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浪漫、精彩绝伦的陶器文字
文/陶然
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
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它们具有“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陶器上的文字,散淡朴茂,绚烂之极!

释文:中

释文:谈留

释文:候大号

释文:任巨利

释文:小遫

释文:隐城吕氏缶容十斗

释文:安国十斗

释文:折里灉

释文:杨氏缶容十斗

释文:杨民(氏)居赀武德公士契必

释文:五升

释文:平阴居赀北游公士滕

释文:井上官井

释文:华成靳氏五斗

释文:高

释文:赣榆得

释文:东武罗口

释文:东武东间居赀不更瞗

释文:苍

释文:肤丘乡

释文:口兑之口

释文:仓

释文:木+鱼

释文:冬君

释文:子

释文:右

释文:五

释文:吴君

释文:卅

释文:枚

释文:吴子良

释文:六

释文:中

释文:高成
西汉陶文:
陶器在汉代的日常实用器皿中最为普遍。在出土的大量西汉陶器中,偶尔可以发现上面刻有文字。陶器上的刻文,有的是在陶器烧制好后,先用毛笔书写,然后用凿子或刻刀依照毛笔所写之字作仔细摹刻而成。这一类文字笔画较粗,往往较工整规范。比如:
新莽时的“左作货泉”:

(左作货泉)
陕西西安市三桥镇出土,青灰色椭圆形陶片,摹刻小篆四字:“左作货泉”。再比如:

(左作)
隶书两字“左作”,线条边缘比较光滑,显然是双刀依照书写痕迹刻成。据陈直所考,这些陶片为造货泉时各作坊之标识。
也有不先用毛笔写而直接用刀刻成的。比如西汉早期的“白雁雌范”和出土的东汉大量刑徒墓砖都属此类。

(白雁雌范)
这一类文字笔画挺劲直走,方峻瘦硬,大小错落有致,字口略有剥落,尤其是刀锋偏斜的一面(刀锋呈现的物理特性),古趣盎然。
还有一类,是用刀锥在陶器未烧前泥坯尚软湿时刻写而成。如西汉初年的“将行内者”陶器:

(将行内者)
还有西汉“槃”字陶盘:

(“槃”字陶盘)
这一类字,笔画圆韧放逸,结构欹侧随意,不求章法完整,一气呵成,极富意趣。这种泥坯未干时用刀锥书刻的文字,笔画使转容易,不露圭角,笔画两边字口向上翻凸,笔画交叉处,后笔常将前笔线条盖断,笔画的先后顺序极为清晰,富有立体感,这与陶器烧制完成后刻画的风味是截然不同的,这说明书风除了因书写者不同而不同外,由于工具材料或制作方法的不同,也会影响到风格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