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 | 董欣宾:太湖旧貌何人知

发表于:2023-07-27 编辑:茂公

文/周和生


“闳约深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书法专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教学成果展”去岁之秋在中国美术馆举办,42位参展书画家中,打头者为董欣宾先生。

董欣宾(1939--2002),无锡张泾人,幼从张云耕学习书法,后拜秦古柳为师学习传统中国画,19岁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美术班学习西洋画,附中毕业入伍当兵,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再次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为刘海粟院长的山水画研究生。1982年分配至江苏省国画院,曾任该院一级美术师、理论研究室主任。

欣宾生前在画界极富争议,他学历高,著作丰,个性强,语言狂,因而倾到众多艺术追随者,同时也得罪不少艺途同行人。尊之者,称其为大师。譬如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吴悦石认为:“对于江苏来说,出了个董欣宾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骄傲。为什么呢?他的笔墨纵横豪放,有燕赵侠士之风,而不是江南文人的小情调......”中国国家画院画家范扬则直截了当地说:“我要提出一个观点----江南三董。即董源、董其昌、董欣宾。”而贬之者,竟然说他“根本就不会画画”。反差之大,巧合其人生最后10余年间栖身之所的斋名----同一单元顶底相对两套住宅,欣宾将6楼顶层称之为“无上居”,1楼底层称之为“无下居”,两处统称“天地居”----至高“无上”的尊崇与至低“无下”的贬损,实为“天地”有别。


董欣宾画作35.jpg

董欣宾-太湖旧貌


摒弃门户派别,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既为艺术品收藏基本要素,亦是收藏爱好者良知所为。早在欣宾读研时,我曾特地去南京艺术学院拜访他,惜未遇,室友称其外出云游矣。在欣宾床旁墙上,贴有其新作《诸子望月图》一幅,画上众人仰月,画前我凝眸细读,这是神交初始。其后欣宾毕业,加盟省国画院,并于1984年和1986年,分别在南北二京举办个展,画坛名流出席,中央媒体报道,可谓风光无限。而我则一如既往,在艺术市场上觅其画购其画,或以他人之作换其画,加上他后来特地为我而作的画,至今我共藏有其书画作品十余件。每件作品的获得,不敢说“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但追思与其交往,确有值得回味之处。怀念逝世艺术家最好方式是研究他的作品,观其作,思其言,写下难忘经历,希望尊崇他的人加深对他的思念,也希望误解他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能够逐步理解他。

欣宾画作,我最早得之于南京鼓楼广场西南角。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儿自发形成一处“艺术市场”。有次我觅购两件,一为水墨册页,上题:“树石图。树石为中国之不二法门。欣宾记。”另一为设色花卉条幅,右上有“欣宾”二字穷款。作品价不高,张张有缺憾:前者有款无印,题书“中国”后,漏书一“画”字;后者款印虽全,但画面上部构图不完整,明显有裁去上款、独留下款后的添笔痕迹。


董欣宾画作33.jpg

董欣宾-松树拳石图


携件至天地居请欣宾过目,他对裁款添笔之件极为不满,斥之“伪作”,怒而撕毁,并随手将碎纸片装入他的工作服(一件沾满色墨的蓝大褂)口袋中。面对我的惊讶,老董说:“我赔补你一幅。”随即捉笔赔画,其以青绿山水作太湖之景,近为野树陋屋,渔人扁舟,远则岛屿如黛、雁阵惊寒,中景湖滩上,有两只深情相对的水牛......画到快意时,欣宾出语不凡,他说:“我画牛比李可染好。”闻听此语我并无意外之感,曾听得坊间传闻一则:某境外画商欲购董画,问其润格。董说,我的画只比李可染画得好一点点,请参照可染先生价格,略加少许即可。来人无语,返回后对董有不恭之辞。欣宾闻言,斥函一封,说,你要买我的画,不是我要卖给你;你问我润格,我如实相告,你能买则买,不买无碍,彼此不伤和气。但你骂人就不对了!你骂人就不是人,你不是人就是狗,下次你再跑来,我就打断你的狗腿!我没有向董求证此事,但传闻和眼前现实中的欣宾,自认为画作“比李可染好”,则一仍旧贯。“赔补”画毕,欣宾题款:“太湖旧貌。己巳年,周和生评正。欣宾。”我问,江苏画家喜作太湖新貌,你为何画太湖旧貌呢?董说:“他们没见过太湖旧貌,我从小生活在太湖边,看的多了。”正因为见的多,江南杂树的形象,成为欣宾笔墨的一大创造。在他的笔下,中锋长线,奇突的灰色调,冷透热足、大乱大整的构图,高质高量的勾皴点染、积色积墨,在擅长画江南杂树的基础上,擅画水、船、桥、牛兼花鸟人物,尤喜画松。神、逸、妙、能四格兼备的笔墨,构成其独特的画风----寓雍厚博大于灵动秀逸的江南山水之中。

随后,欣宾在“树石图”上补题以记录此事:周和生爱画,此于“艺术”之市收购我八零年示范同学之随笔,共两帧,一真一伪,念其拾画之诚意,故赔补一张,并题此《松树拳石图》,纪念人世之“佳构”。欣宾补题补章。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欣宾自认为画牛略胜可染先生一筹,绝非偶然。对同为无锡藉的徐悲鸿先生、吴冠中先生的中国绘画否定观,他也表示过严肃的否定。2000年《美术》第1期,他所发表的《关于吴冠中关山月的不同“零”说》一文,便是否定之否定的表达。


董欣宾画作32.jpg

董欣宾-秋树


对古代画论,欣宾亦有不同看法。笔者藏有其树画两件,均作于1987年。前件题识:“画树法古云树分四歧,而不能将树于风雨之中,求人心之悲哀,故曰生残伤死,古人浅见,亦复如此。”后件题识:“画树之法完全不在四歧之间,而追风霜形迹,或若刀砍或斧凿,始树之天然姿色。”这两件题识,充分表明欣宾思考有深入,认识有递进。前件指出“树分四歧”之不足,后件则说明“画树之法”应当表现的内容与目的。因而在与古人过招之中,敢于发出“古人浅见,亦复如此”的严厉批评。


董欣宾画作31.jpg

董欣宾-天然姿色


董欣宾画作30.jpg

林筱之题跋-秋叶舞风


美术理论界有识之士认为:集中西古今之大成的董欣宾,有严格的中国画本体学研究深度,理法兼备,笔墨恣肆,狂放中表现出至高的精神境界与艺术技巧,并著有《欣宾画集》、《中国画对偶范畴论》、《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等具有开拓性、体系性的理论著作,成为中国画学科奠基人,他是继傅抱石之后开创江苏画派新面貌,具有流派开创性的一代大家....

着力于举办中国现当代艺术大家研究系列展的翰海当代艺术中心,2016年曾推出“天地生人-董欣宾”研究展,展出董欣宾十余幅精品力作,探讨其对于“天·地·人”三者共生同构的深刻心灵体悟与流美艺术表达。此展曾为广大观众走进董欣宾艺术天地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正如他本人的生前总结:我的绘画构成心理属性是“冷抽象,热表现”,在冷热之间传递出深邃的哲理思辩和美性表现。所谓“冷抽象”,便是其关于章法的“最佳数布论”,而“热表现”则是其“最佳感受”之追求。高质、高量与冷抽象、热表现,构成中西交融的时代性高度上的竞技竞智,从而也构成了其画风的至高难度和独特面貌。


董欣宾画作34.jpg

董欣宾(右)与周和生在南湖天地居


画家、学者陈丹青论述金陵画坛时写道:“金陵多画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钱松嵒、宋文治、魏紫熙、亚明、陈大羽等水墨画大佬。八九十年代,又出水墨画英雄如中年山水画家吴毅、董欣宾......”文中所提及的前六位,“艺术欣赏”栏目近一两年内均已介绍,今年恰逢董欣宾先生诞辰80周年,特借机说一下他的不凡事迹,以示缅怀与追念之意。


(本文原刊登于《南京政协》月刊2019年第12期“艺术欣赏”栏目)





——刊载 | 长三角美术家网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