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

发表于:2023-12-12 编辑:晓钟

文/贺玮


2013年底,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的通知》(文艺函[2013]1609号),首次在全国开展美术馆藏品普查,对全国公立美术馆藏品信息进行了采集分析,并针对全国美术馆藏品数量质量区域不平衡、藏品管理薄弱等问题出台一系列相应政策,形成长效机制。十年来,通过一系列美术馆藏品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全国美术馆藏品管理与研究培训班”“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等活动的实施,全国公立美术馆藏品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的推动。目前,国家重点美术馆及部分省级美术馆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收藏谱系和藏品管理体系,走上了“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的新时代美术馆发展之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地方美术馆建设的热潮下,仍有很大一部分起步较晚的省市级地方美术馆“有馆无藏”,尚处在从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型的过程中,在藏品的征集、管理、研究、展示上存在诸多不足。藏品是美术馆的灵魂,承载着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如何建设系统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馆藏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是新时代地方美术馆发展的重要课题。


馆藏建设的地域差异和普遍难题


在对全国公立美术馆馆藏情况的抽样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公立美术馆典藏工作地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处在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且较早建立的美术馆一般拥有丰富的藏品和较为完备的收藏谱系;西部地区和县市级美术馆的藏品数量和质量则不容乐观。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1)

【北宋】文同 墨竹图 中国画

144.6cm×124.7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据了解,广州艺术博物院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广州美术馆,其藏品以中国历代书画作品为基础,年代上迄宋元,下至当代,明清及近代的绘画尤为完备,其中以历代岭南书画作品为馆藏特色,藏品有20余个门类,共33000多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533件(套),包括一级文物118件(套)、二级文物1845件(套)、三级文物2570件(套)。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2)

吴冠中 春 布面油画

73cm×92cm 1999年 浙江美术馆藏


浙江美术馆自2004年筹建开始就同步启动了藏品征集工作,至今藏品已达30000余件(套),其藏品门类丰富,除名家的系列或整体捐赠项目之外,浙派水墨人物和浙江现代版画体系的藏品整体建设较为完善。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3)

刘勃舒 马 中国画

68cm×44cm 1979年 深圳美术馆藏


始建于1976年的深圳美术馆结合“关注当代艺术、关注本土艺术”的学术定位,逐渐形成以中国画名家经典收藏、精品版画、当代油画、深圳本土艺术、深圳摄影为主要板块的收藏特色,积累了藏品近9000件(套)。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4)

武石 最后一根钢梁 套色木刻

81cm×53cm 1957年 湖北美术馆藏


成立于1977年的山东美术馆40余年来通过社会捐赠、协商征购、拍卖购买、展览征集等多种渠道汇聚藏品,已完成数字化登记的藏品约6000余件(套),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并存、开拓与创新并进的收藏特点。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5)

王沂东 二妮的红盖头 油画

135cm×80cm 2013年 山东美术馆藏


郑州美术馆的收藏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郑州画院,通过有计划征集、展览置换、接受捐赠、到艺术家工作室收购等多种方式累积了4000多件(套)藏品,包括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画像砖、画像石、拓片、老照片、雕塑、木版年画、印屏、民间剪纸、装置、综合材料等十几个门类。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6)

王刚 正月群像 陶土

尺寸可变 2012年 郑州美术馆藏


湖北美术馆2007年开馆以来,整合各方资源,通过社会捐赠、以展促藏、奖励性购藏等方式,征集收藏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漆艺、水彩、综合材料、装置、影像、摄影、连环画、民间艺术、手稿、文献等20个品类的5702件(套)作品。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7)

王应权 框架 油画

97cm×132cm 1994年 宁夏美术馆藏


即将开放的宁夏美术馆自2013年开展收藏工作以来,累计收藏作品1809件(套)。其中以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为主。近几年宁夏美术馆还重点收藏了一批当代优秀美术作品,主要包括宁夏艺术家在历届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中的获奖及入选作品。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8)

于小冬 干杯西藏 油画

160cm×190cm 青海美术馆藏


青海美术馆是青海省“十二五”期间建设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于2016年落成开馆,现有藏品700余件(套),门类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书法、篆刻等。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9)

孔小瑜 菜场所见 中国画

127cm×67cm 1973年 安徽省美术馆藏


2022年5月建成开放的安徽省美术馆通过接受捐赠、购买、委托代管等方式收藏近现代美术名家赖少其、韩美林、鲍加、朱修立、朱松发等美术精品、资料2600余件(套),涵盖了安徽近现代名家的中国画、油画、版画等作品。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10)

宋文治、邢少兰 黄山烟云 中国画

93cm×176cm 1993年 太仓美术馆藏


太仓美术馆新馆于2023年落成,收藏各类美术作品600余件,藏品以20世纪初美术名家作品、近现代太仓籍艺术家美术精品和历届“重温经典”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作品双年展优秀作品为主。同为县市级美术馆的庐山市美术馆则只有172件(套)藏品,以加洗的老照片为主。

艺术资源匮乏、收藏经费不足和藏品征集与管理人才的缺失是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表示,在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建设工作中,常见的问题通常包括经费与收藏需求不对等、馆藏硬件设施不足、研究基础薄弱等方面,地区美术发展的不平衡往往也是美术馆建立收藏体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他还谈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秀的艺术家,没有优秀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存在一个良好的美术生态,而美术馆的良好发展恰恰是建立在一个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美术生态之上的,因此,对于很多地方美术馆来说,建立收藏体系的首要问题,就是看看自己能够收藏什么。只有摸清了这个情况,才能逐步地建立收藏计划,从而推动藏品体系的建立。”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11)


安徽省美术馆馆长王岭谈到新建成的安徽省美术馆在馆藏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一是我馆成立时间较短,一切从零开始,藏品基础薄弱,藏品体系建设任务艰难;二是很多在安徽美术史上有影响的艺术家已经离世,作品征集难度较大,已征集的作品较为零散,不便于后续系统的研究和活化;三是征集近现代安徽籍和在安徽有重要艺术活动的艺术家作品时难以通过公开征集的渠道获得艺术家真实有效的作品信息;四是征集计划与专家评审标准以及收藏经费之间存在矛盾,收藏经费无法满足征集计划全面实施;五是征集时间不固定,可能需要长期谈判协商。”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12)


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指出,很多地方美术馆都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收藏计划的制定和典藏的学术梳理工作,导致藏品利用效率低、收藏不成体系等问题。

据宁夏美术馆馆长周一新介绍,“宁夏书画院和宁夏美术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模式,现阶段收藏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一是硬件设备不完善,没有专业的藏品库房;二是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且没有实体馆,收藏经费逐年减缩,收藏数量受限;三是美术馆收藏方面专业人才匮乏。”

庐山市美术馆馆长陈艳林和太仓美术馆副馆长杨天均表示,县级市美术馆藏品的征集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藏品征集工作多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缺少专职的藏品征集人员;二是征集经费短缺,大部分征集藏品来源于协商转让、无偿捐赠、以展带藏和少部分有偿捐赠,不利于藏品的专向性、体系性构建。


藏品体系建设的大馆经验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兴建美术馆蔚然成风,面对馆藏体系建设的缺失,如何在当今的数智化浪潮中建立独具特色的收藏体系,实现美术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先行的大馆和重点馆提供经验和启示。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13)


从2009年正式开馆到2015年获评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及至2021年获选为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先进集体单位,浙江美术馆有着较为成熟的藏品建设思路与策略。在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看来,典藏工作者不是简单的作品“搬运工”和“保管员”,尤其是公立美术馆,其藏品更是兼具人文温度与理性审视的视觉记忆档案,承担了文化叙事职能。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浙江美术馆筹建之初就在对“藏”的理解中包含着一种超前的眼光,早在开馆五年前典藏构架设计与藏品征集就已开始。通过“先手”,浙江作为美术大省的家底初步得以盘整,在追寻近现代浙江美术根脉的过程中,浙江美术馆完成了“浙派水墨人物”典藏体系建设。浙江还是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风气之先的文化高地,学科齐备、辐射广泛、英才辈出,经梳理相关谱系,雕塑、摄影、纤维、实验艺术等诸多门类也进入了浙江美术馆收藏的序列。2018年,浙江美术馆还启动了“美术馆藏品资源数字共享平台”建设,力求打破地区和馆际限制,勾画未来公共文化服务数智化的新蓝图。2019年,浙江美术馆以“向史而新”为主题推出“浙江百年水彩画作品展”,2021年、2022年又相继推出版画与油画专题。三展均带动了新一轮征集与收藏工作,在转变藏品结构、强化特色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基于这些实践,浙江美术馆试图建构起“美术馆不是博物馆”这一近乎偏执的“话语”,希望以此呼吁并彰示美术馆自身的主体意志和审美趋向。应金飞表示,典藏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需要系统、前瞻、辩证地看待才能切中关键。在数智时代的典藏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观念迭代不仅体现为守正创新,还须回归问题意识、具备重构魄力,从而形成能够真正介入现实的知识生产,进而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之路上继续“有机生长”。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14)


湖北美术馆在建馆之初就确立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兼顾历史,重在当代”的办馆理念。围绕这一理念,湖北美术馆明确收藏定位、建构学术体系,以一个固定陈列展(“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和四个品牌三年展(“湖北漆艺三年展”“中国版画三年展”“美术文献三年展”和“中国雕塑三年展”)为基础,加之一个年度品牌展(“@武汉”年度展)形成六大收藏方向,即20世纪湖北美术史专题收藏、大漆艺术、工业版画、雕塑、水彩、当代艺术。同时利用馆藏资源,展开学术研究,举办专题藏品展并进行巡展,发挥藏品公共效益,实现典藏活化、藏品惠民。湖北美术馆的藏品研究展11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其中6次获评优秀项目。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认为,美术馆要立足本土的地域美术收藏,为独具特色的藏品体系建构提供可能,但同时,地域艺术生态的发展也会影响藏品体系建设的长远发展,所以美术馆要主动作为,去建设和引导地域美术生态的繁荣发展,并构建美术馆“面向世界”的艺术视角。冀少峰表示,未来地方美术馆的收藏要从数量转向质量,以高质量收藏为目标,加强精品力作、有美术史意义的作品收藏。此外还要加强藏品研究,规范藏品档案管理,做到高水平利用。以艺术史研究为支撑,以本馆藏品为基础,联合全国美术馆、博物馆相关藏品资源,深入开展研究工作,以此促进展览和收藏工作的开展,优化藏品体系的建设。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15)


从深圳展览馆发展而来的深圳美术馆是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型的典型代表,“以展促藏”是其主要的收藏模式。据深圳美术馆研究收藏部副主任李原原介绍,1976年,成立不久的深圳展览馆就举办了一系列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借展览契机收藏了一批包括潘天寿、蒋兆和、陆俨少、赵望云、李可染、关良、李苦禅等数十位老一辈中国画名家的作品。此后,深圳美术馆通过承办1989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水彩、水粉画展”、1994年“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1998年“第七届全国藏书票展”、2003年“全国水印版画展”等全国大型画展,收藏了全部参展作品,形成了版画、水彩的收藏序列。2001年,深圳美术馆确立了“关注当代都市艺术,关注深圳本土艺术”的学术目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现状进行了梳理,在2002—2005年举办了一系列当代油画艺术展览,在展览基础上收藏了包括许江、罗中立、张晓刚、方力钧、周春芽、何多苓、庞茂琨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名家作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深圳美术馆也十分重视对深圳本土艺术的收藏,在举办大量优秀本土艺术家个案研究展的基础上,逐渐完善深圳本土艺术的收藏序列。此外,深圳美术馆还通过一系列摄影展的举办收藏深圳题材摄影作品,现已建立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圳地区城市发展各个时期的完整影像谱系。以展促藏的模式在深圳美术馆馆藏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2012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以来,深圳美术馆申报的馆藏研究展览项目已九次入选,其中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项目。深圳美术馆副馆长王子蚺表示,藏品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如何将藏品活化,让藏品发挥出最大价值,为大众提供有品质的文化服务,是深圳美术馆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术引领+科技赋能


在借鉴大馆经验的同时,要解决藏品体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地方美术馆更需要学术研究的引领和科技的赋能。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16)


对此,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表示,新开放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将秉承“学术性、地域性、系统性、专题性”的收藏方针,制定有针对性的征集方案,分专题、按阶段实施。并在此基础上拓宽艺术门类收藏,积极探索多种征集方式,在收藏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加大以藏品为策划主体的展览,以展览促收藏,以收藏带动研究,以研究推动展览。在立足本土的同时面向国际,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快藏品的数字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化、业务管理的系统化建设。

杨晓刚也表示,山东美术馆在今后的收藏工作中,要将馆藏作品应用于学术研究、展览策划等美术馆日常工作的环节中,激发藏品新的活力,形成良性循环。此外,经山东省大数据局批准立项的2022年度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山东美术馆系统馆藏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已建设完成,并公益推广协助完成三家美术馆的藏品数据导入。该项目建立的初衷就是让美术馆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山东省藏品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使数字科技赋能“典藏活化”,为山东省美术研究、策划和传播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共同推动山东省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此外,山东美术馆还将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课题项目组以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和展览策划水平,进而推动藏品体系建设。


地方美术馆藏品体系考察与思考(图17)


据郑州美术馆馆长罗鸣介绍,2023年郑州美术馆藏品管理系统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藏品数据库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今后藏品的数字化利用和藏品研究所占工作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将和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展览策划工作相互配合,不可分割,形成馆内的良性循环。未来典藏建设将加快从数字化向智慧化、智能化转型,可运用“云展览”“沉浸式”VR、AR、3D技术举办藏品数字艺术展览。罗鸣表示,这些都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专项经费和专业人才的支撑。

从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的入选项目来看,除了国家重点美术馆、省级大馆外,越来越多的市、县甚至街道所属的基层美术馆也开始积极推动馆藏建设,参与项目的申报,在该项目的有力推动下,全国美术馆的整体收藏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都得到了提升。相信在文化和旅游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各地美术馆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将逐渐明确自身收藏方向,建立自身收藏谱系,在学术的引领和科技的赋能之下,实现美术馆的“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





——来源 | 中国美术报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