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郁夫 Hirayama Ikou
平山郁夫 1979年 『法然偏依善導』(知恩院蔵)
平山郁夫1930年生于广岛县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在县政府任要职。他十五岁时亲眼目睹了美军空投原子弹爆炸的场面,并受到了强烈的核辐射。严重的原爆症在他身上持续了两个多月。在医生已经对治疗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他却幸运地走出了死亡线。
平山郁夫 2001年 『絲綢の路 パミール高原を行く』(平山郁夫美術館蔵)
平山先生22岁时于东京艺术大学毕业,留校当助教,但一直处于穷病交加的境地。在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时,他的收入还根本不能养家;更要命的是他还没有一件作品得到社会承认,看不到一丝希望。当时正值日本市民反美反战情绪高涨,于是有朋友建议他,作为原爆受害者,如果用他的原爆体验作画,一定会成功。但他拒绝了,他说自己不能利用被爆体验出名。
平山郁夫 2008年 『祈りの行進 聖地ルルド・フランス』(平山郁夫シルクロード美術館蔵)
其间,他已经预感到死亡的阴影越来越近。一次,他要带学生去外地写生,医生说他如果去可能就回不来了,最终他还是把性命押上去了。途中,原爆后遗症的病痛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但他豁出命地前行。幸运再一次降临,他奇迹般地完成任务安全返回。更大的幸运是,他隐约地感到生命的活力,感到一丝希望的曙光——终于在不久后的一天,这一丝希望的曙光变得清晰,出现了骑着白马行进在取经路上的唐三藏玄奘。历经了十七年的取经之旅,玄奘从长安到印度把佛教经典带回中国,其间所蕴藏的痛苦、喜悦以及对了解宇宙之谜的渴望都等待着艺术家去发现、去体验。平山先生说,他是通过描绘玄奘的求法之旅进行自救的。结果,他不仅拯救了自己的肉体,也获得了艺术生命。
平山郁夫认为日本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和印度,试图由丝路和佛教东渐之路追溯日本文化之源。其丝路题材的作品,熔历史与现实为一炉,无论是古代的石窟、城堡,还是今日的驼队、集市,都统一于土黄或熟褐的基调。它既源于沙漠的本色,又予人以厚重广袤、热烈奔放之感。佛教题材的作品,则以青、绿为基调,给人以孤独、神秘、幻觉之感。画家还舍弃传统日本画的墨和线,以色块构成所谓的无线之线。平山郁夫精力充沛,勤奋多思,作品画面气魄宏大,在题材上和形式上都为日本画的创新开辟了道路。
平山郁夫 2001年 『バーミアン大石仏を偲ぶ』(平山郁夫美術館蔵)
转载 | 一艺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