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新:一次面对自我的写生

发表于:2024-08-05 编辑:根泽

文/周京新


按:中国画本体语言经过前贤千年不息的开掘、陶铸,今天是否仍具有探绎、建构与延展的空间?周京新以其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笔墨语言和因之生发、铺演而成的清越流宕、郁勃华滋的水墨世界,完美地回答了中国画的时代之问。


mmmm(图1)

周京新,1959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苏通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创作研究员。




写生札记(节选)

文 | 周京新


当我面对自然实景的时候,会有意在过去的某些习惯上做做减法,舍掉一些形式,让出一些位置,取实景的某些有利因素加进来,使得语言呈现具有写生性的特殊创作格局。因此,取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做加法和做减法的问题。与创作一样,这时也需要我们对自然物象有积极主动和随机应变的造型意识。比如写生时我们可能看到左边有几颗树,树下有一片田,右边有一条河,河边有二户人家,远处还有几重山峦……这些是实景中的大元素,只看到这里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利用自己的语言积累从实景中寻找点点滴滴的小元素,即形态具体的、可以明确呈相的笔墨元素,这时的“寻找”往往是将实景元素“翻译”成笔墨元素的过程。取舍、加减、寻找、翻译都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观察的思路必须首先明确,随后理顺,进而落实。

在写生中,面对自己以往经验所养成的某种习惯,我们既要用它,又要治它,用它章法灵动自由表现的好处,治它造型虚空画法概念的坏处。要调和好经验与实景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感悟与认识,在既有技术与全新素材之间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交织点。

我体会到,写生的过程是一个吸取营养和汇聚能量的过程,在写生过程中,我们能从实景丰富多彩的素材里获得许许多多养料,这些养料可以切切实实地弥补我们以往积累经验中的某些残缺,校正我们以往养成习惯中的某些陋习,丰富我们以往熟练模式中的某些转换融通的空间。

作风景时写与形亦当相融,相融者,松紧虚实对比生动是也,如遇大形则写其宽厚松阔,适小形则写其精理细肌;紧密处留白十之二三,疏松处余紧十之四五。临画之时,更当随机应变,灵活运筹,切忌拘理刻板。

作风景,造型依然首要,势、质、曲、直各造型因素当充分利用,开合收放之气象才有望呈现。

写生最能突出绘画的纯粹性,形式感是纯粹性重要的内容。写生要多一些创作性,创作性不是情节性,更不是记录性,而是完整的绘画性。

写生就是创作,创作质量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绘画修养,这样的修养必须“一个都不能少”,不能简单地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标准。

mmmm(图2)


本辑推送选取一组周京新愚园写生作品,他在园中选取一角,就同一对象,12天共完成22幅不同维度的水墨作品,这是一次艺术家与实景对话的写照,也是不断与自我对话后尝试突破的表达。

mmmm(图3)


很多年前,我就在思考能不能给自己确立这么一个课题:在一个地方,一个角度,选一个景一直画下去,同一个景反复画,如果在后续的写生过程当中,我不断地在重复自己,我认为很可能是想法上的一种惯性,我过去这么想,我现在也这么想,甚至是重复过去的动作,那么,这次我要求自己每一张都要把眼睛擦亮,哪怕是假装的,特别是到了中期或者后期,我会不断地去想前面的这一张,所有画过的都不能重复,不要去想以前习惯怎么画,更不要想以前画园林是怎么画,让它有一个新的定位,那么就要在想法上、画法上打乱自己的阵脚,不要让以往习惯的想法、画法一直延续,每一张都能朝不同的方向走开。

刚开始写生的时候,我看的时间可能比画的时间还长,看的时候不是光盯着看,而是全方位的,某一天可能会出现一个小乌龟,或者水里面出现一条特别大的鱼,都要特别注意,实际上就是对于景要有一个大幅度的取舍,以及大幅度的在笔墨表现上的变异,因此,此前对它要有更多的了解,要看得更透,看得更多。观察到写生的中后期,这个景已经像是一个人,一个不断换衣服,变形象,变身份,不断地转身的人在和我对话。

现场有很多鲜活的东西,你可以去参照,你参照的方式、角度、参照的尺度有多大,取决于你自己,这是写生的便利,在家里闭门造车所达不到的可乘之机就是在这里,我认为写生不是记录,写生就是创作,而且创作的尺度,转身的幅度包括转身的方式,可以自由地发挥。

——周京新

 

mmmm(图6)

 

mmmm(图7)mmmm(图8)

 

mmmm(图9)mmmm(图10)

 

mmmm(图11)mmmm(图12)

 

mmmm(图13)mmmm(图14)

 

mmmm(图15)mmmm(图16)

 

mmmm(图17)mmmm(图18)

 

mmmm(图19)mmmm(图20)




——来源 | 上观新闻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