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长三角美术教育资源保护与利用
蒋英 著
近现代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还留下了丰富的美术教育遗产。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遗产既涉及相关学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事关所在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
本书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对长三角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并从空间形态、文献形态与经验形态三个方面勾勒了近现代长三角美术教育遗产的大体样貌,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美术教育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具体实践的各种挑战进行了总结分析。
1.努力还原近现代长三角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真相。对由于种种原因被“遮蔽”的一些美术教育机构、美术教育事件、美术教育人物进行了挖掘、整理和研究,使其在近现代长三角美术教育历史上得以重现。
吕凤子 乱针绣作品 《风景》
中华艺术大学西画系主任 许幸之
2.分类梳理近现代长三角美术教育资源。从空间形态、图文形态与经验形态三个方面梳理近现代长三角美术教育资源,拓展有关部门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视野,促进美术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
01.土山湾画馆、充仁画室等使用的法国原版教材
《写给所有人的素描——初级和渐进式练习册》
02.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办的《白阳》
03.1920年代上海美专速成科学生郑慕康的临摹习作
04.苏州美专校刊《艺浪》
3.归纳总结长三角美术教育资源保护利用的宝贵经验,总结中国美术学院以多种形式全面传承孤山精神、上海郊县把美术教育家故居保护与地方文化旅游相结合等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同时,对丰子恺故居运营多年后被迫停办、上海美专顺昌路校区文物定级、吕凤子故居的修缮与非遗乱针绣的归属等问题也进行了反思,这些研究对该地区乃至全国同类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美术学院“回望湖山、感受文脉”的“艺苑寻踪”示意图
上海美专顺昌路校区楼梯现状
上海丰子恺故居因扰民被迫停止对外开放
4. 丰富的档案文献。充分利用丰富的档案文献资料,对近现代长三角地区美术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展览活动等信息进行了详实的考证,40余张表格的支撑,使该书的内容更具权威性。
图书展示
图书目录
内文选读——序言
作为生在长三角,学在长三角,工作仍在长三角的江南人,我对长三角的理解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停留在地理名词的概念上,而对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知之甚少。直到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亲历九十周年校庆后,才逐渐意识到自己何其有幸,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两所学校分别是中国最早开创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的“百年老校”。
南京艺术学院主校区内复制的上海美专校门
近现代长三角地区的院校不仅开许多美术教育之先河,而且国内知名的美术院系大多集中于此,是全国美术教育的中心。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美术人才,留下了丰富的美术教育遗产。
上海美专顺昌路校区带楼梯老照片
近年来,美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再创辉煌,成为长三角美术教育界必须面对的重大文化命题。
中国美术学院开学礼,赠送现场
鉴往知来,一些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深谙此道,纷纷借校庆的机会梳理校史,总结本校宝贵的美术教育经验。如中国美术学院从理论、实践与精神等层面,全方位总结与传承“孤山精神”。百余位各院系师生参与编纂《国美之路大典》的过程,其实也是思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自省过程。201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展”,由十五个教学案例构成,每一个专案都对应着一项史料索引,以当下性的实验追溯和呼应学校九十年的学术脉络,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应与社会反响。该校通过开学典礼上赠送笔、墨、纸、帖、校友美文,以及“艺苑寻踪”等活动来传承“孤山精神”也颇具创意。这些“百年老校”根深叶茂,善于将美术教育遗产转化为可再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从校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与办学初衷之间寻找平衡而更显本色。
上海美专和国立杭州艺专是幸运的,她们的校史得到了系统的梳理与出版,美育精神也被很好地传承与发扬。但长三角地区还有许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停办了,她们的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而学校的历史却模糊不清,教学经验也得不到及时地总结与传承。如苏州美专的实用美术科和动画科、正则艺专的绘绣科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均有着非常重要的特殊地位。尤其是丹阳的正则艺专,由于地处县城、专注女子职业美术教育、20 世纪 50 年代院系调整中停办等诸多原因,在近现代美术史上鲜有提及。该校不仅是近现代办学时间最长的私立艺术学校之一。而且在教研活动中将西洋画造型原理引进中国传统刺绣,发明了乱针绣,促进了江南地区传统刺绣的近代化转型,对当今传统手工艺推陈出新、手工类非遗传承等均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由于有关部门对正则艺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吕凤子故居保护与乱针绣非遗传承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这类学校的办学历史、教研成果与社会贡献等亟须加以整理与研究,以便为文物保护与地方公共文化教育及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学术参考。
修缮后的吕凤子故居
可喜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中来,形成了专家引领、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新局面。长三角地区一些美术院系的遗址、教育名家的故居陆续被列入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以美术教育名家冠名的美术馆、纪念馆也纷纷建立,许多珍贵的美术教育文献得到了集中保管、精心修复与定期展陈,一些场馆不仅通过整合美术教育资源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与公共美育,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还积累了美术教育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的宝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同样需要学者们及时地从学理层面加以总结与推广。
苏州美专罗马大楼改建的颜文樑纪念馆
苏州美术馆建馆90周年举办的颜文樑文献展
拙作旨在做连结历史与现实的美术观察,总结近现代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及目前该地区美术教育资源保护再利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以期对当今长三角乃至其他地区的美术教育与文化资源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浙江美术馆举办的“丹心育美——姜丹书与近现代美术教育”文献展
“丹心育美——姜丹书与近现代美术教育”文献展上展出的《西湖模型》
不同于纯美术史论的研究,有着一整套成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美术资源保护再利用是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也是相对年轻的研究课题,加之本人才疏学浅,论述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教,以便今后不断改进和完善。
蒋英
2021年5月28日
作者介绍
蒋英,美术学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专注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与中外美术交流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近现代中外美术交流文献研究》(收藏之部)子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近现代沪杭宁美术资源调查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探寻水彩画之父:徐詠青早期西画传播活动考》入选2015年中国美协首届青年优秀艺术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