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中光辉熠熠:捷闻终有日,回眸抗战岁月中的国立艺专
文/郑朝
编者按: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日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85年前的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这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也是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辗转流徙的始端。西迁办学途中,国立艺专虽几易其址,却学院本色不改,名校坚守依旧,为如今中国美术学院的蓬勃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值此七七事变八十五周年,我们重温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校史专家郑朝撰写的《烽火中的国立艺专——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南行》纪念烽火中的国立艺专,回溯这段苦难重重,又是光辉熠熠的岁月。
颠沛流离-苦难深重
林风眠校长像
此时,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生辗转流徙,来到南方牯岭。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杭州、北平两所艺专在湖南沅陵合并,定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废校长制,设校务委员会,以林风眠为主任委员,赵畸(原北平艺专校长)、常书鸿为委员。杭州艺专教职员34人,学生100余人,北平艺专教职员13人,学生30余人,共约200余人。校址设沅陵沅江畔之老鸦溪,此处江水澄碧,林木蓊葱。
师生庆幸在战争烽火中,得一良好之教学环境,但由于两校合并,矛盾丛生,频频发生学潮。教育部又决定恢复校长制,聘请滕固为校长。随后林风眠和赵畸离校。此间,学校租用民房,并筑造木板房作教室,正式恢复上课。于是弦歌再起,教学秩序渐趋安定。
滕固校长像
1938年秋,日寇西攻武汉,长沙大火,战争形势恶化,学校已不能偏安于湘西,又决定远迁昆明。时交通工具奇缺,校方发放旅费,由师生自行设法启程。经一个多月长途跋涉,陆续抵达贵阳,又遇日机轰炸,满城硝烟,一片火海,部分教师行李书画化为灰烬。师生又往西撤退。抵昆明后借昆华中学、昆华小学为校舍,因陋就简,招生上课。
1939年夏,因昆明校舍困难,又空袭频繁,再迁呈贡县安江村,该村地处滇池东南岸,四境荒凉,时闻狼嗥,然波光山影,风景殊佳。学校借村中5座祠堂庙宇为校舍,经匝月修缮布置,又得安然复课。此后一年多虽学潮仍起伏不断,但实属抗战以来较安定之时期,不仅各课能依序进行,人体课亦得以恢复。
1940年秋,南疆军情紧急,教育部又命令学校撤退至四川璧山县。滕固安排师生长途迁移至目的地后辞职,不久病故,由吕凤子接任。吕接任后,力谋整顿。学校借天上宫等房屋为校舍,不足,又在青木关附近松林岗修建五十余间草顶泥灰墙教室,学生宿舍则设于山顶大碉堡内。学校渐次安定。建筑系在入川前归并至国立中山大学。音乐系因募用教师困难,在此之前已借读于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后正式归并该院。
吕凤子校长自画像
陈之佛校长像
潘天寿校长像
教育部复员文件
至此,杭州一校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而北平新创一校则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专虽校名迭改,仍一脉相承,今名中国美术学院。
溯自1937年,两国立艺专辞别北平、杭州以来,颠沛流离于冀、鲁、豫、皖、浙、赣、湘、滇、黔、川十省,行程八千公里,播迁十次,五易校长,历时九载,共耗法币35亿之多,损失图书、教具大半。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播迁图
其间,师生员工备尝艰险困苦之滋味。食物多为杂质纷呈之「八宝饭」,大多数人衣履寒怆,草鞋代步,画具画材匮缺,学西画的无法作油画。因缺医少药,患肺结核、恶性疟疾、猩红热和意外事故死亡者约二十人。其中有教授蔡威廉、诸闻韵、王道平等。学生中多为女同学,有的死的很冤枉。如图案系的高材生刘仁慧,正毕业留校当研究生。学校流亡到昆明,匆匆搭成的女浴室,电线裸露,她去洗澡,不幸触电身亡。师生触景生情,送葬的队伍长长的,女生放声痛哭。
更有许多教授之杰作毁于炮火和劫掠之中。如林风眠的《人道》《人类的痛苦》等成名之作,离杭时都藏在罗苑。潘天寿的早期中国画,包括吴昌硕送他的著名的对联《天惊地怪见落笔,街谈巷语总入诗》悉数他藏在大学路的新室中,这两处后来都成为日军的马厩,马蹄践踏,牛溲马渤,一代名作,皆成尘埃。还有常书鸿、王临乙两位从巴黎回国的教授,他们的油画和雕塑在贵阳大轰炸,也成为灰烬。战火中的国立艺专,灾难之深重,损失之巨大,为全国高校所罕见。
但是,师生员工热爱祖国,热爱艺术,坚信抗战必胜。潘天寿作诗咏之,有句:
血泪飞鼙鼓,江山泣鬼神。
捷闻终有日,莫负储甘醇。
1938年夏在沅陵(一)(二)
1937年冬在贵阳
1937年1月国立杭州艺专抗战宣传画队在长沙
1938年秋在昆明
1940年6月在呈贡县安江村
1941年夏在重庆松林岗
1944年在重庆磐溪
走出象牙塔-贴近时代和人民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歌
词 / 滕固 曲 / 唐学咏
皇皇者中华,
五千年伟大的文明,
亘古照耀齐日星。
制作宏伟,
河山信美,
充实光辉在我辈。
我们以热血润色河山,
不使河山遭蹂躏。
我们以热情讴歌民族,
不使民族受欺凌。
建筑坚强的城堡,
保卫我疆土人民。
雕琢庄严的造像,
烈士万古垂令名。
为创造人类的历史,
贡献我们全生命。
1937年杭州艺专学生参加抗日军训准备随时加入抗战队伍打击敌人
1937年冬艺专剧社在流亡途中演出《放下你的鞭子》
1939年在昆明举行街头木刻展览
1938年毕业学生在湖南投笔从戎,参加抗日
女生王文绣于1938年9月从沅陵赴延安
国立艺专徒步宣传团团章和沿途所盖的关防和邮戳
图案系此一时期更名为实用美术系,也标志着他们的新起点,即更加务实,与人民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有两个特点:第一重视民族民间的艺术遗产,在继承中发展传统,反对全部洋化和复古。这一主张的力倡者是陈之佛、邓白教授。庞熏琹、雷圭元、沈福文这些留学归来的工艺家对印花蓝布、湘绣、蜡染、漆器、陶瓷等具有民间特色的艺术加以专门研究和改革。第二是重视设计,将艺术与技术熔于一炉,不以纯绘画以衡量尺度,而以设计水平高低为标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人才荟萃-流派纷呈
校长(主任):林风眠、滕固、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
教务长(主任):李有行、林风眠(兼)、滕固(兼)、傅雷、夏昌世、方干民、潘天寿、李剑晨、蒋仁、丰子恺、谢海燕、吴茀之。
国画教授:潘天寿、诸闻韵、吴茀之、吕凤子、陈之佛、黄君璧、黎雄才、傅抱石、张书旂、潘韵等;
西画教授:林风眠、蔡威廉、李超士、方干民、常书鸿、王曼硕、秦宣夫、李瑞年、丁衍镛、吴作人、胡善余、吕霞光、许敦谷、倪贻德、关良、庄子曼等;
雕塑教授:刘开渠、王临乙、曾竹韶、萧传玖、程曼叔、周轻鼎等;
图案教授:雷圭元、李有行、庞熏琹、章东浩、沈福文、王道平、郑月波、邓白、柴扉等;
美术理论教授:林文铮、李朴园、徐梵澄、李长之、常任侠、丰子恺、谢海燕等。
抗日战争中的国立艺专,既是苦难重重,又是光辉熠熠!
文 图 |郑 朝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