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见字如晤,唐和一贯——《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出版

发表于:2023-07-15 编辑:根泽

文/姜白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633.jpg

《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

作者:郑鸣谦  陈小法

定价:120元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六年前的初夏时节,我有幸在上海看过一个展览,题为“见字如晤:日本文豪书法展”。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川端康成、井上靖、司马辽太郎等十余大家手迹荟萃一堂。太宰的自抑内省、川端的沉郁细腻、井上的质朴古拙,平素只能在书本的印刷字体内容中体会,那次却得以近距离从这些喜爱的作者手书墨迹中细细揣摩,心中有无比亲切之感。


印象最深的是夏目漱石写的那首俳句《赤蜻蜓》,汉字与假名间杂,大约属于和样书法吧,其笔法清秀自然,流畅放逸。即使不谙日文,不用求助注释,也能猜得出“赤色蜻蜓,落到了我的肩上……”这一已经跃然纸上的意趣。三岛由纪夫的书写也与其文学审美高度一致,“幽显一贯”四个汉字有高度个人化风格,笔力遒劲刚健,全然大丈夫的气质。据说早期他曾经给自己的多部书题写过书名,我见过一幅《潮骚》,行草兼备,旨趣无穷。


“心有灵犀”与“见字如晤”的感觉大概是中国人欣赏日本文艺作品的常态,日本人看中国文化也大略如此。毕竟,单就文字而论,日本的假名书写系统也是参考了汉字草书而创制。自飞鸟时代始,中国的汉字与书法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日本。此后千余年间,随着双方使节、僧侣、文人甚至商贾的东渡西来,源起于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但在日本生根发芽,而且与中国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遥相呼应,“和样”“唐样”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这个意义上,把三岛手迹的前两字改动一下,变成“唐和一贯”,用来形容中日书法之间的关系,非常贴切。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449.jpg

甲寅年铭飞天光背铭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508.jpg

金刚场陀罗尼经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517.jpg

日本近卫家藏唐真书《千字文断简》


铃木大拙曾有云:“蕴涵于禅味画和书法中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日本人,他们很快就以中国的这些书法、绘画为范本潜心钻研了起来。”日本民族向来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不但取之为己所用,且更加以发挥创造。建筑如此,造园如此,茶艺花艺盆景如此,书法亦是如此。中国书法追求“入神入妙”不可言说的形而上式化境,日本书道则更强调其审美中物哀、幽玄和闲寂精神的体现,并且重视文字与载体结合的形式之美。


徐小虎评论说,日本的书法“是在纸上流动的感觉,确切地说,是在平面上流动,是跟纸面的契合,去服务于纸面的本色美,而非中国那种追求力透纸背的立体渗入的美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日书法艺术上的这种差别是文化、审美、传统、环境甚至文字本身的特质差异造成的选择差异和进化差异,而且在深层次上凸显了各自的文化特征。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526.jpg

詹仲和题《柿本人麻吕图》


由郑鸣谦、陈小法合著的《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是国内首部研究中日书法交流的专业著作,循通史体例,分不同时代、主要流派对源自中国的书法艺术在日本的发展演变作了条分缕析的阐述,界定、把握了中日书法互动过程中的主要脉络和重要节点。尤其是在文化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本书精辟诠释了日本书法在中国影响下不断流变的种种原因。比如,解释日本为何直到江户时代唐样书法传入后,才动摇了飞鸟时代传承下来的三指执笔法之独一地位(第五章《唐风宋韵与平安书法》):


首先,日本在奈良时代已传入晋唐书风,却仍缺少完备而优良的制笔工艺,以及系统化的书法理论。收集和记录唐朝系统化的书法理论,是空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故其记录了古今不同的两种执笔法。其次,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对中国文化的摄取,自然也更易于接受代表唐初贵族文化的传统书风。包括相应的执笔法、书法传授方式等,都适应了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而革新派那种关注个体感受的新变,却难以在当时的日本得到认同和传播。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534.jpg

《东大寺献物帐》所载《大小王真迹书》一卷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542.jpg

内藤湖南临摹《丧乱帖》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550.jpg

最澄《久隔帖》


又比如,在第六章“禅风兴盛与镰仓书法”的结尾部分,本书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


在日本,由于书法缺乏深厚的根基,所以,当禅风吹进日本时,就把原来从中国引进但尚未被日本人消化而成为日本式审美的因素冲击得所剩无几。相反,禅风与日本武士观念一拍即合,日本人很快以自己的观念重新解读书法。这是日本式审美心理逐渐积淀、真正的日本书法开始形成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558.jpg

一山一宁墨迹《园林消暑偈》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605.jpg

江雪宗立书法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612.jpg

一休宗纯书法 


如果参考镰仓时代作为日本社会上层主流的大名和武士阶级对禅宗文化趋之若鹜的热情,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论断的准确性。时至今日,禅系精神仍然对日本书法有着深厚影响。日本的TeamLab公司是当世一流的数字艺术团队,目前在上海和北京两地都开辟了自己的专门美术馆。TeamLab创作的最著名数字作品之一,就是“空书”,即通过数字视觉算法手段,在数字“空间”中以不同的笔势、速度、渲染、墨迹深浅等参数书写禅宗的“圆相”。我个人认为这可以算是中日书法交流史上最具当代性的一个亮点了,但有可能书法界的人还没有注意到。


(作者:姜白,原载《台州日报》2023年7月11日第5版《文化大观》)



图书推荐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633.jpg

《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

作者:郑鸣谦  陈小法

定价:120元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是研究中日古代书法交流历史的学术专著。全书由“汉字传入日本诸说”、“汉籍东传与书法缘起”、“佛教东渐与飞鸟书法”、“晋唐古韵与奈良书法”、“唐风宋韵与平安书法”、“禅风兴盛与镰仓书法”、“五山文化与室町书法”、“法帖输入与江户书法”、“中日书法交流史话”等九部分组成,概括而又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书法对日本古代各个时期书法的影响,以及中日古代书法交流的情况,并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信息以及对书法家及其作品的介绍,有助于两国人民通过书法加深理解,深化往来。


内页: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659.jpg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708.jpg


微信图片_20230715141719.jpg


微信图片_20230715143244.jpg


微信图片_20230715143235.jpg




——来源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