尼所言,一切物质都应有各自的生命体系,如何在物质运动的形态中抓住具体的形状以及光色变化来体现“生命的跃动”?也许这才是未来主义的关键。
波丘尼所谓的“特定时刻”,不仅包含着物质或人物“在场”的、当下的形态,也包含着“不在场”的、过去以及未来的种种,在他的不断探索中,他寻找到了一种“线条即力量”的表现方式,将线条的表现范畴以及含义加以拓宽,与鲜活元素综合起来形成的能量场域直接关联,以此表现“恒常的在场”。
虽与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追求并不相同,波丘尼的创作也曾受到过这两个流派的一定启发,他曾接受过专业的新印象主义以及立体主义等技法训练,并善于以理论为先,将其转化为视觉形式,在绘画和雕塑方面的实验也不断完善着他的艺术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中,推动着自身创作以及未来主义的发展。
1914年,波丘尼加入意大利国民军,投身战争,以求“文明的洁身之道”,两年后,他在一场骑兵训练中不幸坠马身亡,年仅34岁。
随着波丘尼的逝世,也随着激进的革命运动以及新思潮的不断涌现,未来主义在现代艺术的长河中渐渐销声匿迹,但其内核仍在以绘画、雕塑、建筑等诸多形式影响着后来的无数艺术家们。闻名于世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便是20世纪后期的未来主义建筑之一。
无数现代艺术崛起又匆匆消逝,而那些被洪流冲刷并留下的经典,在无数藏家以及美术馆的努力之下,让今时今日的人们得以看到曾经在艺术史上燃起的阵阵烽火。
翁贝托·波丘尼《美术馆的骚动》
挂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城市的兴起》其实并非波丘尼的第一幅未来主义画作,1909年,他在被马里内蒂思想冲击之下,画下了自己的第一件未来主义绘画作品《美术馆里的骚动》。
翁贝托·波丘尼《美术馆的骚动》局部
翁贝托·波丘尼《美术馆的骚动》局部
在灯火通明的美术馆门前,混乱嘈杂的闹剧正在上演。光线与色彩在波丘尼的描绘之下,为整个场景增加了强烈的动感,人们骚动而拥挤着向门口涌去,仿佛要进入的不单单是这一处坐落于此的美术馆,而是在试图纵身一跃搭上一班远行的通往未来的列车。
翁贝托·波丘尼《美术馆的骚动》局部
在彼时轰轰烈烈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美术馆里珍藏的古典艺术该当如何?未来艺术的前景又当如何?
当时尚未明晰的答案,时至今日,是否又是一轮新的设问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