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 | 从张尔宾画瓷说起

发表于:2024-07-27 编辑:江左

文/苏南

 5139b8een7f43899722c1&690&690.jpg

张尔宾画瓷


新年刚刚来到,我便在张尔宾的家中看见了他的新品——瓷瓶。这时的我恍然大悟,难怪他忽然打电话来叫我,意思是想让我长长见识,一饱眼福。他说:“这是我画的瓷瓶。”言语中透露出一份新鲜。以往张尔宾是不屑于此道的,只醉心于纸上功夫。

画家纸上作画的那份自信犹如庖丁,游刃有余。当宣纸换成了瓷瓶,平面转向了立体,水墨变成了釉料,对画家而言无疑是进入了另一种创作状态。画家画瓷是一种感觉,瓷胚烧制又是一种感觉。越来越多的画家参与陶瓷绘画,说明其乐趣所在。瓷画作品和书画作品相比,有人工亦有天成,那种意外的快感和满足是纸上绘画所不能比拟的。

5139b8een7f437bbd9c37&690&690.jpg

张尔宾画瓷


画家画瓷圈内颇多争议,中国《美术周刊》就此问题曾经做过专题策划,在景德镇让书画家和工艺师两大阵营面对面地交锋,展开论战。结果,书画家批评工艺美术师囿于保守,不敢创新,缺乏创意;而工艺美术师则批评书画家过于自负,根本不懂陶瓷语言。这里形成了绘画派与技艺派两种鲜明的观点,各自坚持立场难以调和。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绶祥最直白,他说:“我始终感到从上个世纪开始,景德镇的瓷器艺术便走向了衰落。不客气地讲,只留下‘景德镇’三个字。”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王邦华认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衰落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精品意识。那些打着景德镇制牌子的工艺瓷,器型、画工都很粗劣,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

面对绘画界的不屑,景德镇的工艺美术师们持抵触情绪,认为画家们不懂瓷画工艺技术的复杂性,忽视了瓷器本身的艺术价值。景德镇的中国工艺美术师何叔水反驳道:“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除了要有一定的绘画修养,还要花几十年的时间学习、掌握陶瓷技术。这个技术在画家看来却是工匠做的事,我对此很不服气。”


5139b8een7f437b7388e4&690&690.jpg   

张尔宾画瓷


其实,书画家画瓷和工艺美术师制瓷各有所长,由于艺术载体的不同亦各有所短,是一根绳上拴着的两只蚂蚱。至于形成了对立的两方,一是理念上有着明显的误区,二是技术上有着根本的的差别。重要的是两者若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完美融合则水涨船高,相得益彰。

历史上景德镇瓷器与书画关系密切,形同水乳。南宋以后中国文化中心南移,渐成气候的文人画艺术影响到景德镇,元代凸显,明清尤盛,景德镇因此成为彩绘瓷器的中心。只是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就景德镇瓷器的艺术价值而言,发展到现在还是以青花瓷为最,未可逾越。


5139b8een7f437bab54b7&690&690.jpg

张尔宾画瓷


中国当代画家画瓷专场拍卖好像是从2008年的秋拍开始的,当时荣宝斋推出了中国书画暨画家画瓷专场,嘉德也有过此类拍卖,这说明画家画瓷已经逐鹿市场。那年的秋拍,画家范曾的“老子演义青花画缸”以134.4万元成交,“神猿青花抱月瓶”以33.6万元成交。江苏画家徐乐乐、朱新建、朱道平也有瓷品参拍,其中徐乐乐的“陆羽品茶图”笔筒以12.47 万元成交。从结果来看,画家画瓷成交状况均超出预期,市场反映较为热烈。

单纯就这一现象来看,当代景德镇瓷器的价格飙升其原因很简单,的确是沾了名人的光。就像黄铜镀金一样,瓷器本身的工艺水平恐怕已是次要的了。试想,假使这些瓷器上的画作出自景德镇工艺师之手,价值又能几何?看来画家画瓷果然是占了市场的先机,同时也抢了别人的饭碗。由此造成的双方一是恃才傲物,一是心理失衡,这就是矛盾的焦点所在。

那天我问张尔宾:“你这些瓷瓶多少钱一只?”他笑而不答,反问道:“你说呢?”我没敢说,只是觉得随着瓷器市场的进一步拓展,随着画家身价的每一次抬高,这里或有概念或有联想,其投资空间亦不可小觑。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