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根泽 | 追忆苏南老师

发表于:2024-10-22 编辑:江南

文/庞根泽 

图片1.png1.png

2019年12月拍摄篆刻进校园时的工作照(庞根泽拍摄)


      近几日一直沉浸在苏南老师逝世的悲痛之中,从朋友圈看到许多他以前的同事、朋友发文悼念,便选了一些在长三角美术家网转发,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能看到、听到同事、朋友对他的怀念。

      前几天编发修白老师悼念苏南老师的文章时,里面用了一张未曾见过可能也是苏南老师最后独自行走的背影照片。触景生情,黯然泪下。询问照片的来源,得知是修白老师找苏南老师办事之后,从19楼回去,她要送他,他执意不肯,修白老师便悄悄跟在后面防有不测,随手偷拍的。

追忆苏南老师(图2)   桥上背影(修白拍摄)


      最后一次我和政委在19楼与苏南老师见面,好像是8月份,做完第二次治疗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当时他还没用拐杖,是孙女领扶的,其间他夫人打电话给他,说在网上买的拐杖已帮他拿回家了,想来这张照片是在这之后。

我的良师益友

      和苏南老师认识是在2013年,当时他在《文化徽商》杂志社。见面那天,他说:“你这名字熟悉,一是比较特别,二是章刻得好”。他以前在《南京广播电视报》做主编,喜欢刊用印章,记得89年我就在电视报发过篆刻作品,可以说我们神交已久。最后还说不要用官场上的称呼,我不喜欢,太俗,就叫我老苏。为区别我的业师,后来就一直以苏南老师称呼。最近三年多在长三角美术家网共事,接触较多。从他那里学到很多,可谓是我的良师益友。

“三金”和老城南照片

      据他说和俞律老认识是在二钢的时候,后来两人交往甚近。他跟俞老学诗词,常拿作品请教。最近几年他也在整理、修改过去的诗稿,时而在网络媒体刊发,时而在朋友圈推送。陈仲明老师还专门抄写过他的诗作。前几年他到俞老家,俞老特意为他取字“茂公”,他很高兴,他说要七十岁后正式启用。

追忆苏南老师(图3)

俞律作


      拍俞老吟诵一直是他的愿望,在电视台时就着手准备,一直没有好的机会。他说拍俞老的吟诵,最主要的是记录和抢救这个传统古老文化。2019年向南京市文联申报了《金陵吟》项目,后来花了二年的时间拍摄、制作完成。此片荣获南京市“五个一”工程奖,得到业内的肯定和广泛好评。

      《金陵印象》是当年市教育局推广的篆刻进校园活动,篆刻进校园活动拍了十多集,后因其他客观原因,没能全部完成。《金陵文脉》是他以前在电视台里完成的。《金陵文脉》、《金陵吟》、《金陵印象》组成了他的“三金”作品,凝聚了他的热情和心血。

      南京老城南照片是他花费十几年时间(有说几十年),冒寒风顶烈日一人走街串巷拍摄积累起来,具体数量不清楚,几千张应该是有的(后因硬盘故障,损失不少),很多地方因城市扩容拆迁,已不复存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听说南京城建部门曾想借用部分。他曾计划以老城南照片为主线,配上他写老城南地名诗句,然后老地名用篆刻来展现,做一个展览,出一本集子。

追忆苏南老师(图4)

老城南照片


长三角美术家网

      他一生朋友众多,各界都有。我所认识的一些文化文艺界大咖大多都是他引荐,比较熟的如范泓、邓海南、陈远、梅国云等。认识高翔老师是他退休后想做一个文化艺术类的栏目,找到高翔老师,高老师主持长三角城市网,说可以重新申请一个网站,专门给他做这件事。在高翔老师的全力支持下,长三角美术家网网站2021年完成注册、网页设计等工作,在完善后交苏南老师,他以执行总编的身份开展网站工作。网站办公地点设在谷阳世纪大厦19楼(19楼的雅称由此得来)。算来长三角美术家网至今已运行三年多,在业界已小有影响。今年上半年,他又想要搞直播,开通视频号、抖音号后,因病情反复,没有完成。他是个有理想、有情怀的人,不愿重复自己,想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且能留传下来的事,这也是他做长三角美术家网目的

追忆苏南老师(图5)

     长三角美术家网编辑部


      金陵篆刻大家孙少斌老师在来19楼后,专门为他篆刻了一方“谷阳令印”(“谷阳”办公地谷阳世纪大厦,“令”古时官称)加以勉励,他爱不释手,经常钤用。

追忆苏南老师(图6)

"谷阳令印”孙少斌刻


      做网站不久,他就查出肺部毛病,后经手术化疗渐渐稳定。应该说长三角美术家网是他在病中带领我们一步步走来,一直到最后他卧床,眼睛看不见,还在担忧后面网站的事情,逐一电话和我和政委交代,看出来,他是不舍的。

      在19楼他还经常以长三角美术家网名义组织活动,如蟋蟀文化篆刻线下交流活动;苏金海首刻12公分“平安是福”大印活动;陈远“日常书写”交流活动等。策划主持了孙少斌、昝金陵师生书画展和邓海南“写得累了,画着玩玩”画展。许多老同事老朋友经常相会在19楼,喝茶叙旧,谈文说艺。

追忆苏南老师(图5) 邓海南画展合影

    追忆苏南老师(图6)

陈远“日常书写”活动部分好友在19楼合影

 

      也因为他喜欢篆刻,苏金海老师还特别邀请他为“蟋蟀文化网络篆刻邀请展”作品集写序作印。2023年底为我和吴卫东、胡轮“佳且好兮”网络篆刻展再次写序,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为别人动笔写序。

      2023年底,他又策划一个篆刻活动,想和现今展览有所区别,后来联系南大群学书院陆远来十九楼商谈,计划以费孝通为主题创作,出作品集,在费孝通逝世二十周年时在苏州当地展出活动。

60岁开始学篆刻

      他学篆刻说是受我“激将”。据他说,某日在《文化徽商》杂志社,看到某人的篆刻,说水平不行,我要是刻比他好,我说那你来刻刻看呢,由此开始刻印。这个说实话我记不得了。他的微信头像“江东苏南章”是他刚开始学习篆刻时的作品,南大“群学书院”的标志印章也是学后不久刻的,一直延用至今。陈仲明老师常用的一方名章,一方引首印也出自他手(名章据说已经翻摸做成铜印)。相声大家姜昆指名要他的印,用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作为交换。后来一发不可收,他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都来求印,有时参加饭局他也会刻方印带上送人助兴。他比较满意的“御风”印文刻过多方,都送作朋友雅玩。他刻印纯属好玩,胆大,基本不打印稿,单刀直入,猛利爽快,这也符合他的性格。张尔宾老师调侃他的印“红是红,白是白”,孙少斌老师戏称他的长条印为“拼多多”(因为他常常一句长文,一块石头刻不下,就用二块刻就,然后拼接盖成)。另外他刻印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不喜欢磨印石,找理由说是磨不平,所以印石越积越多。

       追忆苏南老师(图2)           

江东苏南章

              

    追忆苏南老师(图3) 

群学书院


 追忆苏南老师(图4)

御风


爱孙女、爱朋友,爱玩、爱热闹

      爱他的孙女。我从未见过他在别人面前留过泪,某年在浙江出差,第二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在朋友的策划下,事先联系家人录好孙女的祝福视频,当天中午在饭桌上放给他看时,顿时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的流泪,可见孙女在他心中的重要。他平时把到学校接孙女的事情当做头等大事,经常在朋友圈晒接小孙女的照片,言及: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他是个讲究人,轻易不和别人开口要字要画要刻印,但为小孙女,他也不讲究了……生病后,他时常念及,我要是能活到小孙女结婚就好了。

      爱朋友。大凡和苏南成朋友的人都知道,他对朋友慷慨大方,真诚重情义,即使是一般的朋友他也热情以礼相待。他乐于帮人,听他说,以前有一次出差到安徽扎基,看到当地一贫困小女孩,便拍了张照片把她推荐到省级专业报刊做封面,事后在当地引起轰动,后来小女孩更加奋发努力,最终考上北京某大学。在得知其老家父母亲在种田的同时,自己做点当地的土酒卖,来增加收入供其上学,便毫不犹豫地买了十几箱酒。

      爱玩。玩诗词,年轻时就喜欢,后期在整理自己的手稿,常看到他在朋友圈发自己的作品;玩篆刻,60岁以后学篆刻,居然有模有样,粉丝众多。当看到别人斗蟋蟀,又想玩蟋蟀,当看到别人吹口琴时,又要学吹口琴,像个“老玩童”。

追忆苏南老师(图10)

手稿


      爱热闹,在没生病时,常常有朋友夜里喊他吃宵夜,当接到电话后,来一句:又要喝酒啦,烦死了。但紧接着又说:在那里,马上来。酒后经常在朋友圈晒他的“大长腿”照片。有时在饭局中高兴,夸自己美术字功底好,所以印章刻得好,老友不服气,约好一定要比试比试。在苏南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他对朋友的真诚、重情义、讲义气,看到对孙女的柔软、细心,像匹温顺的小马驹(苏南属马)……

      生病后他身体清瘦,不愿意上镜,几张活动的合影也是强拉进来。后期病情加重,眼睛看不见,进食也困难,一直在家卧床,也不让人探望。最后阶段,得知他转到医院,我和政委才得以看他最后一眼。

      往事历历在目,如今已物是人非。12月4日好朋友将为他举办追思会,因为这一天是他的生日,到时再听听大家“韶韶”他的过往花絮。


2024年10月20日于金陵鸡笼山房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