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水墨基因 一一俞律先生山水画刍议

发表于:2025-04-02 编辑:艮子

茹础耕 / 文

俞2.jpg

俞律(1928年—2025年3月27日),出生于扬州,号菊味,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书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1946年毕业于上海中学,1951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历任南京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南京市政协常委等,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出版小说、散文、传记文学、诗词等数百万字。2025年3月27日19点30分,俞律因病经全力救治无效在南京离世。(2014年茹础耕拍)


在当代水墨谱系中,俞律的山水画始终保持着令人不安的美学张力。这位将京剧韵律融入笔墨、把装置思维注入丹青的艺术家,以近乎解构主义的姿态重写山水画史,在青绿与水墨的碰撞中开辟出第三条路径。他的作品既是对文人画传统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数字时代视觉经验的创造性回应,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着水墨艺术的基因链。

笔墨语法的现代转译

俞律对笔墨语言的革新呈现出惊人的实验性。在《溪山行旅图》现代版中,他以范宽式的全景构图为基底,却用积墨法反复皴擦,使墨色在宣纸上形成青铜器般的锈蚀肌理。这种将时间性物质化的处理,消解了传统山水画"可望可游"的空间叙事,转而构建起具有雕塑感的视觉场域。当我们凝视画面时,扑面而来的不是郭熙所言的「三远法」空间纵深,而是如蒙克《呐喊》般的精神震颤。

俞1.jpg

(2014年茹础耕拍)

在青绿山水的敷色体系中,俞律更是打破了「随类赋彩」的金科玉律。《诸山天外皆为群》里,他将石青与群青以流体状态注入矾宣,利用矿物质颜料的自然沉降形成独特的色层结构。这种类似于染色玻璃的透光效果,既保留了青绿山水的富丽堂皇,又创造出印象派般的光色交响。当晨光穿透漓江晨雾的瞬间,传统青绿山水的平面性被彻底解构,代之以光的物质性呈现。

空间诗学的解构实验

俞律对山水画空间的重构堪称革命性。在《长江万里图》长卷中,他将散点透视的游观逻辑与电影蒙太奇手法相结合,通过水墨皴擦的虚实变化,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多重时空叠合的视觉奇观。画面中,三峡的夔门与南京的栖霞山并置,古代舟楫与现代货轮在同一水平面交错,这种时空并置消解了线性叙事的历史观,形成对「长江」这一文化符号的多维诠释。

俞3.jpg

(2014年茹础耕拍)

装置艺术的介入进一步拓展了山水画的空间维度。《山水重构》系列中,俞律将宣纸切割成不同几何形态,再以墨色在断裂处进行即兴晕染。当这些碎片被重新组合成装置时,传统山水画的完整性被彻底打破,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破碎的美学」。这种创作方式暗合了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灵晕消散的论述,却又在碎片重组中重建了新的视觉语法。

文化基因的跨维重组

京剧艺术对俞律的影响远不止于形式借鉴。他将戏曲程式中的「虚拟时空」转化为山水画的留白策略,在《空山新雨后》中,氤氲水汽的留白既非简单的计白当黑,而是如京剧舞台般的象征性空间。这种虚拟空间的营造,使画面突破了物理空间的束缚,获得了类似戏曲表演的时空自由。

在全球化语境下,俞律的创作展现出惊人的文化自觉。他将黄宾虹的「五笔七墨」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行动绘画相结合,在《太行晴雪图》中,皴擦点染的笔触既保留了传统笔墨的书写性,又具有波洛克式的即兴张力。这种跨文化的基因重组,使山水画获得了与西方现代艺术对话的可能性,却又始终保持着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核。

俞4.jpg

(2014年茹础耕拍)

俞律的山水画是一部未完成的现代性宣言。他以笔墨为手术刀,在传统山水画的躯体上进行着大胆的基因编辑,将京剧、装置、抽象表现主义等异质文化元素注入其中,创造出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物种。当数字艺术浪潮席卷而来时,他以「以手写心」的坚守证明:水墨艺术的现代转型不必以牺牲传统为代价,真正的创新恰恰发生在对传统基因的创造性重组之中。这种艺术实践不仅为山水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新范式,更在文化层面上诠释了「传统如何成为活着的过去」这一命题。

 

2025-03-28于苏北大丰墨丁阁

 

俞律山水画作品选刊:


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水墨基因 一一俞律先生山水画刍议(图5)

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水墨基因 一一俞律先生山水画刍议(图6)

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水墨基因 一一俞律先生山水画刍议(图7)

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水墨基因 一一俞律先生山水画刍议(图8)

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水墨基因 一一俞律先生山水画刍议(图9)

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水墨基因 一一俞律先生山水画刍议(图10)

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水墨基因 一一俞律先生山水画刍议(图11)

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间重构水墨基因 一一俞律先生山水画刍议(图12)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