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即将看到的,是与
上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天津博物馆
馆藏玺印齐名
国内最具学术与艺术价值的
玺印收藏集合体之一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 旧藏 古玺印
展览海报先奉上,为期3个月,小伙伴们可以安排时间前往!当前疫情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也许3个月期间依然到不了现场,或者到了展厅只能匆匆一过,如此重要的玺印资料,还得收藏一份,慢慢研习,静静欣赏。所以,展览图录《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集粹》今天与展览同时开启预售。
战国-秦汉 古玺汉印风格荟萃
玺印收藏重镇浙博 精华集结
以往,我们对黄宾虹的了解,多以近现代顶流画家、书法家、职业出版人为主,少有涉猎其篆刻。
事实上,黄宾虹先生嗜古玺印成癖,一生收藏甚富,且曾手编数部印谱行世,以广流传。6岁起,黄宾虹开始摹刻父亲收藏的古印,11岁时,他的水平就达到了让父亲惊叹的地步。
1891年,20多岁的黄宾虹开始大量搜购古印,多半得于市肆。至1920年,他收藏的古玺、官私印已达2000余钮。由于黄宾虹学者、出版人的身份,他所收藏的古玺多用于古文字研究和书画创作理解之需,故其收藏玺印且时代跨度横越战国秦汉900年、风格之多样令人惊叹。下面,小编为大家精选一部分此次大展和图录中的玺印,按照国别、时代、风格做了分类整理,让大家先睹为快。据现有史料记载,1891年起,黄宾虹开始古玺印收藏之路,而集中购买古玺印则在他寓居上海做出版时期。
直至1920年左右,黄宾虹的玺印收藏基本形成完成,达到了后世所记2000余方的体量。彼时黄宾虹收入不多,因此他的玺印收藏多为性价比较高,且对出版、创作有用的古玺,这也是黄宾虹的古玺收藏以战国玺印、汉印为主的原因。19世纪50年代,定居杭州、已成书画大家的黄宾虹在去世前,郑重嘱咐家人将全部作品与藏品捐给浙江省博物馆。在这近2万件书画作品与各类藏品中,就有古印893方、古印拓片800件,足见古玺印对黄宾虹的重要性。浙江省博物馆“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展”及同名图录便精选收录了其中129方古玺印、135件古印印蜕黄宾虹考释手稿。涵盖战国古玺、秦、汉、魏晋南北朝古印,以及图像印、巴蜀古印,极大多数为首次面世。相信喜欢篆刻的小伙伴一定早就在期盼着这批宝藏的面世,现在妥妥计划就在眼前啦!两年前,浙江省博物馆“黄宾虹收藏系列展”第一期,书法主题收藏展开幕,为我们打开了探索黄宾虹收藏世界的大门。
同名图录《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特展图录》在上市当月便销售一空。
今年“黄宾虹收藏系列展”的第二期“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展”,则将带我们继续领略,黄宾虹的收藏世界。
这些古玺印收藏,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专业性上,都与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馆藏玺印齐名的,国内最具学术与艺术价值的玺印收藏集合体!图录数量依然有限,特别典藏版300套,普通版700本,拼手速!想买图录的书友把握机会咯!此次的展览还有一个对观者非常友好的创新点,小编预先去展场,所以提醒大家一波。如果你也是经常观看玺印类展览的参观者,一定有印象:展览中的印章,通常是印面向下放置,想要观察印面文字,需要通过下方的镜面观看。
但在这次展览中,策展人为了让篆刻爱好者们能更加直观地欣赏印面,直接将玺印侧放(如下图),这样一来,就能直接观察印面啦。黄宾虹在收藏古玺印时,并没有系统地对它们进行分类断代,且所收藏的作品,有时因研究需要,不全真。
因此,浙江省博物馆审慎挑选出这最精品的129方,严格兼顾艺术性和文物真伪。策展人刘丛还与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研究所曹锦炎教授等多位学者专家反复交流。对这些古玺印的印面释文、国别、年代,都进行了重新考证。二
新制玺印封泥反映刀痕笔意
首次全方位揭示
黄宾虹玺印收藏全貌
与以往不同,此次展览,除了展示玺印、原钤印稿之外,你还会看到由浙江省博物馆新近制作的封泥印。你会发现,古人在制作玺印时,常会在印底里加刻文字或花纹。但只看印稿,你并不能发现其中奥秘。而制成封泥时,所有的小细节都会显现出来,让你发现古人的小心思。制成封泥后,还能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清玺印的字口、刀痕、底部纹饰等,然后去揣摩研究古玺印的制作方法、笔画顺序、轻重虚实等一系列问题。因为它的反向作用,让我们看清了玺印下陷的底部奥秘!这是妥妥的首次,不同于以往任何单纯玺印或者封泥展览、出版!在《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集粹》图录中,我们当然要将这次展示的印面、印蜕、印钮、新制封泥全部收录,大家可以对着图录慢慢还原古人的制作过程啦。除了印面、印蜕、印钮、新制封泥,展览中还呈现了黄宾虹在收藏这些玺印后对其中印面文字的研究手稿。此次展品之所以称为精粹,也是跟着这些黄宾虹亲题手稿而来,目前浙博所存近900方玺印中,展览出版的129方可谓是黄宾虹再三研究、最为看中,所以每一方都有对应的原钤题跋,有几方题跋一页不够,还反复多次考释题跋!这些手稿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黄宾虹在反复考证过程中,不断增加或是修正观点的过程。黄宾虹曾谓:“以古玺印与卜辞、金文、古陶、木简相印证,更明籀篆嬗变之迹,经籍移写之源。”
古玺文字的内容,可以作为历史学、考古学研究的材料,古玺文字的形式,可以作为古文字研究、篆刻研究的材料。
在《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集粹》书中我们将这部分研究手稿一一保留,供大家参考。
前人误虫书为殳书,徐锴《说文系传》云“殳书八觚”汉刚卯云灵殳印有殳书遗制。方圆书势不同,此当入虫书类。
许《说文》:“库,兵、车所藏也;帑、金、帛所藏也。”《礼·月令》“王者审五库之量。”蔡邕《月令章句》:“一曰车库,二曰兵库,三曰祭器库,四曰乐器库,五曰宴器库。”《史记·张丞相列传》“张丞相苍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典柱下方书,而许氏《说文·序言》“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盖即柱下方书之一,是秦柱下书之一,至汉初未亡也。《汉书》北平侯张苍、梁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皆修《左氏传》。刘向谓“《左邱明传》曾申递转吴越,吴期铎椒虞卿,卿援张苍。妐,假作翁,邑名,翁山,今广东翁源有翁溪,相传有老人隐此,故名。都,诸侯子弟封邑曰都。《左》隐元年:“大都不过叁国之一。”又,卿大夫食采之邑曰都。【都字】从邑【从□】,□古文旅从为众之省,军五百人为旅。枋,与柄同。《周礼·春官》:“内史掌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谓爵、禄、子、夺、生、杀、废、置也。亦作舫,古借方。《诗·卫风》:“方之舟之。”《史记·张仪传》:“一舫载五十人。”郯,赢性。《音注》:“己姓。”《志》:“故国,少昊后,盈姓。有古郯国,城之名郯城,县人仍之。”【《春秋》】鲁定三年:“及邾子盟于拔。”《左传》拔作“郯”,杜注“郯即拔也”,当在兖州府嵫阳县境,今山东沂州府郯城县及江苏直隶海州成七【年】吴伐郯地隔江、淮二水。此外,书后还附黄宾虹印论五篇,全方位展示古玺印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
这些手稿,呈现了黄宾虹收藏、鉴定、研究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可视为对相关知识语境的还原。从玺印鉴藏窥黄宾虹创作之秘
书画篆刻古文字研究密不可分
印玺的收藏不仅丰富了黄宾虹的见识与研究,还启发了他的书画创作,尤其是其晚年常写古篆籀,书法笔意高古,线条自然醇厚,这与他早年对周秦玺印的深入研习、悉心赏玩是密不可分的。黄宾虹从金石中悟得了笔法,提出了“平、圆、留、重、变”五笔理论。他不在意书法笔画和物象特征、效果的匹配,而强调笔法的确定性,及用笔的遒劲力度和厚度。如书法以甲骨金文为模范,又能融铸陶文,尤其是玺印文字的笔意与结字。在展览中,我们可以通过观看黄宾虹的作品,直观地感受来自古玺印的影响。
正如上图作品中黄宾虹的落款所记:“六国书体,多于周印相合,足资考证古文。”他在作品里也将古玺文字融入金文中。展厅的一侧是古玺印,另一侧是黄宾虹的书法作品,可对照着看。为了在书中以更好的效果呈现印章。《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集粹》书中所有图片皆采用最新成像技术,为本书专门重新组织拍摄。本书除了收录在传统篆刻图录中常见的印面、印蜕、印钮外,增加了关于古玺印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全书将每方印的印面、印蜕、印钮、新制封泥、黄宾虹毛笔考释手稿全面收录,为迄今为止古玺印的最新最全面的展示形式。在呈现时,充分考虑每一元素的功能与特制,分别排版制作:★ 实物印面则为全实点高倍放大拍摄成像,以期更细节化的呈现秦玺汉印的铸造方式与艺术特征。我们还为想收藏这本书的书友们,准备了特别典藏版套装。套装比普通版增加了压纹函套、放大印蜕收藏卡一套(32张)、收藏证一张。
——来源·:最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