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再现,回看陈逸飞
陈逸飞
视觉艺术家
1946.4.14-2005.4.10
编者按:陈逸飞先生从春天里来,到春天里去,注定要用一生的辛劳,给这个世界创造许多的艺术财富。本网刊发首席艺术官《夜宴再现,回看陈逸飞》一文,亦表对陈逸飞先生的敬意与追思……
2005年4月10日,“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在连续工作7个通宵后,劳累过度导致消化道大出血倒下了,年仅59岁。
视觉艺术家,是陈逸飞给自己身份的“定义”,电影导演、画家、设计师、商人,陈逸飞的标签太多了,但在他庞大的商业帝国的背后,带给他最大成就感的莫过于著名画家的角色。
确实,陈逸飞的画一直卖得很好。
“没问题,公司亏钱,我画两幅画就可以了。”当陈逸飞的长子陈凛提醒父亲虽然商业版图铺的很热闹很大,但实际上没有一个是赚钱时,陈逸飞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和直接。陈凛说父亲是一个英雄主义情结很强的人:容易严重地低估所做事情的困难,但却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
作为特殊年代后第一批去美国留学的画家,陈逸飞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对于画家陈逸飞来说,从艺术初见端倪之时,就是佼佼者。
佼佼者,陈逸飞
从上海到纽约
一直都是时代弄潮儿
生长于国际都市上海外滩的知识分子家庭,陈逸飞就拥有了不一样的起点。而后14岁的陈逸飞考入升学率仅为10%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附中,优异的成绩直升大学部,成为俞云阶的学生,恩师俞云阶是彼时上海地区唯一“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代表画家。可以说,陈逸飞在上海美专接受了系统的绘画实践与理论。
少年陈逸飞
1968年,陈逸飞提前两年从上海美专毕业,进入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是首批专业画家之一。短短2年之后,24岁的陈逸飞成为油画组的负责人。此时的陈逸飞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文革”初期陈逸飞的父亲和恩师都被批斗,但陈逸飞却没有在文化大革命浪潮中迷失,潜心创作,凭借扎实的写实油画功底,还曾多次在北京创作巨幅的伟人像。
陈逸飞素描作品 约16岁作
一直到1980年陈逸飞远赴美国之前,陈逸飞在国内艺坛上获得赞誉,《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等都是出自这一时期,此时的陈逸飞不过30岁的青年。
热血膨胀的年轻人怎么会安身于顺境之中!陈逸飞就是这样一个骄傲的青年。初闯美国,是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陈逸飞的一件事,毕竟手捧铁饭碗,艺术创作又颇受认可,大好前景的陈逸飞为什么要只身去闯荡纽约?
1980年初到上海的陈逸飞
1980年的陈逸飞其实手头上还有一些重要的创作并未完成,但正如《踱步》中所画,陈逸飞要突破桎梏,甚至画面中的那把破旧的椅子就是油画雕塑创作室的椅子,陈逸飞迫不及待的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同于现在的留学热潮,当时公费的精英留学时代,美国洛克菲勒奖金学从中国各行各业招揽300个顶尖人才,所谓的公费留学说的就是这个时代,陈凯歌、谭盾、金星等就是这300人之一。
赴美期间的陈逸飞在“描绘中国梦”波士顿展厅
左起:陈丹青、张红年、白敬周、陈逸飞
但陈逸飞可不是,他是那个年代第一批自费留学美国的学生,包括晚他两年去美国的陈丹青,也是自费到美国。略有不同的是,陈逸飞去美国接受专业艺术教育,并且拿到了纽约亨特学院美术硕士学位。而陈丹青是移居纽约,一直到2000年才回国。
在美国的陈逸飞,除了潜心艺术创作之外,对自己艺术推广的商业计划几乎同步进行。
1981年陈逸飞在纽约罗耶艺术修复与装裱公司
图片来自逸飞集团官网
陈逸飞身上有一个十分励志的小故事,颇有穷小子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意思。初到纽约的陈逸飞身上只有38美元,要靠在博物馆修复名画和为杂志画插画为生,在勤工俭学的路上,陈逸飞都会经过商界天才、石油大亨哈默家族旗下的哈默画廊,陈逸飞当时就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要在这个顶级画廊举办个人展览。
小目标还真的在陈逸飞身上实现了,3年之后,也就是1983年陈逸飞真的敲开了哈默画廊的大门,成为哈默画廊签约的首位中国画家,并在当年10月份举办了首次个展,42件作品在开幕酒会当晚就被销售一空。从此,陈逸飞在美国一鸣惊人。
1985年邓小平会见哈默
右:陈逸飞《家乡的回忆-双桥》
甚至哈默本人还亲自为陈逸飞撰文,并在1984年秋天访华之际,把陈逸飞《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并且留下了那张著名的照片:邓小平和哈默在镜头前亲切交谈,旁边放着的正是精心装裱过的陈逸飞《家乡的回忆—双桥》。
《家乡的回忆—双桥》另一个高光时刻也很快来临,随后,陈逸飞把《家乡的回忆—双桥》再度创作之后,印上了1985年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虽然此后引发了到底是不是周庄双桥的争议,也丝毫不影响陈逸飞享誉世界)。
陈逸飞在哈默画廊和藏家交谈
图片来自于陈逸鸣
接连而来的大事件让陈逸飞彻底成为大艺术家了,尤其是得到了各大国家首脑的认可。哈默家族在全球的实力不容小觑,在陈逸飞和哈默画廊合作的12年间,共计卖出了超过500幅的作品。哈默实在是太懂画了,太懂陈逸飞了,也太懂中国了,这一番操作下,陈逸飞成为响当当的名字。
和哈默画廊合约到期之后,1995年,陈逸飞和重磅的玛勃洛画廊签约合作,成为这家世界一流画廊的唯一一个亚洲面孔。陈逸飞自己也曾说:“我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与国际上最负盛名的英国玛勃洛画廊签约。”
陈逸飞与玛勃洛画廊国际总裁吉尔伯特·劳伊德
图片来自逸飞集团官网
的确,如果说回国后的陈逸飞对逸飞集团的经营是有遗憾的,那么他在美国对自己艺术的推广极为圆满,也许从最初陈逸飞在香港卖画筹款去美国读书开始,对自己作品的市场之路,他就已经有了合计。而后在美国与一线画廊的合作,获得全球市场的肯定,90年代回到故土的陈逸飞,把重心放在了把中国油画推向国际市场。
谈到陈逸飞在香港的故事,也有一段佳话。
陈逸飞在去纽约时途经香港,得到了电影制片人朱牧夫妇的帮助,就是很简单和直接的开车带着陈逸飞和他的画去宣传和销售,卖完陈逸飞带来的作品之后,夫妇二人向电影圈的朋友们力荐陈逸飞给他们画肖像,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筹够了上路的资金。
陈逸飞《夜宴》
油画画布 1991年作 137 x 208 cm
估价待询
香港苏富比2022年春拍
202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香港电影大亨邵逸夫基金会拿出一批其收藏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正是来自于陈逸飞的代表作《夜宴》,创作于1991年,次年便出现在香港拍卖场中,被邵逸夫的太太方逸华以近两百万港币的高价竞得,在当时创下了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价纪录,也开展了一个属于中国油画的叱咤年代。
除了和世界一流画廊签约合作,在顶尖拍卖行上拍作品,也是陈逸飞快速蹿红的动作之一。
陈逸飞作品拍卖TOP10——
TOP 1
1993年作 玉堂春暖
布面油画 169.5×243.5cm
RMB 149,500,000
中国嘉德2017-12-19
TOP 2
1994年作 山地风
布面油画 188×255cm
RMB 81,650,000
中国嘉德2011-05-24
TOP 3
1997年作 丽人行
油彩画布 190×208cm
HKD 83,350,000
佳士得香港2018-05-26
TOP 4
1971-1972年作 红旗之一
油画画布 300×159cm
HKD 79,640,000
香港苏富比2013-10-05
TOP 5
1986年作 弦乐四重奏
油彩画布 150×226cm
HKD 61,140,000
佳士得香港2010-05-29
TOP 6
1988年作 二重奏
布面油画 162.5×238.7cm
RMB 45,920,000
北京保利2010-06-02
TOP 7
1979年作 踱步
布面油画 186×356cm
RMB 40,432,000
北京保利2009-05-29
TOP 8
1972年作 黄河颂
布面油画 143.5×297cm
RMB 40,320,000
中国嘉德2007-05-13
TOP 9
1989年作 二重奏
油彩布面 153×183cm
RMB 35,280,000
北京翰海2010-06-06
TOP 10
1998年作 上海梦
布面油画 179×121cm
RMB 32,775,000
上海嘉禾2021-07-23
早在1991年中国内地甚至还没有开始拍卖的时候,陈逸飞《浔阳遗韵》就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137万港币成交,首创中国油画作品过百万元的纪录。继上文的《夜宴》在1992年创纪录之后,1994年中国嘉德首次举行油画拍卖,陈逸飞的《山地风》以286万元拍出,创下当年油画拍卖最高纪录。1997年,《罂粟花》在香港佳士得以387万高价拍出,这成为陈逸飞去世前的拍卖最高价。
1984年陈逸飞在美国画室
当然对陈逸飞个人来说,背后的原因也在于陈逸飞在美国并未裹挟进前卫的西方当代艺术,而是根植于故乡,找到一种适合东西方审美的绘画方式。正是美国《艺术新闻》对陈逸飞的评价: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和静谧氛围尤其动人。
其实,在对于陈逸飞身后的评价中,争议颇多,照片画、代笔、商业化等等,但对于画家陈逸飞来说,他每一个阶段的艺术风格把握与创作,都走在了时代同龄人的前端。
“红色”陈逸飞
从《开路先锋》
到《踱步》的艺术之变
回看陈逸飞的艺术创作之路,如果很粗暴的去分期来看,在出国之前被认为是陈逸飞的“红色时期”,从成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开始,到出国前夕,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是中国油画发展的特殊阶段,陈逸飞也不可以避免的卷入到这波浪潮中,成为时代弄潮儿。
年轻的陈逸飞正在创作
1970年至1979年间,陈逸飞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政治主题的巨作,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期、成熟期和反思期,每个阶段均有代表作。这类具有时代性与标竿意义的政治主题作品的数量非常稀少,就其一生创作来看,不逾十件,多数并已入国家美术馆及重要私人之手所珍藏,罕见于拍卖市场。
1972年陈逸飞正在画鲁迅像
除了为各大艺术组织进行集体创作之外,拍卖市场中流通的陈逸飞作品成交TOP10中,有三幅红色时期作品入围,分别是7964万港币的《红旗》、4043.2万元的《踱步》、4043.2万元的《黄河颂》。
陈逸飞“红色历史”高价作品——
NO.1 红旗之一
1971-1972年作 油画画布 300×159cm
HKD 79,640,000
香港苏富比 2013-10-05
NO.2 踱步
1979年作 布面油画
186×356cm
RMB 40,432,000
北京保利 2009-05-29
NO.3 黄河颂
1972年作 布面油画143.5×297cm
RMB 40,320,000
中国嘉德 2007-05-13
学生阶段的陈逸飞接受了苏联写实主义严格系统的油画专业的训练,尤其是在对于巨幅画作的把握上最为突出。此时的陈逸飞几乎一口气创作出了三幅重要的作品:《开路先锋》、《红旗》、《黄河颂》,每件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比如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的《开路先锋》,现在收藏于上海美术馆。长4.5米,创作于1972年,根据成渝铁路修建通车的历史事件而创作,入展了当年的全国美展,轰动一时。现在我们知道《开路先锋》有两幅,稍早的大尺幅作品在北京参加展览之后就被相关机构给收藏了,从此杳无音讯。次年,上海也准备展出《开路先锋》,所以二人就又创作了一幅小尺寸的《开路先锋》。
《开路先锋》修复后的照片
2009年的时候,尺幅较大的《开路先锋》被送往上海油画雕塑院油画修复研究室进行修复,虽然当时陈逸飞已经不在世,但作者之一的魏景山亲临现场,令人唏嘘。
如果说在《开路先锋》和《红旗》的创作中,陈逸飞的写实带有浓重的红色特征,那么成熟时期的《黄河颂》和《占领总统府》中,陈逸飞已经形成了写实浪漫主义风格,但也因为某种程度上和时代所要求的创作原则,《黄河颂》甚至在完成后并未得以展出。
陈逸飞在《黄河颂》前留影
图片来自逸飞集团官网
可以说,《黄河颂》是陈逸飞早期油画最高成就时的代表作,是根据“上海市革委会”的要求,对钢琴协奏曲《黄河》系列创作的油画。其实初稿是水粉画,除了现在看到的红军之外,还有一位披着羊皮的农民,但是陈逸飞从艺术审美角度考虑,认为如果是一个红军站在大幅的画面中,会更加简洁和有力,所以在第二稿的时候就把农民的角色给删除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动作,引起了当时美术界的争议,认为把农民形象给踢走是脱离了群众,但是陈逸飞始终认为就应该只保留那位红军。
结果可想而知,在陈逸飞1972年独立完成《黄河颂》之后,一直不被公开展出,直到5年之后的全军美术展中才得以展出,也正是《黄河颂》的这次展出,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
陈逸飞与魏景山在《占领总统府》前合影
《占领总统府》同样是出自于陈逸飞和魏景山的合作,为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解放战争馆的陈列而创作,两人为了这件历史巨作,前后数次到南京取景,从最初的水粉稿到终稿,陈逸飞甚至还客串了其中小战士的角色。当然《占领总统府》所获得的社会成就和美术界肯定也是前所未有的,只是从这件作品之后,陈逸飞和魏景山两人都少有大型历史题材的创作。
进入到“红色”时期的最后阶段,也是陈逸飞出国的前夕,现在收藏于龙美术馆的《踱步》也许最能说明陈逸飞当时的心境。有学者认为《踱步》是陈逸飞的“反思”阶段的代表作,“反思”也是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的主流。相较于之前的英雄气概,《踱步》中更多了一些人文主义的气息。
陈逸飞在其作品《踱步》前合影
一把沉重的旧木椅,原型出自于陈逸飞的工作单位——上海油画雕塑创作研究室;画中画——背景中的中国近代历史片段,像是电影纪录片一样一帧一帧呈现;最为特殊的就是陈逸飞的自画像——一个背对着观者的人物在低头沉思些什么。
这就是陈逸飞的反思,他也决定了要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踱步》代表了陈逸飞艺术风格转变,也是陈逸飞走向国际画坛的起点。
多面手,陈逸飞
水乡、音乐人物、仕女、
西藏风俗
从大的时代分期来说,上世纪80年代,离开体制的陈逸飞,成为最早一批自费出国学习的艺术家,与此同时,绘画题材也从正统的政治赞歌,转向更个人、更诗意的主题。
其实,江南水乡、西方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西藏风俗等系列作品,从1980年代开始,陈逸飞就一直在创作,并且贯穿了整个艺术生涯。也有人把这一时期的陈逸飞的创作归类到“商业化阶段”,大概也是因为陈逸飞和顶尖画廊、拍行之间的合作,包括他在回国后对于“大美术”概念推广下创办的服装设计等有关。
当然,从当下艺术市场反馈来说,陈逸飞是成功的,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C位。
●江南水乡风景
首先是在拍卖市场上数量最多的江南水乡风景系列,也是在哈默画廊的助攻之下,一举获得全世瞩目。1982年陈逸飞在美国学习两年之后,又到欧洲参观了各大博物馆,彼时的陈逸飞心中对所有的艺术疑惑都得到了答案,他也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故土去看看。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当时主攻油画人物肖像的陈逸飞在美国市场中并不畅销。
陈逸飞在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前留影
也正是在此时,陈逸飞的好友杨明义把周庄的照片寄到美国,并建议陈逸飞以照片上的水乡为素材进行创作。于是,黑白色的周庄在陈逸飞的笔下幻变成色彩斑斓的梦里水乡,周庄不仅让他的第一次画展取得了成功,更令他对从未谋面的周庄产生了一种扑朔迷离的亲切感。
80年代初,杨明义和刚回国的陈逸飞踏上了发现周庄的神奇之旅,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魂牵梦绕,陈逸飞在周庄搜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回到纽约之后,就诞生了著名的江南水乡系列作品,也正是这些作品,让陈逸飞敲开了哈默画廊的大门。
1972年陈逸飞正在画鲁迅像
也许对于哈默画廊及当时的收藏家来说,正是西方艺术对于前一阶段所流行的超级写实主义作品中冷漠感情的反弹,陈逸飞在这波艺术热潮中,已经彻底放弃了在国内时的红色题材,采用了写实的浪漫主义风格,加上充满中国特色的江南水乡,甚至也满足了西方人对于东方世界的窥探,哈默送给邓小平的《家乡的回忆—双桥》就是最好的说明。
陈逸飞“水乡风景”高价作品——
NO.1 童年嬉戏过的地方
1984年作 布面油画 89×151cm
RMB 21,275,000
北京匡时 2018-06-16
NO.2 雪景
1992年 布面油画 120×150cm
RMB 17,825,000
中国嘉德 2021-05-20
NO.3 水乡
布面油画 128×115cm
RMB 13,800,000
北京华辰 2020-12-06
NO.4 金桥(苏州)
1980年作 布面油画 76×107cm
RMB 7,705,000
北京永乐 2020-08-18
NO.5 水乡·古镇水街
1990年作 油彩画布142.5×147.5cm
RMB 5,750,000
朵云轩 2013-07-08
NO.6 水乡拂晓(苏州)
1986年作 布面油画 113×113cm
RMB 5,750,000
华艺国际 2011-12-11
目前陈逸飞江南水乡作品是在整个拍卖市场中画家数量最多的系列,价格也相对比较稳定。创作于1984年的《童年嬉戏过的地方》,在2018年以2127.5万元成交,值得注意的是,此作在2015年香港苏富比是以428万港币成交,短短3年时间,以5倍之多的价格成交,确实有些令人意外。
但是整体来看,陈逸飞水乡系列的作品虽然数量最多,但高价不多且均价较低,大概也是因为图式重复,另外作为贯穿画家整个艺术生涯的题材,上世纪80年代的该系列作品价格相对较多。最为重要的是,真伪鉴定也是困扰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音乐人物
西方音乐人物系列和江南水乡几乎是陈逸飞同步创作的,只是在中国拍卖场上出现的比较晚。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喜欢陈逸飞这一系列作品中的高贵感,尤其是当带有东方韵味的西方少女,专注的与古典乐器一起融入到黑色的背景中时,简单又凝重的画面让人对经典文化心生敬畏和向往。
陈逸飞“西方音乐人物”高价作品——
NO.1 弦乐四重奏
1986年作 油彩画布
150×226cm
HKD 61,140,000
佳士得香港 2010-05-29
NO.2 二重奏
1988年作 布面油画
162.5×238.7cm
RMB 45,920,000
北京保利 2010-06-02
NO.3 二重奏
1989年作 油彩布面
153×183cm
RMB 35,280,000
北京翰海 2010-06-06
NO.4 长笛手
1987年作 油彩布面 173×173cm
RMB 32,480,000
北京翰海 2009-11-10
NO.5 夜莺之声
1980年代作 布面油画130×202cm
RMB 20,700,000
中国嘉德 2018-06-19
NO.6 大提琴手
布面油画 135×94.5cm
USD 2,281,000
纽约苏富比 2007-09-20
NO.7 聆听
1989年作 布面油画 92×72cm
RMB 14,784,000
华艺国际 2010-12-08
也正如前文所言,当时的美国艺术界中,对于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中的感情缺失是极为反驳的,但是在陈逸飞的这类作品中,单一的背景中,几个西方女性音乐家醉心于演奏各式乐器,加上画家细腻的笔法,东方意境和西方氛围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陈逸飞 《长笛手》
1987年作 油彩布面 173×173cm
3528万元成交于北京翰海拍卖
哈默画廊成立60周年时,陈逸飞专门创作了一幅《长笛手》,这件作品是陈逸飞西方音乐人物中公开发表最多的代表作之一。而当时购买《长笛手》的是一位非常年轻的藏家,花费10多万美金,可谓是十分“冒险”的行为。《长笛手》静静地挂在他的家中,直到陈逸飞声名鹊起,《长笛手》被香港画廊买走时已经是200多万美元的身价。直到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中,这件著名的《长笛手》以3528万元的高价成交,又是数倍于原始价格。
音乐系列的作品价格远不止如此,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6114万港元成交的《弦乐四重奏》是陈逸飞“音乐”系列的最高价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1992年陈逸飞回国之后,也基本停止了西方音乐人物系列的创作,也导致从市场存量来说就较少。后来虽然稍晚于出现在中国拍场,但从价格来说,是仅此于“红色系列”和此后的“海上旧梦”系列作品。
●古典仕女
和江南水乡系列一样,古典仕女也是陈逸飞持续不断地创作。从最早的线索追踪,这一系列开始于1988年,这是陈逸飞旅美期间的又一个重要题材,他将艺术的触角伸向了一个封闭已久的历史文化空间,透过这些民国时代闺楼女子的重重身影,华美浓妆之下却是愁绪满怀,陈逸飞的浪漫怀旧之旅切入了一个更深的层面。
陈逸飞“古典仕女”高价作品——
NO.1 助妆
1992年作 油彩画布 180×125cm
RMB 21,275,000
上海朵云轩 2012-12-29
NO.2 执扇仕女之一
1992年作 油彩画布 180×140cm
RMB 16,100,000
上海朵云轩 2012-07-11
NO.3 预言者
1984年作 布面油画 117×137.5cm
RMB 14,720,000
中国嘉德 2018-06-19
NO.4 模特儿
1988年作 布面油画 92×118cm
RMB 13,800,000
华艺国际 2014-05-31
NO.5 琵琶仕女
布面油彩 147.5×97cm
RMB 10,235,000
上海明轩 2019-12-20
NO.6 西厢待月
1994年作 布面油画 180×170cm
RMB 9,296,000
中国嘉德 2007-11-06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陈逸飞以身穿清末民初艳丽服饰的中国女子为题材,结合中国诗词歌赋为主题来创作。1992年回国之后,陈逸飞多数创作以古典仕女为主。其中尤其是以《浔阳遗韵》、《罂粟花》、《西厢待月》等为代表,蕴含了陈逸飞深深的怀旧情谊。
谈及这一系列的缘起,众所周知,是陈逸飞在偶然听评剧时联想到了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本是白居易在浔阳江送客时,听到一位曾在长安红极一时的歌女弹奏的琵琶曲,以及她“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凄凉经历,并有感而发。这样的情感也深深地触动到了陈逸飞,从而也造就了古典仕女系列。著名的《浔阳遗韵》,就被认为是陈逸飞和白居易跨越千年的神交。
图片截取自上海影像资料馆
前文中所言的香港电影大亨邵逸夫收藏的《夜宴》也是出自于这一系列,我们在上海影像资料馆找到一段珍贵的影像资料,是其弟弟陈逸鸣拍摄的陈逸飞1991年在纽约创作《夜宴》的过程,在一张空白的画布中,炭笔起稿,五位女子的轮廓逐步完成,而后经过不断的修改调整,最终得以呈现出来。1992年3月就在佳士得拍卖中以创纪录的198万港币的价格成交,后一直收藏于邵逸夫处。
目前古典仕女的最高价作品为2018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以8335万港元成交的《丽人行》,作品中的复古美感令人着迷。
●西藏风俗
似乎西藏是最能入画的一个民族,从神秘的宗教信仰,服饰,再到人的线条甚至是皮肤都非常具有个性。对于艺术家而言,西藏自然是净土般的存在,陈丹青、陈逸飞、周春芽、艾轩等在国外留学或是生活的艺术家们都有这一系列的代表作。
对于陈逸飞来说,西藏是一个全新的系列,不同于创作江南水乡和古典仕女的细腻柔和,而是用饱含激情的大笔触、大色块刻画出藏族人民粗犷纯朴的真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了新的意义。
陈逸飞“西藏风俗”高价作品——
NO.1 山地风
1994年作 布面油画 188×255cm
RMB 81,650,000
中国嘉德 2011-05-24
NO.2 父与子
1995年作 油彩布面 198.7×198.7cm
RMB 25,760,000
北京翰海 2010-12-11
NO.3 晨祷
1996年作 油画画布 200×200cm
HKD 27,000,000
香港苏富比 2014-04-05
NO.4 绿绿的草原
1996年 布面油画 200×250cm
RMB 14,950,000
中国嘉德 2019-06-03
NO.5 龙眼
1995年作 布面油画 200×200cm
RMB 10,192,000
中国嘉德 2007-11-06
NO.6 藏族人家
1995年作 布面油彩 204×185cm
RMB 8,050,000
北京保利 2011-06-02
1988年,陈逸飞随着国内的一支艺术团去到藏北和甘南采风,此时的陈逸飞心态愈加的放松,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此后更是连续8年来到西藏游历。从1990年的《藏族少女》、《幸福家庭》等开始,1994年的《山地风》更是把这一风格推向了高峰。而后的《龙眼》、《父与子》等作品也在拍卖市场上取得不菲的成绩。
进入到21世纪之后,陈逸飞虽然并未有集中的时间创作西藏风俗系列,但仍然没有中断,后期的作品有2002年的《雪景》、2004年的《霞飞路上》等。
1995年陈逸飞在《山地风》成作前
图片来自逸飞集团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陈逸飞西藏风俗系列的作品在画家一生的创作中所占比例不大,且大多为家人或好友珍藏,极为罕见。也正是因为如此,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中,陈逸飞创作于1994年的《山地风》以816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创造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而在创作完成的当年,也就是中国嘉德1994年秋拍中就以286万元的高价成交,是当年华人油画拍卖最高价。
艺术家对于一个全新系列作品的创作都是十分谨慎,曾经看到一个作者关于陈逸飞西藏风俗画之所以成功的总结:表现的是中国本土语言,西藏同时地域特点鲜明,富有强烈的宗教情结感,陈逸飞开拓了以往审美的版图,结合了东西方文化、给予其作品国际性语言,既可以直抒胸臆又可获得理想的实现,陈逸飞在两者之间驾驭的很巧妙。
这大概就是陈逸飞西藏民俗绘画数次创造市场神话的原因吧,更为重要的是,此后“上海旧梦”系列浓郁粗放的笔法也受此影响。
●海上旧梦
这是画家陈逸飞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系列,海上旧梦是陈逸飞集大成之作,是陈逸飞的艺术风格的总结。也是从此,陈逸飞真正回到了故土。
1992年,46岁的陈逸飞回到上海并且成立了“陈逸飞工作室”,是逸飞集团的雏形。这一时期的陈逸飞围绕着“大美术”和“大视觉”的观点,开始在影视、服饰、家居等方方面面涉足,可以说是商人陈逸飞。
1995年 陈逸飞导演电影《人约黄昏》
但对画家陈逸飞来说,也已经进入了海上旧梦系列的创作。1993年,陈逸飞在拍摄完电影《海上旧梦》后,截取电影中的片段创作了《黄金岁月》、《玉堂春暖》、《春风沉醉》等表现老上海滩风韵的作品,并命名为“海上旧梦”系列,这些作品几乎都在创作完成的当年就被买走。
陈逸飞“海上旧梦”超高价作品——
NO.1 玉堂春暖
1993年 布面油画 169.5×243.5cm
RMB 149,500,000
中国嘉德 2017-12-19
NO.2 丽人行
1997年作 油彩画布 190×208cm
HKD 83,350,000
佳士得香港 2018-05-26
NO.3 上海梦
1998年作 布面油画 179×121cm
RMB 32,775,000
上海嘉禾 2021-07-23
NO.4 和睦
2003年作 油彩画布 140×100cm
HKD 17,460,000
香港苏富比 2011-04-04
NO.5 双美图
布面油画 172×202cm
RMB 12,650,000
北京保利 2011-06-02
NO.6 上海旧梦
2004年作 布面油画 150×130cm
RMB 10,350,000
北京保利 2013-12-01
目前陈逸飞作品拍卖的最高价正是来自于海上旧梦系列的《玉堂春暖》,在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中以1.495亿元的高价成交,在当年再度刷新了中国油画的世界纪录。
我们不想去评价这一阶段的陈逸飞和其身后的商业帝国,但画家陈逸飞的美学脱胎于十里洋场的摩登和富丽堂皇,是被数十年战火和社会变迁所遗忘的传统,他展示了中国或者说上海文化的这个断层,成为填充一份想象的怀旧内容之一。陈逸飞通过海上旧梦系列,也是想通过自己作为现代人的视角去引领人们对于老上海的追思:旧上海世俗社会中的舞女和戏子的心酸生活,更是传达出一种压抑的情绪,昔日老上海的文化正在被慢慢遗忘……
“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展览现场
如今的上海对于陈逸飞这位本土画家的认可也是可见,刘益谦曾经三次大幅刷新陈逸飞作品的拍卖纪录,对于陈逸飞作品市场的持续带动。在其他一些公开可见的资料中也能发现,其他在早年流出海外的陈逸飞代表作,也在近几年陆续通过拍卖之外的其他途径被上海藏家购回。
这种夹杂着老上海腔调、又不乏些许美国口音的作品,最终归于上海,陈列在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各大美术馆中,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回看陈逸飞
总是喜欢搞“新花样”
别人都不敢想
陈逸飞骤然逝世的时候,好友艾轩在追思陈逸飞的一篇旧文中回忆到,陈逸飞总是喜欢搞“新花样”,在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时候就要出国去看世界。正当陈逸飞一系列美国风格的人物肖像卖得很好的时候,他却画风一转,以独特的笔触开始描画中国的水乡系列,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周庄。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各种崭新的风格中试探,并且都获得了成功。
与光同在的陈逸飞
这也许就是陈逸飞最具艺术价值的一面,在艺术创作道路中的每一次开拓和转折中,都有陈逸飞精心创作的代表作,并且之于中国现代美术史意义重大。
——转载《首席艺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