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吉干臣
图/文 苏三宝
吉干臣(1892-1976)工艺美术大师。南京人。20岁开始自学挑花技艺,28岁起公开操业,为云锦生产厂家挑花结本。
在中国,云锦作为南京独有的文化名片,早已家喻户晓。它不仅承载着古代皇家贡品的尊贵底蕴,更以其错综复杂的技艺和精美的图案闻名于世。南京云锦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晋,兴盛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四大名锦”之首。然而,民国时期,由于时局动荡和外来贸易的冲击,云锦一度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云锦技艺得以复兴,而吉干臣先生正是这一复兴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吉干臣,1893年出生于南京城南黑簪巷6号,祖上世代经营“吉公兴”绸缎庄,家境殷实。他自幼聪颖好学,受家庭熏陶,对云锦制作工艺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年轻时,他便在南京云锦界崭露头角,声名远扬。上世纪40年代,西藏活佛曾慕名请他织造金丝龙袍,足见其技艺之精湛。
新中国成立后,吉干臣被聘为南京云锦研究所的技术骨干,肩负起传承与复兴云锦技艺的重任。他不仅熟练掌握了传统的挑花、倒花、拼花等技艺,还在织物组织织造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撰写的《云锦挑花结本基本方法》一书,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丝织提花技术的重要文献。
吉干臣1957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大会纪念章
1958参加市美协筹备会议
吉干臣1960年参加市先进工作者大会纪念章
吉干臣1960年参加市先进工作者大会信封
吉干臣不仅在技艺传承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在工具改良方面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他设计了“半自助龙头”纺织机和卷纬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他设计的铁制电动卷纬机,成为南京最早的电动纺织设备之一,为云锦的现代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吉干臣手绘设计的云锦图案
吉干臣遗存的云锦标本
吉干臣绘制的云锦色卡
1957年,吉干臣作为江苏省代表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大会,并受到党中央领导的接见与表彰。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他设计的云锦面料被用于《中国》摄影画册封面,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进一步提升了云锦的国际影响力。2023年,吉干臣的作品被列入国家文物局限制出境名单,充分体现了他在云锦领域的卓越贡献。
吉干臣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请柬等
吉干臣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纪念章
二排右9吉干臣
前排右起第10位吉干臣
第一排左一为吉干臣,左二张福永,左四陈子彬,二排左二朱守茹,左五王道惠
云锦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已有千年历史,其技艺复杂、图案精美,曾是皇家专属贡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006年,云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吉干臣的弟子朱守茹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继续推动云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吉干臣先生的精神与技艺,不仅影响了南京云锦的发展,也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树立了榜样。
吉干臣与学生在一起,长辫为朱守茹
笔者与吉干臣嫡长孙吉强先生(左)
作为南京人,我们应当铭记吉干臣先生为云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努力不仅让云锦技艺得以延续,也让这一古老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珍惜和保护这些传统工艺,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吉干臣先生的一生,是对云锦技艺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他的精神与成就,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长河中。向一代工艺大师吉干臣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