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艺术馆系列展览解读

发表于:2022-06-12 编辑:茂公

文/倪熊


以美术名家捐赠作品为基础的名人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在中国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们与城市整体艺术与文化的格局一并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以公共教育的价值取向传播文化与艺术品的价值与内涵。苏州吴作人艺术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苏州出生并居住达20年之久的一代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为颂扬吴作人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并感谢他对苏州的厚爱, 1993年,在苏州定慧寺巷88号建造了占地1430平方米的吴作人艺术馆,馆藏包括油画、中国画、书法、速写、水彩等其捐赠的作品90幅,家人作品20幅。


3-220612202332218.jpg

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  油画  40×53  吴作人   1955-1956年  


3-2206122211123U.jpeg

三门峡·中流砥柱  纸质  炭笔  19.1×27.4  吴作人  1955年12月


以怎样的方式去更好地解读和表达,如何让艺术作品资源得以更好地研究、展示,彰显其职能?苏州公共艺术文化中心吴作人艺术馆近年来的一系列展览,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意义,还关注艺术家及其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脉络,其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实践思考,为名人艺术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3-22061220235a50.png

建佛子岭水库之一  萧淑芳  水彩  1954年


3-220612204T2506.png

佛子岭水坝工地上的儿童  萧淑芳  国画  1954年


2017年,吴作人艺术馆举办“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萧淑芳《佛子岭水库》研究展”,展出作品34件及其相关文献资料20余件。20世纪50年代,正值盛年的吴作人最多的活动就是下基层采风,他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这是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综合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的治淮第一骨干工程。吴作人偕夫人萧淑芳不远千里来到水库建设工地,在大量速写和油画基础上创作了油画《佛子岭水库》,这幅画参加了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展,并在其后两年分别作为宣传画两次单独出版发行。


3-220612203100963.jpeg

1956年吴作人创作油画《三门峡》


2018年,恰逢吴作人诞辰110周年,由吴作人艺术馆特别策划的“此身犹未出苏州——吴作人与苏州研究展”通过80余件书画作品、信札及文献、实物等,细细梳理了吴作人与故土苏州的不解之缘,包括“吴氏家风”对其艺术和人生的影响;在历年频繁密切的人际交往中,对文脉昌盛的苏州书画艺术群体的激励;三次回苏时,以苏州园林和太湖风光为内容的各种艺术创作。


3-22061220412Cb.jpg

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化的決议》。


3-22061220413D32.jpg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


2019年,“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黄河三门峡》研究展”展出120多件作品和文献资料。1952年10月,随着毛主席考察黄河后向全国发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在新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吴作人两次赴工地考察,雄伟的景色和改造山河的宏图让他心潮澎湃,他有了一个“黄河三部曲”的宏大创作计划,还充满热情地赋诗三阕《三门峡歌》,其后完成的三部曲之一、之二和另外四幅速写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3-220612203152F8.jpeg

黄河三门峡  吴作人摄


3-220612203204293.jpeg

黄河三门峡  吴作人摄


2020年举办的“艺夺天工——吴作人中国画金鱼作品研究展”深入浅出地把中国画的题材表现、门类技巧、风格流派等学术研究课题,别出心裁地演绎得通俗易懂且让人喜闻乐见。展览标新立异地引入了中国金鱼的科普简介,撷取了近现代中国画金鱼题材的创作掇英,和吴作人在半个世纪的不同时期里创作的42件金鱼题材作品,在比较中呈现吴作人金鱼题材中国画从早期探索到后期风格形成的心路历程和艺术的整体发展轨迹。


3-22061220345a37.jpg

三门峡工地之一  速写  19.5×27.5   吴作人   1955年  中国美术馆藏


3-2206122035152H.jpg

三门峡工地之二  速写  19×27.5   吴作人   1955年  中国美术馆藏


3-220612203530262.jpg

三门峡工地之三  速写  27×38.5   吴作人   1955年  中国美术馆藏


3-2206122035445U.jpg

三门峡工地之四  速写  19×27.5  吴作人  1955年  中国美术馆藏


2021年,吴作人艺术馆举办“但替河山添彩色——1961年吴作人东北旅行写生研究展”。这是吴作人与萧淑芳、郁风等人参加由中国美协组织分赴祖国各地“旅行写生”中的创作,旅行写生历时两个多月,在美丽富饶的哈尔滨、伊春、牡丹江、长春、延边等东北多地流连忘返。此行之后,吴作人在萧淑芳的一幅作品上即兴题诗:“边陲奇卉遍山生,风野霜寒志更贞。但替河山添彩色,不争谱上百花名。”展览展出了写生采风的丰硕成果: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48件,附以报纸、书刊、画册、照片等30件文献资料。


3-220612204P1628.jpg

镜泊飞瀑  油画  吴作人


3-2206122130133b.png

佛子岭水坝工地上的儿童  吴作人  速写  1954年5月


3-220612213030930.png

佛子岭水坝工地  吴作人  速写  1954年5月


在某种意义上,《佛子岭水库》研究展和《黄河三门峡》研究展异曲同工——截取吴作人在众多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以崭新精神风貌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反映建设成就的代表作进行深入解析。而东北旅行写生研究展,以日常所见的题材和创作的平常状态,滴水映辉,以微见著,诠释了吴作人“艺为人生”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3-22061220445B59.jpg

吴作人发表于1956年2月号《旅行家》杂志的文章《黄河三门峡》手稿之一


3-220612204415O6.jpg

吴作人发表于1956年2月号《旅行家》杂志的文章《黄河三门峡》手稿之二


3-22061220443G62.jpg

吴作人发表于1956年2月号《旅行家》杂志的文章《黄河三门峡》手稿之三


这既是吴作人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主张,也与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新时代立言的核心与主导心心相印。20世纪30至40年代,吴作人有了两次累计长达近一年半珍贵的西部写生之旅。他认为“艺术要反映生活,反映环境,反映一个时代,反映一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吴作人对新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认识:“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美术是人民的战斗武器,是建设者的鼓手,是生活与美的赞歌。”


3-220612205120305.jpg

三门峡大坝工地一角  人定胜天(稿之二) 木板油画  53×40  吴作人  1959年


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开展的为期3个月历经6省10余市、行程二万三千里的采风写生活动,及其后在北京举办的“山河新貌”主题展览,无论在内容题材和形式表现上都体现出了“笔墨当随时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画家纷纷深入到如火如荼的劳动生产一线采风写生。而吴作人则有更早、更自觉的身先示范: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他就马不停蹄地深入工厂、农村、建设工地、部队、矿场,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其意义不仅在于从认识生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为重要的是在他面对新时代、新生活、新风貌、新成就时,在“民族化”“时代性”与油画创作本体语言的表达上作了具有典范意涵的积极探索。《黄河三门峡》《佛子岭水库》《镜泊飞瀑》等作品,不仅是表现时代主旋律现实主义题材的丰碑之作,也是披荆斩棘致力油画民族化创作实践的代表作:熔思想感情、艺术修养、绘画技巧于一炉,从容不迫地挥写了对祖国母亲的拳拳之心和为新时代立言的殷殷之情。这是对当代中国油画发展作出的“承前启后”的历史性贡献。


3-22061220455T55.jpeg

1955年11月吴作人、萧淑芳在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写生 


吴作人既受到江南文风和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来自吴门独特的人文、山水、气候的熏陶,故乡始终是他浓浓的乡情和心灵的归宿,比如他的书法诗词和中国画等,对家乡思念之殷、对同乡敦勉之切历历可见。这既是个“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答案,也是“问渠那得清如许”的起因。说小,即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都应有的个人语言表现独特题材的面貌风格,他的中国画金鱼,造型精准生动,笔墨精湛凝练,意境平和清远,不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喜爱,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也矗立起了一座艺术高峰。说大,他把貌似笔墨游戏的雕虫小技提升到“乘一总万,举要治繁”的艺术主张上,把熟知对象的结构成于其中国画的笔墨塑造,强调以“有我”的艺术家修养成就作品的艺术境界。


3-220612204615395.jpeg

1955年吴作人在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施工工地作画


名人名家艺术馆由于普遍藏品有限,研究力量薄弱,如果没有新的研究视角或成果导入,那么就只能流于挂作品的传统展览模式,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但通常而言,艺术馆与艺术家及其家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和亲切,在收集及鲜为人知的具体生活、创作背景和细节等一手资料上反而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最早提出要做《佛子岭水库》研究展时,吴作人先生的家人还很疑惑:仅凭一张画做什么展览,又能做出什么样的展览?事实上效果特别好。名人艺术馆的优势,在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因势利导上,和保障藏品、展览、出版、艺术教育功能的较高质量上。


3-220612204953408.jpeg

黄河三门峡大坝(之二)  油画  40×53  吴作人  1959-1960


吴作人艺术馆最重要的一点或许就在于“螺蛳壳里做道场”,以一幅作品、一项专题、一个活动、一类题材、一次行程为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查寻资料,一趟趟孜孜不倦地采访有关人员,在拮据资源上深耕细作、精耕细作,让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从而完整详细地展现了吴作人艺术创作的前因后果、时代背景和思想变化,并集作品解析、艺术阐述和深远意义等等的诸多元素融汇于此,立体而丰满——虽为沧海一粟,却也可窥见一斑。


3-2206130S12M10.jpg

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黄河三门峡》研究展海报


3-2206130S145436.png

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萧淑芳《佛子岭水库》研究展海报



但替河山添彩色

——1961年吴作人东北旅行写生研究展


3-22061220361HI.jpg

但替河山添彩色——1961年吴作人东北旅行写生研究展海报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2021年10月22日上午,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吴作人艺术馆承办的“但替河山添彩色——1961年吴作人东北旅行写生研究展”在吴作人艺术馆开展。展览共展出吴作人的油画、中国画、速写等形式的艺术作品48件以及1件萧淑芳的国画作品,以及老报纸、旧书刊画册、老照片等近30件文献资料,全面呈现1961年夏季吴作人东北旅行写生的经过和收获的艺术创作成果。


3-220613100S0941.jpg

青溪出林(兴安岭)1961年  吴作人


“旅行写生”者,是将“美术写生”与“旅行游览”有机结合在一起,是美术家认识社会,深入生活,灵活而生动地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好方式。早在上世纪40年代,吴作人曾做过累计时间长达近一年半的两次“西部”之行,这两次“西部行”,既是吴作人对我国当时西北地区社会风貌、人文风情的全面考察,也是其艺术人生中颇见珍贵的“写生”之旅。新中国成立以后,吴作人南下北上,几乎每年都会走到生活生产劳动的第一线采风写生,因此也获得了艺术创作上,尤其是油画创作上的丰收,许多经典的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作品都诞生于这一时期,如《佛子岭水库》《黄河三门峡》《镜泊飞瀑》等等。


3-2206122036414R.jpeg

开垦以前(兴安岭新青) 油画  25×39.5  1961年  吴作人


1960年前后,全国各地的美术专业单位纷纷安排组织画家深入生活,深入劳动生产一线进行采风写生。其中尤以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组织的为期三个月历经六省十余市全程约为二万三千里的写生活动影响最大,并于1961年5月2日在北京举行了以“山河新貌”为主题的“江苏省国画家写生作品展览会”,共展出13位画家的140余幅作品,展览一经推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甚至轰动了全国美术界。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1961年中国美协组织安排了多路艺术家分赴祖国各地进行“旅行写生”。吴作人、萧淑芳、郁风等人组成的这支队伍就是当年众多“旅行写生团”中的一支。1961年的夏天,他们来到了美丽富饶的东北写生采风。行程主要包括哈尔滨、伊春、牡丹江、长春、延边,因在新青森工局期间遭遇洪水而滞留了一个月,故整个“旅行写生”的时间拉得比较长,历时两个月之久,但也因此而获得了艺术上的更多写生创作机会,收获了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

自东北写生归来后,吴作人在萧淑芳的一幅描绘东北山花的作品上即兴题写了这样的诗句:边陲奇卉遍山生,风野霜寒志更贞。但替河山添彩色,不争谱上百花名。


3-220612203F6247.jpeg

朝鲜族舞蹈家  油画  53×40  1961年  吴作人


感念吴作人先生的精神境界,吴作人艺术馆近几年来以“但替河山添彩色”为主题,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一起,举办了多个研究性专题展。这次“1961年吴作人东北旅行写生研究展”是继“佛子岭水库研究展”、“黄河三门峡研究展”之后,“但替河山添彩色”系列研究展的第三季。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吴宁表示,展览充分呈现了吴作人先生1961年东北旅行写生的艺术成果,揭示了吴作人先生致力于“中国气派”油画探索的成功实践与指向。


3-220612203I0129.png

展馆现场


吴作人艺术馆副馆长丁建忠在接受采访时说,于吴作人而言,这次“旅行写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他能够“在生活中认识生活,在自然中认识自然”,借以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并籍此收获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而且尤为重要的是,面对新时代的新生活、新风貌、新成就,吴作人先生在油画艺术的“民族化”、“时代性”与油画艺术创作本体语言的表达上做出成功探索,为形成当代“中国派”和“中国学派”的中国油画艺术开山指路,作出具有典范意涵的积极努力提供了着实的艺术实践载体与途径。他这些艺术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艺术成果,既为他自身的艺术创作披荆斩棘筑出了一条成熟之路,也为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作出了“承前启后”的巨大历史性贡献。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6月22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实行网络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观。


展览信息

但替河山添彩色——1961年吴作人东北旅行写生研究展

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承办:吴作人艺术馆

展期:2021年10月22日 - 2022年6月22日

展馆:吴作人艺术馆(苏州市定慧寺巷88号)

开放时间:9:00-12:00、12:30-17:00(12:00-12:30为馆内清洁消毒时间),16:00后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门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实行网络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观


——来源:中国艺术报/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艺术馆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