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当代艺术,社会生活与私人叙事

发表于:2024-05-17 编辑:晓钟

文/聪聪


无数渺小的思考构成了人的一生。每一个微小的观察,每一次细腻的感受,都在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青年艺术家吴俊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样的创作媒介,将这些微小的细节放大,揭示出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刻真理。从监控摄像头记录下的公共空间,快餐消费中的时代情绪,到陶瓷雕塑中的社会批判,每一个创作都在探讨当代生活的复杂面貌。这些艺术实践不仅是一种个人表达,更是一种社会参与,让观众在细微之处见证宏大的叙事。本次,我们将深入了解吴俊豪的艺术创作背后的理念与故事,探索他如何通过艺术实现“见微知著”,揭示当代生活、社会现象与私人叙事的交织与互动。

吴俊豪,青年艺术家、写作者,1996年出生在中国江西,现工作生活在英国伦敦。他的艺术实践与理念受约瑟夫·博伊斯“社会雕塑”的艺术实践启发,在公共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早期作品中《光的纠缠》中,吴俊豪表达出对监控摄像头这一物体的兴趣,他以此为起点,探索自己的当代艺术语言,阐释公共视频监控与个体行为这一主题,固定监控画面与移动式监控画面结合,构建起开放式舞台,形成剧场感,而他也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也完成身份的转化。

无处不在的监控记录了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社会,资本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之背后的荒诞与残酷,这是数字时代的观看之道。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人类信息的安全性又该如何自处。


当代艺术,社会生活与私人叙事(图1)

视频《光的纠缠》截图,艺术家手持自制监控跟随拍摄路人,2019


2022年,在英国生活期间,吴俊豪创作了《战争与和平》以反思战争的正当性与正义性。他没有局限在仅为视觉服务的静态作品,而是专注于创作过程及个人的参与,以动态、多元、参与性的艺术形式表达对社会议题的反思。


9c10652b-c48c-496b-839b-0cd04d75d41d.jpg

《战争与和平》,视频截图,2022


吴俊豪以当代社会问题为焦点,他的作品意义具有超越艺术审美价值之外的更高追求,实现社会影响和关注现实,关注个体和年轻人的声音,拓展材料边界,在不同身份与环境的切换中,用多种艺术形式探讨自身对于周遭的感受,实地参加驻地艺术项目、行为艺术、社交媒介艺术等。他从不用媒介限制自身表达,也不迎合流行审美,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温和而戏谑的反叛。

李聪聪:您通常选择什么类型的材料来创作您的艺术作品?

吴俊豪:我在艺术创作中并没有特定的创作材料,目前使用的材料有视频录像、室外涂鸦、行为表演、陶瓷等多元的媒介,我的关注点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我所关注的社会议题,因此,媒介和材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李聪聪:您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吴俊豪:基于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当下面临的社会议题的思考,自己感受到的与社会的关系是最为真实的,也是我想通过艺术进行表达和反思的问题,对监控、城市变迁、对传统艺术的迷思、参与式艺术、社交媒体、现成品艺术等话题的关注,以温和反叛的方式传达给公众。

李聪聪:您的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了您的艺术创作?

吴俊豪:我出生于江西吉安,后又到英国伦敦工学习作生活,其间的巨大差异时常让我产生一种割裂感,比如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国际与本土的身份切换;我挣扎又感激这种割裂感,这让我在创作时,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所来所往,在不同的创作语境下,涉及的社会议题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在什么语境中,我都尽量让自己适应并尊重当地文化,再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进行表达,重视过程而非物质形态的“作品”,艺术的具体发生方式需要依照每个项目个案去做相应调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面对自身处境,发明自己的创作逻辑。

李聪聪:艺术家在当代社会中应承担哪些角色和责任?

吴俊豪:艺术家应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关注那些发生在身边却被人忽视的问题。正如毕晓普提到,我们所谓的社会转向应该是社会回归,艺术在被封装进与社会区隔的自治域之前,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艺术本身就在社会之中。“为艺术而艺术”就是艺术家从一个语境真空的地方到另一个语境真空的地方,只有当你走出工作室,才能看到身边的语境其实并不是真空。

李聪聪:是什么激发了您创作麦当劳这一系列艺术作品的灵感?

吴俊豪: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光顾了英国及欧陆各地麦当劳 240 次——这家无处不在的快餐巨头,试图表现经济衰退对年轻人的影响。虽然麦当劳曾经深陷垃圾食品争论的漩涡,但在经济不稳定的浪潮中,它成为了许多像我一样经济困难的年轻人的灯塔。麦当劳的价格实惠、方便和快捷的服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日常饮食选择。通过对日常行动和消费习惯的详细记录,我想以此来探讨不断变化的社会价值观、阶级差异,以及在此背景下的生活选择,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生活切片。“其实想法很简单,每次揭开盒子的堡面各不相同,就像人生总有千百种选择,总要有所期待。”


当代艺术,社会生活与私人叙事(图3)

《猜堡包》,数字微喷,75cm×115cm,2021—2023


李聪聪:可以谈谈您目前正在进行的艺术创作吗?

吴俊豪:“食物”是我过去三年尤为关注的主题,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食物包含很多意味,家乡和伦敦之间不同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作为“麦门”的延续,在景德镇艺术驻留期间,我创作了一批披萨雕塑,将粘土塑造成食物的样态,希望可以由此批判对于单一价值观的追求,创新的式微等现象。


当代艺术,社会生活与私人叙事(图4)

《悲伤客》,202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俊豪的艺术是哲学、社会学、饮食人类学等跨学科的产物,他并不将自己限制在艺术学科内,也不会拘泥于某种艺术形式,而是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艺术媒介形式,以支持自己对多种议题的艺术表达。在他这里,作品意义远远高于其所承载的形式。

面对现当代艺术作品中不断涌现新的材料、概念和流派,吴俊豪并不随波逐流,简单、直接、直观、真实,是吴俊豪对自己艺术创作的定义,也是当今社会,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艺术层面中最难能可贵的。他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自己一个个艺术项目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议题的反思,在探讨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创造出高于艺术本身美学、不能被市场化的价值的新价值,重塑对公共社会的感知,关注和参与社会议题。




——来源 | 手机中国网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