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艺术家 | “林翁小书童”---汪迎的书画印

发表于:2023-08-27 编辑:根泽

图文/汪迎

汪迎1 拷贝_副本.jpg

艺术家汪迎简介——


“林翁小书童”


汪厚载,名迎,字欣之、厚石、厚石斋主。祖藉新安,现居南京。宗祖父汪允中生先与俞曲园、许承尭等诸贤交谊深厚,互有诗文。祖父改庐先生交张大千,汪采白诸名家,擅汉隶,祖孙传承。父孝文先生得黄宾老之垂爱。屋藏新安画贤即宾虹先生书画数百幅,朝夕染目。汪迎少长随林散之先生学艺,时称“林翁小书童”。为老人作书牵纸、磨墨、盖印,不亦乐乎。幸得林翁书艺之三昧。林翁慈爱有加,相赠《江山胜迹》一冊,诗、书、画三绝,可谓人间至宝。又得鄉贤曹靖陶翁、曹一塵翁、程啸天翁、汪世清翁之厚爱。并得钱瘦竹先生、潘主兰先生、沙曼翁先生、蓝玉崧先生、王伯敏先生诸前輩之教诲。汪迎好学,书法、篆刻、山水今已初成面目。书,古秀俊逸。印,渾厚雅净。画,简笔成趣。足以为观。祖父改庐先生有《黃宾虹先生年谱初稿》问世,是为首编。父亲孝文先生亦首编《黃宾虹书法集》。今汪迎于中国书法网《名家专栏》著有《回忆林散之先生》近百篇。可谓世交艺坛贤聖,四代有幸。

 


赞恩师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书巨制


文/汪迎


久没去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了,今受邀朋友画展开幕前往,正遇馆藏近现代名家书作展。观赏中见一张恩师林散之先生丈二匹巨幅,相对良久。前时我就十竹斋所藏九十一岁所书丈二匹写过一文,今将此兴奋又作小文与众分享。

此幅作于七三年九月,正是林先生名震书坛之时,林先生经文革“搁画就书”,正逢大好机遇,七二年草书一首主席“东方欲晓”发表对日,为中国人争了光彩,顷刻声誉鹊起,家喻户晓,林先生从此确立了中国当代书坛至尊地位。此洪钧大块之作震撼心目,应证了一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

四十五年前的九月正当此时,我值中学时代,花季少年。从林先生学书也在此期,之前我以汉隶为体,见林先生后,先生对我说,书贵时代所用,隶书虽好但不通俗,你可写写柳公权。今天见林先生巨幅行书的选择应有其背景的,记的林先生此时已回宁住百子亭,我常去请教,父亲告诫凡学生总是先得先生玄机,让我向林先生要些日课多多揣摹,我见林屋中有十七帖和米芾行书三种临本(虹县诗等)。我好生欢喜,林先生便给了我一些。宋书尚意,与先生诗人风骨相合,古秀一路,着实是审美的主流,与二王传统一脉相承。

展厅中凑巧林先生巨作对面悬着一幅高二适先生同样内容六尺行草整幅,两幅比较,章法上林先生宽松,高先生紧密,取法上虽碑帖相间,但各自有异,林先生多用篆隶之法而崇尚宋意,古秀逼人;高先生则章草、二王兼用,飘逸洒脱,林先生柔毫中总得几分仙气;高先生健锋里总露刚正不阿,阳气蓬勃。

林先生行书作品并不多,我们多见的是他草书作品。所以他的行书更引人入胜似乎带有几分神秘。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新街口南京市文物商店内有一幅同此内容、书体四尺中堂。犹如清平乐·会昌和卜算子·咏梅一样,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行书也是一件成熟的佳构。林先生十多年间临汉碑不断,加之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倾注米芾,以意为尚,林先生常说“柔毫才能写出刚健”,正是功到自然成的心得。今见巨作胸有成竹,倾心尽力,气足神完。书道为性情技能二者相合,天衣无缝者为大成,林先生书艺草书为最,行书少有评论,巨作再现理当重显雄风,千秋不朽。

记得林先生一次对我说现在的字不能看,能看会写的人都死了,要不去了台湾了。他又说还是民国时期的人的字可看。此话我懂先生之意,我理解先生所述是表达了字如其人,不读书的人字是立不住的。学问、性情才是书法之根本。今日所见美术馆典藏七十余件书作正是一批晚清以来颇负盛名并很有学问的名家。父亲爱收藏对名人墨迹也特别钟情,用现在的话说属粉丝一类,他的所爱不仅仅是墨迹和内容,对人物的种种喜爱更为看重,记得一次一个画商朋友投父亲所好携一张吳梅先生自作诗词行书小卷,换取林先生二尺条幅,父亲说吳梅先生文名不在林先生之下,书作不多,小卷可爱难得。还有一事他念叨不忘,父亲朋友出手一件马一浮先生信札,父亲好生欢喜可囊中羞涩,朋友明白,出手时特留下信封相赠,数十年后一位经年同好出示所得原件信札父亲还能相认。今日所观美术馆典藏,均是大件精品不少,很值得欣赏。名家之迹欣赏多不在技而是在意,书艺乃性情与技能结合承载。性情是软件,技能是硬件,缺一不可。软件是灵魂,硬件是肉体,孰轻孰重?明白便可以了。

省美术馆新馆与寒舍不远,老馆就更近了,熟人挺多,今天一问大都退休了。月岁如梭,时间对我们来说亦是愈显珍贵的了,浪费不得,想做的事还有许多,好好享受各自的使命吧。不负先师,不负先辈,不负光阴。

 

丈二风神展玉毫,

宏篇盛举卷江涛。

经年寒夜秋窗月,

无敌长锋势斧刀。


戊戌九月中秋前汪迎记于厚石斋


 

汪迎.jpg

汪迎在林散之丈二行书前合影



林散之书.jpg

林散之书



高二适书.jpg

高二适书




汪迎作品欣赏


《亦斋》138cmx34cm.jpg

《亦斋》

138cmx34cm



宋  苏东坡《题西林壁》.jpg

宋  苏东坡《题西林壁》

138cmx34cm



唐  李白《望天门山》138cmx34cm.jpg

唐  李白《望天门山》

138cmx34cm



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138cmx34cm.jpg

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138cmx34cm



唐  李白《赠汪伦》138cmx34cm.jpg

唐  李白《赠汪伦》

138cmx34cm



唐  刘禹锡《秋词》.jpg

唐  刘禹锡《秋词》

138cmx34cm



唐  刘禹锡《杨柳枝词》138cmx34cm.jpg

唐  刘禹锡《杨柳枝词》

138cmx34cm



唐  王昌铃  《秋词》.jpg

唐  王昌龄《秋词》

138cmx34cm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jpg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38cmx34cm



唐  王昌龄《送薛大赴安陆》138cmx34cm.jpg

唐  王昌龄《送薛大赴安陆》

138cmx34cm



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jpg

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1

38cmx34cm



《登高图》.jpg

《登高图》



《风雨萧萧夜向晨》.jpg

《风雨萧萧夜向晨》



《梅花图》一.jpg

《梅花图》一



《梅花图》二.jpg

《梅花图》二



《飘袅翳云》.jpg

《飘袅翳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jpg

《人间四月芳菲尽》



《桃花溪水梦中流》.jpg

《桃花溪水梦中流》



《依山靠水有人家》.jpg

《依山靠水有人家》



《入山图》.jpg

《入山图》



“林翁小书童”---汪迎的书画印(图24)

红泥小火炉

4.5cmx4cm



不可一日无此君3.5cmx3.jpg

不可一日无此君

3.5cmx3cm



不忘初心3cmx3cm.jpg

不忘初心

3cmx3cm



佛像印(一)3cmx2.jpg

佛像印(一)

3cmx2cm



佛像印(二)3.5cmx2.jpg

佛像印(二)

3.5cmx2cm



佛像印(三)4cmx2.jpg

佛像印(三)

4cmx2cm



福寿双增3cmx3cm.jpg

福寿双增

3cmx3cm



墨缘4cmx2.jpg

墨缘

4cmx2cm



西程十万里舟与君同行4cmx4cm.jpg

西程十万里舟与君同行

4cmx4cm



鱼雁往来3cmx3cm.jpg

鱼雁往来

3cmx3cm






★长三角美术家网特邀艺术家★

孙少斌:我们的脑筋该急转弯了

刘亚伟含蓄地隐喻作者复杂深邃的内心情感

陈仲明:掩卷默听纸上声(二篇)

邓海南:我涂鸦——油画画在宣纸上

彭国梁绘陈远诗意册十二帧

昝金陵,在乎山水之间也

陈远的书与画

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艺术家徐明

俞律:人生只合扬州老

李玉琴花鸟画并文《我的母亲苏娥》

梅国云独创的字相艺术

光鲜亮圆沈敬东

顾颖特念旧,是个重情重义的艺术家

华拓山水的无限可能

张慕超,在时光里缱绻着的花瓣寓意

张尔宾的山水画:苍茫与秀润

禹天成,谐趣生动的“中国娃”

蒋维才,一个“老城南”画画人的艺术转身

▲点击阅读



本网特邀艺术家作品展

主办单位:

长三角美术家网

2023新春艺术家作品展销季 | 蒋维才,一个“老城南”画画人的艺术转身(图28)


长三角城市网

长三角logo 7.14.jpg





——刊载 | 长三角美术家网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