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上博东馆年内分三步陆续开放
文/李婷
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历时6年多打造的东馆目前已进入建设最后的攻坚期,正全力推进展厅施工、设备调试、开荒保洁、文物搬迁和布展等工作,将在2024年内分三步陆续开放。2月2日起,东馆“青铜展厅”试开放,同时重磅大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开幕;6月底前,东馆开放面积将达到展陈空间的80%;11月底前,东馆实现全面开放。
上博东馆共设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包含文物类常设展 13 个、互动体验空间4个、特展厅3个。全面开放后,珍贵文物的展出比例将从人民广场馆的4%左右提高到10.5%。以“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为主要定位,上博东馆将打造具有世界美誉度的城市文化地标和人民城市的文化会客厅,成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未来,上博将形成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三足鼎立”的新形态。
上博东馆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东临丁香路,西至杨高南路,北抵世纪大道,南接保利商业中心,与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形成文化集聚效应。
据了解,东馆建设占地面积约4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32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6层,地下建筑2层。
在建筑设计上,东馆强调开放性与共享性,每个楼层都有落地玻璃、平台或户外区域,引入自然光线,让博物馆内部的展览和上海这座城市的最美景观“内外”无间、融为一体、互相辉映。
在功能布局上,东馆的建筑空间分为陈列展示区、公共服务区和配套功能区,约各占三分之一。由于东馆体量巨大,参观博物馆将是一个“体力活”,为此东馆特别强调体验性与舒适性。每个楼层都规划有观众休憩区以及购物或餐饮区。同时,东馆还配套有无障碍设施设备、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大件行李存放等人性化服务。
“何时对公众开放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让这座超级博物馆能够顺利运转起来,磨合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考虑到文物保护要求、文物安全风险、文物搬迁节奏及场馆运营磨合等专业要求。”上博馆长褚晓波透露,为龙年新春来临之际给观众提供更丰富的高品质文化服务,上博在开放人民广场馆的同时,以“奋力一跳”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2月2日东馆“青铜展厅”试开放,并进行压力测试,听取观众意见建议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展陈制作水平。同时,在空间更高更大的东馆第一和第二特展厅重磅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第三特展厅推出“邂逅三星堆12K数字艺术展”等。鉴于试开放空间只占东馆展陈空间的25%左右,为保证人员安全和参观体验,需采取预约和限流措施(每天8000人次)。另外,馆方根据试运营情况及观众访问量的变化,将及时采取延长开放服务等举措来缓解参观需求。
上博中国古代青铜馆最早展出于1973年,为国内外第一个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馆。东馆青铜展厅为50年以来的第六次陈列改建,将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整个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与人民广场馆舍相比,东馆的青铜展厅在板块结构、板块内容、单元说明和器类说明、展品等方面皆进行了调整与升级。其中,青铜器制作技术版块增加了多种技术手段内容,辅以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专题展示等,向观众直观阐释更多相关知识点。
同期开幕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是迄今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展示。上海博物馆向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借展,共计展出360余件文物,汇集最新考古发现、最新文物修复成果。部分三星堆出土文物由上海博物馆完成修复首次公开展出。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良渚文化“十节玉琮”,将是3000多年后首次“回归故里”。
6月底前,上博东馆将开放除“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赵朴初书法艺术馆”“海上书画馆”以外的其他所有展厅与互动体验空间,开放面积将达到展陈空间的80%以上,为公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参观体验,预约限额可以上升到每天2万人次左右。
上博历代书画两馆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将有6套可供轮换的馆藏书画精品,每次轮换都将有多件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作品呈现。由于古代书画类文物十分脆弱,对展陈温湿度和光照要求极为敏感,上海博物馆采用海内外最精密的书画独立温湿调控系统,以工匠精神处理好7000个以上的调试步骤,馆藏书画文物方能正式“入住”书画展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等最后一批展厅将在11月底前,以全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至此上博东馆实现全面开放,预约限额最多每天可以达到3万人次。
——来源 | 文汇报 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