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谦谦君子 —— 忆俞律先生二三事

发表于:2025-04-03 编辑:艮子

鞠慧/文


最后的谦谦君子 —— 忆俞律先生二三事(图1)

俞律 (1928年—2025年3月27日)

茹础耕摄影


南京作家丛生,诗人辈出。六朝以降蔚为大观,,如洞天清閟叠代出,岭上红梅雪海香,群星闪耀,熠熠生辉。千百年来,因着文学与艺术的照亮,给金陵这座“文学之都”增添多少光荣与梦想。

俞律先生是众所周知享誉文坛的金陵大家、艺术奇才。和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一样,前半生没逃过悲摧的命运。俞老的百年故事集里,浓墨重彩地书写着其忍辱负重的坎坷经历,古道热肠的波折人生,以及丰沛隽永的文化贡献。

3月27日惊闻俞老百岁驾鹤西去,呆坐良久,眼前又次浮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京文讲所第一次见到俞先生的情景久久难忘(其时在一连串名字里如忆明珠、顾尔谭、高晓声、池澄、冯亦同等,俞律的名声并不显赫)。我喜欢看颇有喜感的那张酷似伏尔泰的脸,眼神如炬目光炯炯,表情极其生动。扬州官话带着节奏抑扬的京腔味道,十足的大帅哥形象,吟诗诵唱或开怀大笑时,频见“风雪山神庙”林教头的舞台飒爽,如烟过往让人不忍回忆戛然知止。


最后的谦谦君子 —— 忆俞律先生二三事(图2)


1957年俞老下放江浦老山林场,尝尽岁月蹉跎离愁辛酸。苦尽甘来后,举手投足间依然笑声爽朗如震,举杯换盏时已然“尘满面,鬓如霜”。

捧读《菊味轩诗钞》第一部P12,有诗:

居老山十年有感

老山今久寄,心事付苍茫

数见春风起,长闻野卉香

林深藏日月,天近问圆方

诗酒老于此,男儿无故乡

俞老诗情勃发几千首,读罢风雨暂停歇。仿佛“笛里老梅吹已尽,不关人也自关人”。

2011年,我曾有小诗一首题画,步俞律先生次韵,平仄不通,聊以述怀以表寄居之意:

居求雨山高风堂十年有感

求雨山蜗居,荣枯两相然

流离真岁月,避市自偏安

野径数鸟粪,荒塚觅新篁

书酒知不止,男儿无故乡

我与俞老相识四十余年,交往不密,心存敬重念念时常。曾有幸得俞老赐赠《菊味轩诗钞》两册,随页翻读随处成章,句句精妙,吟诵至独到诗眼拍案叫绝。嗟叹魏晋文人风骨气象,都从先生诗文书画中,遇方成圆,窥出天倪。限于敝人于诗文辞赋缺乏学习,此处不便深究,羞羞惶惶然。


最后的谦谦君子 —— 忆俞律先生二三事(图3)


作为晚辈后学,有幸得到俞老指授鼓励,甚是感念。回想十五年前,我在南京美术馆举办个展,俞老欣然赐文短篇“鞠慧和他的笔墨世界”。


最后的谦谦君子 —— 忆俞律先生二三事(图4)


又忆三十多年前,江浦求雨山兴建林散之书画陈列馆,俞老应邀倾情撰文作跋以为首序,如今镌刻立碑(庄希祖书)在林馆“束筠亭”东大门。


最后的谦谦君子 —— 忆俞律先生二三事(图5)


2009年,为策应中国书协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求雨山书法培训基地”之建设项目,我受有关领导委派,专程赴大光路俞府拜访,并往返市中医院探望俞老。令人感动的是,俞老于病榻之侧,执毛笔急就一纸“求雨山记”,原打算刻石矗立于四老馆山门前广场,后不知何故耽搁下来以致抱憾不已,虽未事成,但俞老还乡之情、拳拳之心可与日月昭见,永为世人铭记。

汲古得修绠滋养笔墨,诗章涵辞令赋彩文心。俞老于书法绘画也别有传统造诣,深未见底。再作另述。作为金陵名票的唱腔学问,又是一番豪迈景观了。


最后的谦谦君子 —— 忆俞律先生二三事(图6)


所谓君子,荀子有句曰:“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谦谦者何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俞律先生平易待人,谦和处世,豁达慈祥的文人形象,是我们时代最后的谦谦君子。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别了,俞老夫子,一路走好。


2025年3月29日


增补:

不擅写悼文,怕提过往忆旧人。

去年底石子岗拄杖蹒跚送别苏南君,相识仅一年,胜过几十载。知音者情何以堪,命何以堪!

与菊味老(俞律)相识数十载,交往不近也不远,当有很多故事值得回味,细微处亦可圈可点。尤其2000年后至求雨山谋事,多次相邀或登门请教学问,或于馆中研讨座谈,于诗词文章、典籍史话、绘画书法,以及林胡高萧四老生平事迹,俞老知无不言一一道来,三十多年为馆内建设撰文写稿,不遗余力。

先生胸怀坦荡,气度宽宏,不弃小辈愚钝,促膝谈心,从来律己厚人。回忆如清澈涓流,秋水潺潺,将长久润我砚田,滋生蒙养。

依我脾性,下笔即刹不住,非有三万字不能释怀。然当今真话难说,容易得罪不知斤两对号入座的人,于是作罢。律公雅量谅之再三。

今闻百岁俞律老离世,45年忘年交笔友情此生难忘。律公千古,阿弥陀佛,鞠慧顿首顿首。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