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致美”——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美术教育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南京师范大学
展览时间:
2022年6月26日—2022年7月6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一层1/2/4/6/7/8/9/10号展厅
钟山苍润,扬子滔滔,百廿征程,含英咀华。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拥有120年办学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名校。我们经历了三江及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等不同时期。其中于1906年设立的图画手工科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首次开设的新型高等艺术学科,为我国培养出了第一批高等美术教育人才和大量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影响甚巨。美术学院的发展见证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
时至2022年,我们正好历经两个甲子,迎来120周年华诞。在这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为了弘扬我校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优良传统,展现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百廿发展脉络,推动美育工作在新时代砥砺奋进、再创辉煌,学校将创立以来历届名家大师的优秀作品、授课笔记、珍贵文物史料等进行收集整理,于2022年6月26日——7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笃学致美”——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美术教育艺术作品展。
展览分为“筑基创先”“立学深耕”“继往开来”和“丹心铸魂”四个版块,分布在中国美术馆一层的1、2、4、6、7、8、9、10八个展厅,共展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各时期艺术作品240余件,其中包括六件徐悲鸿作品,七件傅抱石作品,五件陈之佛作品等,同时配套展出珍贵历史文献、文物60余件(套)。
筑基创先——
从创立至中央大学时期
1902-1949
第一版块为“筑基创先——从创立至中央大学时期”(1902-1949)。主要涵盖以下几个重要历史阶段。1906年,李瑞清在主持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期间,开设图画手工科,这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两江师范学堂停办后至1914年,蔡元培在原址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恢复图画手工科,后改办工艺专修科,聘李叔同、萧俊贤、汪采白、吕凤子、吴溉亭等开展教学。1923年,南高师与东南大学合并,工艺专修科改办为江苏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27年,在蔡元培主导下,江苏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和第四师范艺术科毕业班并入第四中山大学,改称艺术教育专修科,吕凤子主持科务。徐悲鸿先生于1928年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任艺术专修科教授,后来担任主任之职,开始了他在中央大学长达18年之久的美术教育生涯。继徐悲鸿先生之后长期主持中央大学艺术科(系)工作的是著名油画家吕斯百先生。他从1938年先后任代理主任、正式主任,直至1948年陈之佛接替该职。
徐悲鸿(1895-1953)
马
102 x 55cm
纸本设色
1936年
©中国美术馆
李瑞清(1867-1920)
佛像
98.7 x 51.4cm
纸本设色
1918年
©中国美术馆
在第一版块的展厅里,我们将看到的有:萧俊贤的《拟黄一峰溪居图》、李瑞清的《佛像》、高剑父的《红柿小鸟》、李毅士的《长恨歌画意》、吕凤子的《苏州园内新游人》、颜文樑的《南湖》、韩天眷的《荷塘之秋》、徐悲鸿的《马》、陈之佛的《和平之春》、黄君璧的《云岩观瀑》、张大千的《松荫观瀑》、潘玉良的《自画像》、李剑晨的《钢都在沸腾》、蒋兆和的《给爷爷读报》、傅抱石的《兰亭图》、吕斯百的《鲶鱼》、秦宣夫的《宫女》、庞薰琹的《静物(瓶花)》、黄显之的《螃蟹》、吴作人的《画家齐白石像》、谢稚柳的《草原牧歌》、宋步云的《俯瞰故宫》、李瑞年的《沙坪新村》、杨建侯的《清奇古怪》、张安治的《龙潭》、孙宗慰的《蒙藏生活图组画》、余钟志的《无家可归》等,以及徐悲鸿《致黄显之》书信,吴作人《致秦宣夫》书信,陈之佛与艺术系诸位同仁及学生合影照片六张,傅抱石编著的《石涛上人年谱》、编译的《基本图案学》,吕斯百1961年画展《前言》手稿、黄显之1934年参加法国春季沙龙的《画展证书》《国立中央大学聘书》《国立南京大学教师证》《南京师范大学工作证》《国立南京大学校徽》以及油画工具材料等共30余件,秦宣夫的《巴黎回忆》手稿、《西洋绘画史讲义》手稿、《评吕斯百》手稿、编辑《辞海》聘书及获奖证书等13件文物史料,杨建侯的《人物画课徒稿》五张、与宋文治和林散之等人合影照片三张、电子版《教学文稿》一份。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陆军先生还提供了徐悲鸿等前辈的罕见手稿史料,一并也展陈其中。这些资料全方位展现了我院先辈们开创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之路的伟大壮举。
张大千(1899-1983)
松荫观瀑
80.8 x 39.5cm
纸本设色
1944年
©中国美术馆
陈之佛(1896-1962)
和平之春
169.3 x 86cm
纸本设色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
傅抱石(1904-1965)
待细把江山图画
100 x 111.5cm
纸本水墨
1961年
©中国美术馆
吕斯百(1905-1973)
兰州握桥
60.5 x 79.8cm
布面油画
1952年
©中国美术馆
黄显之(1907-1991)
螃蟹
66 x 55cm
布面油画
1964年
立学深耕——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1949-1978
第二版块为“立学深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49-1978)。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以后,南师美院的几个关键节点展开。1949年4月,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黄显之先生担任艺术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艺术系改办为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和音乐系,黄显之为美术系主任。1956年陈之佛担任美术系主任,两年后奉调南京艺术学院为副院长,系主任由吕斯百先生接任。傅抱石先生随中央大学迁到南京,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担任中国画和中国美术史教学,1957年筹建江苏省中国画院并任院长。秦宣夫先生1973年担任美术系主任至1983年,他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和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从教50多年,广受学生和同事尊敬。著名画家杨建侯、蒋荪生、谭勇、黄纯尧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长期在南京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杨云龙(1919-1992)
火车站
36 x 40cm
纸本水彩
1964年
©中国美术馆
闵叔骞(1919-2010)
北京火车站
25 x 36cm
布面油画
1960年
©中国美术馆
分布在第二版块的艺术作品有: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陆地的《人民公社万岁》、谭勇的《百鸟朝凤》、卢是的《春光好》、闵叔骞的《北京火车站》、杨云龙的《火车站》、宋文治的《长征第一关》、杜重划的《上市去》、伍霖生的《大渡江上展宏图》、徐明华的《石膏青铜和陶罐》、范保文的《五指山麓》、尉天池的《草书毛泽东词》、钱锋的《沁园春》、章文熙的《峇里神庙》 、丁战的《阿西跳月》等优秀艺术作品。
同时还有谭勇的《石头皴法示范画》四张、《风景小画》一张、《工笔人物小画一张》、《90华诞画展电视片》,陆地撰写的《关于油画民族化的讨论》和《艺术概论》《煤矿版画》一套六张、《解放专题版画》一套四张,蒋荪生的《艺用人体解剖》讲义、《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图画专修科教学方案》《美术系概况》《华东地区美术教育调查报告》《教学大纲》《选课表》《新生日记》及《蒋荪生毕业证书》《蒋荪生聘书》和证件、照片若干、《水彩画》九幅,刘稼祥的《素描画》九幅、《马赛战士像》一套,黄纯尧著《中国美术史》油印本,宋征殷著《外国美术史》上下册油印本等文献资料。
卢是(1918-1992)
春光好
122 x 69.1cm
纸本设色
1960年
©中国美术馆
谭勇(1918-2019)
百鸟朝凤
210 x 380cm
纸本设色
1998年
范保文(1935-2009)
五指山麓
122 x 122cm
纸本设色
2000年
尉天池(b1936)
草书毛泽东词
180 x 97cm
书法
2021年
通过欣赏、阅读此部分内容,观众可以进一步了解南师美院在此阶段取得的丰硕的教学成果和社会影响,以及在诸位前辈的引领感召下,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逐渐形成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风气,使美术教育教学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个版块为“继往开来——改革开放至今”(1978-2022)。此版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977年,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在江苏最早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于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著名画家、美术史家秦宣夫先生这时已经年过古稀,仍然不辞辛劳担任美术系主任,积极有效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教学秩序。美术系分设中国画、素描、彩色画、应用美术和美术史论5个教研室,并于1980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美术教育研究机构——美术教育研究室,并创办以普通美术教育为主旨的理论刊物《美术教育通讯》,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季刊,使美术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美术教育研究中心。1983年以后,先后由徐明华、范保文、尉天池、章文熙和范扬担任系主任。1999年美术系改为美术学院,先后由范扬、李向伟、刘赦担任院长,现任院长为封加樑。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1999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并创办《美术史与观念史》集刊。2007年,设立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设立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设立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美术学获批第三批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工程,美术学专业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评为A类。
目前,美术学院设有7个系、8个研究所、5个实验室和3个中心、1个教研室,分别为中国画系、西画系、书法系、史论系、视觉传达系、环境设计系、跨媒体艺术系、美术教育研究所、徐悲鸿研究所、美术学研究所、雕塑艺术研究所、陶瓷艺术研究所、影像文化研究所、设计艺术研究所、书画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摄影与媒体艺术实验室、动画实验室、陶瓷艺术实验室、雕塑实验室、玩具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继续教育中心、美术教育教研室,在校本科生878名,硕、博士研究生537名。美术学院拥有优美的教学环境与完备的教学设施,在仙林校区有四幢教学楼,一个1000平方米的独立美术馆,图书资料室现有中、外文书籍20万余册,各类期刊210余种。
范扬(b1955)
支前
124 x 183cm
纸本设色
1985年
©中国美术馆
马士达(1943-2012)
隶书对联
180 × 50 × 2cm
书法
2007年
因此第三版块主要展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南师美院老一辈教授、在职教师和校友的艺术作品与学术著作,以体现学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往开来、勇攀高峰的创作与教学历程。展品有:马士达的《隶书对联》、高柏年的《秋风起兮》、陈传席的《千峰翠色》、李向伟的《吴哥的阳光》、吴可人的《玉簪花》、屠曙光的《标志设计》、张五力的《1906 两江师范学堂美术生》、吴为山的《睡童》、范扬的《支前》、时卫平的《极地科考.雪龙号驶进北冰洋》、曹意强的《素描》、徐培晨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盛梅冰的《宋代雕刻与绘画》、刘赦的《水乡记忆之一》、吴维佳的《两点一刻方向》、封加樑的《江南印象系列之五》等。此外还有《美术教育通讯》试刊号82、83年合订本等文献资料。同时展出的还有摄影、陶艺、漆画、动画、景观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学科的作品。
时卫平(b1956)
极地科考.雪龙号驶进北冰洋
200 x 40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中国美术馆
封加樑(b1966)
江南印象系列之五
120 x 16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第四版块为“丹心铸魂”。这里将重点展陈120年以来,从南师美院走向世界的七位大师级艺术家的创作。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吕斯百、秦宣夫、徐明华、吴为山,他们以各自的艺术语言在油画、中国画、雕塑等领域不懈探索,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展品有徐悲鸿的《小猫》《古木竹石》《鹅》《芭蕉黑猫》《河边马》,陈之佛的《瑞雪兆丰年》《春江水暖》《牡丹群碟》《鸣喜图》,傅抱石的《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山鬼》《河伯》,吕斯百的《农民肖像》《握桥》,秦宣夫的《战时校园》《鱼》《三潭映月》《葛岭拉网》《自画像》,徐明华的《天山下的村庄》《螃蟹》《镜前》《餐桌》《池塘》,吴为山的《迥立向苍苍——徐悲鸿》《紫气东来——老子出关》。相信以上大师作品的集中呈现,必将进一步升华此次展览规格和档次,让观众领略南师美院百廿历程中闪耀的明星魅力。
秦宣夫(1906-1998)
鱼
35 x 44cm
布面油画
1944年
©中国美术馆
徐明华(b1932)
镜前
95 x 70cm
布面油画
1959年
©中国美术馆
吴为山(b1962)
迥立向苍苍——徐悲鸿
53 x 61 x 175cm
铸铜雕塑
2006年
©中国美术馆
本次校庆展名家大师云集,具有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艺术水平高的特点。展览在整体策划和具体实施的诸多环节中,得到了中国美术馆、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委宣传部等单位鼎力支持,同时也得到我校广大教师、校友和社会贤达的积极响应。在此我们谨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南京师范大学事业发展的各界同仁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即将在北京亮相的展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精彩纷呈,诚邀大家届时共襄展览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