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特展

发表于:2022-03-21 编辑:根泽

让我们一起走进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特展


3-220321100525W4.jpg


对联,是中国语言文学和书法艺术的完美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01对联有哪些种类和作用?

对联一般多悬挂或粘贴在大门、厅堂、壁间、柱上,故又称“楹联”。根据内容、性质及时令的不同,对联可以有不同种类:如春节贴“春联”,祝寿写“寿联”,结婚、生子、上梁、乔迁等喜庆场合用“喜联”,而治丧、吊唁则用“挽联”。对联的作用十分广泛,或自勉,或题赠,或褒扬,或讽喻;或置于书斋庭院,或见于楼堂观所,或写于祠庙府署,或题于风景名胜。

02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字数相等,句式整齐。对联可长可短,短至二三言、四五言,长至数十言、数百言。但无论长短,均要求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

第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作联要求“平对仄,仄对平”,平仄协调,以使声调抑扬悦耳、琅琅上口。

第三,内容精炼,构思巧妙。对联须锤炼思想内容,使对联思想正确,内涵深刻,既要满足不同的需要和对象,又要应景应境,切时切人。

第四,炼字炼句,讲究修辞。古人作诗作联,强调炼字炼句,写得含蓄隽永,而对联中修辞手法的广为运用,乃是对联文学美和艺术美最典型的体现。

03对联是怎样演变流传的?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末代皇帝孟昶(919-965)。其后,苏轼(1037-1101)、朱熹(1130-1200)、赵孟頫(1254-1322)、朱元璋(1328-1398)等人均有佳作。至晚明,对联书法渐趋流行,入清后风行一时,中晚清尤盛。其原因有三:首先,与明清建筑空间变化有关,加上明清园林兴盛,对联的点景作用就更加突出。其次,对联字数少,书写便捷,对于“雅债”缠身的晚清官员来说,无疑是笔墨应酬的不二选择。再次,晚明大字书法渐趋流行,晚清碑学书法更以大字隶、篆、楷书见长,而对联恰恰是其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故而十分流行。

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升华,能以最简练概括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受到很大的教益。有基于此,本次展览从南京博物院丰富的书法收藏中遴选清代名家的数十幅对联名作,联语、书法俱佳,既有帖学书风,亦有碑学趣味,且五体兼备,以期勾勒清代对联书法的发展轮廓和艺术特色。

3-2203211014061W.jpg

部分作品欣赏

3-220321101FS51.jpg

青松白鹤五言联

朱稻孙(1682-1760)
纸本  隶书
纵116.9厘米  横31.8厘米
青松有本性, 白鹤无俗颜。

 朱稻孙(1682-1760),字稼翁,一字芋陂,晚号娱村,浙江秀水人。举博学鸿词科,官州判。少孤,其祖抚之。书法初由汪士鋐问津,后自取柳、米书。小楷尤精,亦工八分、小篆。擅词章,妙言语。


3-220321101S0505.jpg

梵呗人烟七言联

梁同书(1723-1815)
纸本  行书
纵124.1厘米  横29.2厘米
1797年
梵呗隐随渔唱远, 人烟晚共水云浓。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浙江钱塘人。举人,赐进士,官侍讲。清中期“帖学”书法大家,工楷、行书,传世书迹甚富。


3-220321101910Y3.jpg

四壁一庭七言联

鲍廷博(1728-1814)
纸本  隶书
纵170厘米  横38.6厘米
1809年
四壁书声小邹鲁, 一庭秋色古黄虞。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随父鲍思诩居杭州,后定居嘉兴桐乡。秀才,工诗,著有《花韵轩小稿》《咏物诗》等。


3-22032110242EX.jpg

再游百寿七言联

伊秉绶(1754-1815)
纸本  行草
纵156厘米  横32.8厘米
再游又遇称觞节, 百寿应归作德人。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宁化人。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惠州知府、扬州知府等,以“廉吏善政”著称。工书,尤精篆隶。


3-22032110250Va.jpg

吐辞讲学八言联

胡林翼(1812-1861)
纸本  行草
纵168.2厘米  横37.5厘米
吐辞为经立足为法, 讲学以耨修礼以耕。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署巡抚。谥“文忠”。湘军重要首领。与曾国藩并称,一说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3-220321102G1b7.jpg

茹芝增禄八言联

左宗棠(1812-1885)
纸本  小篆
纵173.4厘米  横42厘米
1885年
茹芝饵黄长生无极, 增禄益寿大福允兴。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举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追赠太傅,谥“文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3-220321102936153.jpg

为文观化七言联

李鸿章(1823-1901)
纸本  行书
纵169厘米  横34.5厘米
为文当得春初气, 观化能知万类情。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逝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3-220321103015Q4.jpg

善事探撰八言联

潘祖荫(1830-1890)
纸本  行书
纵196.1厘米  横43.8厘米
1872年
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探撰前记缀集所闻。

潘祖荫(1830-1890),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江苏吴县人。探花,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


3-220321103045491.jpg

藏书买地七言联

吴大澂(1835-1902)
纸本  小篆
纵137.6厘米  横32.7厘米
藏书万卷可教子, 买地十亩都种松。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进士,官至广东、湖南巡抚。精金石文字,善篆书,工画,喜鉴藏。


3-220321103124J2.jpg

嘉道夕阳十言联

吴昌硕(1844-1927)
纸本  石鼓文
纵156厘米  横32.8厘米
1901年
嘉道清修望古人如不及, 夕阳微雨驾小舟以出游。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甚多,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全能,且融会贯通,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3-220321103201635.jpg

谋略风流七言联

陶濬宣(1846-1912)
纸本  楷书
纵148.4厘米  横40.5厘米
1903年
谋略久参花府盛, 风流三接令公香。

 陶濬宣(1846-1912),原名祖望,字文冲,号心云,别号东湖居士,又号稷山居士,绍兴陶堰人。举人,官至道员,加三品衔,赏戴花翎。其书呈方笔碑貌。


3-220321103240502.jpg

孤竹野云七言联

王瓘(1847-?)
纸本  小篆
纵132.9厘米  横31.5厘米
孤竹瘦于尊者相, 野云白似道人衣。

 王瓘(1847-?),字孝玉,一字孝禹,号遯庵,四川铜梁人。举人,官至江苏道员。其工篆、隶书,兼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诸家之长。


3-220321103354961.jpg

通儒清风八言联

王仁堪(1849-1893)
纸本  行楷
纵165.7厘米  横35.4厘米
通儒博识英材伟器, 清风明月美景良辰。

王仁堪(1849-1893),字可庄,又字忍菴,号公定,福建闽县人。状元,授殿撰,官苏州知府。书宗欧、褚,名称一时。





来源 |南京博物院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