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

发表于:2022-07-19 编辑:广月

图文/石涛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

石涛为明宗室,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出家后法号元济、原济等。在中国书画史上,石涛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影响巨大。

石涛既是中国绘画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思想者,齐白石曾称其“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石涛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

石涛之于中国美术太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他某一方面的成就,更在于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国艺术家、文化大师全面的素质修养。他的艺术精神、人生境界、创新理念、美学理想、宇宙意识、终极关怀以及由这些所表现于绘画、书法、诗歌甚至造园艺术中的杰出成就,是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峰,更是一个艺术时代的开启。




石涛《金陵怀古册》


珍藏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石涛《金陵怀古册》,计十二开,每开写金陵一景。用笔恣肆,水墨淋漓,色墨交融,是典型的石涛成熟时期作品。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

第一开:追忆的是金陵南郊雨花台畔的长干寺“一枝阁”图景,这位遗民画家十分迷恋羁旅金陵的那段岁月。他以略带俯瞰视角表现立于台畔的屋阁,四周残树环绕、淡雾迷蒙,一士独立栏前似在凝神远眺,又仿佛静夜沉思。浅绛色的山冈与淡蓝色的月夜和谐呼应,营造出一种清虚静逸的境域。画中的主人公大概正是作者的图像写照吧。石涛于此重新题写一六八〇年客居金陵时的诗作:

清趣初消受,寒宵月满园。

一贫从到骨,太叔敢招魂。

句冷辞烟火,肠枯断菜根。

何人知此意,欲吟且声吞。

清湘大涤子一枝闭门语。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

第二开:画面承载了石涛昔与友人秋游城西丛霄道院的内心感慨。古老的城垣、清秀的山峦、开阔的大江、行进的棹舟及空的雾霭等等,一一皆从画家脑海中浮现出来。在苍茫空旷的苍穹中,石涛的深情题咏令人更觉画境之妙:

鸡鸣月未落,钟散寒潮清。

结伴丛霄游,问舟秋水行。

江空塔孤见,树开峰远晴。

幽意一林静,起我长松情。

与友人游丛霄作画,大涤子。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

第三开:表现石涛步友人诗韵的画作。但见四面环山,孤月高悬,空屋小院,门窗皆开,惟不见友人前来。画家由衷倾诉:

四壁窥山月,墙崩老树支。

酒人催翰去,骚客恶书迟。

烧竹余新笋,餐松忆旧枝。

斯时无可对,惟复把君诗。

枝下次友人,大涤子。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

第四开:系石涛忆写在“江城阁上送春”的情形。图中突岩高耸,阁依山间,一水穿桥而过,两只空舟泊岸。画家因此感慨:

山南山北近痴憨,

买醉春风有甚堪。

无计送春春亦远,

尚凭消息勿轻谈。

江城阁上送春作画之一,

清湘老人极。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6)

第五开:图绘的是金陵城内老虎头北的徐府庵古松树。相传该树原先为南朝梁武帝萧衍手植,千年之后依然坚韧挺拔,与低矮的土坡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石涛在此进一步释怀:

脱尽凡枝叶,从根鼓直条。

周身封古雪,一气撼青霄。

自有齐天日,何须问六朝。

贞心归净土,留待劫风摇。

徐府庵古松树,大涤子若极。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7)

第六开:描写的是石涛独访金陵南郊东山之景,相传东晋名流谢安在此演绎了“东山再起”逸闻轶事。虽然六代繁华早已消逝,但是画家的内心此刻恍惚又返回到从前,不禁题笔抒情:

不辞幽径远,独步入东山。

问路隔秋水,穿云渡竹关。

大桥当野岸,高柳折溪湾。

遥见一峰起,多应住此间。

独访东山,大涤子极。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8)

第七开:抒写石涛寓居金陵时的一些真情实感。画家临溪洗砚,以茶待客;近有竹篱茅屋,苍松挺立舍旁;远山似黛,烟云弥漫。刻骨铭心的往昔岁月,永远都驻留在画家的情感世界中了:

朝来鸥不疑,我亦渐凭水。

洗砚而临溪,偶然片云起。

茶香持赠君,非此则何以。

明朝浩相思,江郭几千里。

清湘大涤子极。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9)

第八开:描绘了画家独赏秋月的情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涛追怀往事,慨然作画。该画面清逸冷峻,气势苍秀郁勃,作者油然诗咏:

秋月净如洗,秋云几叠长。

钟声动林杪,蟋蟀鸣苍傍。

将卧忽复起,高吟停复扬。

挥毫越纸外,却笑图仓忙。

秋月作画,大涤子极耕心草堂。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0)

第九开:写石涛踏访金陵横塘一带的情形。城西冶山及莫愁湖畔,一士在疏林小路拽杖而行,翁独泛湖中,远处出现了人家,一派清疏恬淡的景致。孤独无奈的石涛内心难抑情怀:

四袖荷衣着短裳,拖筇曳履到横塘。

湖头艇子回青嶂,山下人家画夕阳。

孤雁南来悲慨远,疏钟初觉韵声长。

此时不用通名姓,逢着黄花醉晚香。

秋兴九首之一,指来作画,

大涤子极耕心草堂。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1)

第十开:尽管描写的是石涛寻访皖南泾县水西寺的行旅图,但其佛门生涯也与金陵有着较大关系。只见山野苍寂荒凉,溪水汩汩奔淌。对岸曲径一士策马向前,一仆童默默后随。四处云烟袅绕,缥缈不定,画面中隐隐地散发着如梦似幻的释家禅意。石涛于画中诗咏:

看云飞过水西去,下马长桥步入梯。

万壑千岩藏涧底,此间珍重过山溪。

清湘老人极大涤草堂。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2)

第十一开:图画南京东郊青龙山之古银杏树。相传该树生长于六朝时期,历经世间沧桑而生生不息,遂成金陵一景。石涛笔下的残树苍然,孤独地挺拔于山间,根部顽强地生长出新枝嫩叶,附近还有人行山道。作者题笔阐释:

六朝雷火树,锻炼至于今。

两起孤棂岫,双分破臂琴。

插天神护力,捧日露沾襟。

偶向空心处,微顶间上音。

秦淮青龙山古银杏树,大涤子。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3)

第十二开:忆写江南名胜采石矶(史上曾为金陵辖地,今属安徽马鞍山)一带的山水风光。滔滔江水流经当涂天门山,朝着被誉为“长江三矶”之一的采石矶滚滚而来。江岸观景台立有一亭,矶上还有石涛仰慕的唐代李白衣冠冢……画家于此题曰:

天门急涌一拳石,化作三台疋练中。

仙客逸名犹此地,辞人挽起力追风。

沉沉影落物俱静,皎皎山明咏不同。

珍重年重庆事,莫凡小立碧飞宝。

闰中秋登采石旧作,丁亥

仲秋忆此,拈来作画,大涤子极。




石涛《秦淮忆旧册》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4)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5)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6)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7)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8)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19)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0)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1)

▲[清代]石涛《秦淮忆旧册》,八开,纸本设色,25.5×20.2cm。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在这组作品中,石涛忆写与友人同游秦淮探梅聚首之地:

沿溪四十九回折,搜尽秦淮六代奇。

雪霁东山谁著屐,风高西壑自成诗。

应怜孤琴长年伴,具剩槎矛只几枝。

满地落花春未了,酸心如豆耐人思。




石涛《杜甫诗意册》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2)

石涛的《杜甫诗意册》用各色不同的立意与笔墨,写出种种活跃着诗的声响韵律若真若幻的山川景象,令人如食橄榄,读之余甘不尽,回味无穷。

石涛最有成就的是他的山水画,不管是小品还是巨轴,是阔笔还是细笔,大多为纪游写景之作,与当时画坛标帜的“四王吴恽”一派大相径庭。《杜甫诗意图》册,正是这种“笔底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的绝妙之作。

全册八开,设色纸本、水墨纸本,39×27 cm,虽写杜甫诗意,但大多以他熟悉的长江下游的烟水云物、平林远岫来演绎杜诗。画虽无声,但我们仍能用自己的双眼读出画中诗的声韵来。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3)

(一)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第一开写断岸危崖,崖上秋树横斜,其下芦苇摇曳,孤帆一点,在江上划过,正驰向一碧如水的远空。全图着墨不多,仅以淡淡枯笔轻轻扫出横断的石壁与远岸浅沙。江水亦用淡墨断续横拖,虚灵得若有若无,无声而若有声。“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诗的意境,就在这清空的画面中留给了观众。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4)

(二)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第二开尤奇,既不留天地,又不写长林茂草,光溜溜地巉岩与尖削破空的群峰直耸云天。山石都以破笔勾皴,再加淡墨晕染,使春日湿润的空气,弥散于崖间峰头,弥散于空阔的烟水之间。“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欣赏石涛这幅画,读着图上的杜诗,我脑海中突然涌出了李白下三峡的经历。乘着早晨的彩云,踏上江边的轻舟;冲激浪,越险滩;眼前千重美景,耳边两岸猿啼;声光云影的变幻,造化神奇的刺激,如风驰电闪,转瞬即过。却铸成了诗人千古留芳的绝唱。李白七言诗、杜甫十个字,石涛一团云,给我们的启发是:不管是诗是画,无论是简单是复杂,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越大,艺术的感染力就越强。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5)

(三)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

第三开写幽谷深处,竹石环匝之中,有柴门倾斜,矮屋数椽。顺着山势向上望去,一高士柱杖独立山道尽处,仿佛正静听绿筠摇动之声和着潺潺泉韵流向山外。思诗的老者伫立已久了,涧水似乎也放慢了速度。动中寓静,连笔墨也是如此,忽流利,忽滞涩,忽轻忽重,随着泉声与竹韵,写出了幽绝的静美与时光的节奏。“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几个劲挺带有古意的隶书,由上而下直落左方的石壁,让观者的目光再一次落到缓缓流淌的S形涧水上。水波用淡墨画得断续纡徐,这种特别的画法留住了观者的注意力,让你再一次顺着这潺湲的泉水向左右浏览,去关注倾斜的柴门内简陋的山居,以及门前瘦劲的长松;再一次去欣赏它周围的环境,而那个独立溪头的诗人的命运就更令人关心了。用画笔带着观众进入画面,左右顾盼,上下寻索,作者的巧妙构思也就达到了目的。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6)

(四)野屋流寒水,山篱带白云。

第四开写“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诗意,近处画深潭一泓,一条曲屈的土径穿过平静的水面把观众的视线引向山脚下的村落,村前卧石如虎踞熊伏,几棵倾斜的小树在微风中摇动。村后青山横斜,白云缭绕,一带竹篱出没在云罩雾障之间。正是冬尽春来时节,空气清冽,横云若冻,正缓缓向对岸飘去。山石烟树都用破墨法,笔墨粗重,淋漓恣肆;然后再以墨青晕染,益显画面凝重的寒色及开春后山水间蕴含的生机。宁静悠远,令人生不尽之思。一行书法题于左上,让观者的目光再次向上提升,极目苍穹,又增添了无穷想象的空间。书法极得晋人钟太傅遗意,写得厚重舒展,与山水同调,是极完美的佳构。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7)

(五)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第五开,近处画小溪经过浅坡、板桥,绕过山隈汇入大江。坡陀之间,有茅舍隐于密篠乔柯之间。远处大江空阔,青山如卧。画中杳无人影,江上亦不见片帆轻舟,唯摇动的翠竹与迎风的芦叶打破了这地老天荒的寂静。画笔浓淡生发,枯湿并施,以活泼的笔墨来震动这冷寂的世界,尤见奇致。石涛心中郁郁向上的情韵,总时不时会流露于笔底。他欣赏倪云林,称赞他“一段空灵清润之气冷冷逼人。”却反对后人“徒摹其枯索寒俭处”。冷寂之境而不落枯索寒俭之相,此图是极好的注脚。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8)

(六)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第六开,写“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这名句,古今很多人都画过,却很少像石涛这幅既有清旷悠闲的意境,又令人如睹实景这样的亲切感。画的仍像是江南平远之景,平岗巨岩间有一个临江的村落,周围绿树成荫,一枝虬松高耸于林表,仿佛是这孤村的地标。村后是屈折的江际沙滩,其间有小小的木板桥相连。远处伸向江心的沙滩尽头,几棵历落的小树疏疏地用较浓墨点成,完全不依中国画愈远愈淡的常规。然而这了了几笔若静若动的浓墨小树,却衬托出大江与晴空格外的虚灵缥缈。真是神来之笔!

因为秋雨乍过,近处小溪水面显然涨了数尺,水草被淹得只露出尖梢了。趁着水涨,几个高士相约泛舟荡漾于清溪之上,人物画得很淡很轻,仿佛云影的折射、水光的返照让他们变得更虚灵了。画中坡岸砂石都用渴笔轻勾淡擦写出,唯几棵秋树与乔松用焦墨重笔,于是全图精神跃出。在恍恍惚惚中让人感受到秋光闪烁之美。

全图用鸟瞰法画,境界深远空阔,笔墨洗炼而富有真实感,是其用心之作。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29)

(七)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第七开,“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亦是写高士幽棲之作。高岗疏篁之间,诗人独立树下仰首望月,树与坡与屋都用湿笔重墨写出,横断屋后的平岗,下部用密密的横直线点染,山头亦用浓墨空勾,虚着上方的山体。“月出东山之上”,这月光就映照在山上。以实写虚,实中见虚,这才是笔墨的妙用。于是,画境就格外深静了。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0)

(八)天畔群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溟溟。

第八开,“天畔群山孤草堂,江中风浪雨溟溟。”全画重点在大江对面的天畔群峰。因为雨急风狂,险如刀箭的群山在风雨中若隐若现。由于被雨洗净了,山峰一列呈铁青色,唯最近处主峰山腰上孤立的茅屋涂一抹赭石。这一点暖色,却是全图的中心,观者举目可见。屋下山腰用淡墨点染的云树,使画得颇为坚实的山体笼罩在雨雾风烟之中,显得更加高远空濛。那峰峦、那风雨就更有气势了。

近处江面上波浪滔天,一小舟正挣扎着向对岸驰去,渡者撑着伞,不见江有多阔,岸有多远。石涛把近岸和孤舟都压缩在画面右下角,空虚着左方,把江流的阔远与无边的担忧留给了观众。构图不复杂,但构思却极为精妙。那用花青阔笔斜扫的雨丝风势,让我想起了傅抱石的《万竿风雨》等名作。傅先生是石涛的崇拜者,他当年在日本撰写《石涛年谱》时一定见到过这本《杜甫诗意图》,他斜扫风雨的技法,应该正是得到本幅的启发所至。

纵观全册,一幅有一幅的境界,一幅有一幅独有的笔墨趣味。画得粗重恣肆的,不见率略霸悍之气;画得松秀空灵的,不露薄弱枯槁之色;用浓墨能透亮,用湿笔不光板;枯而能润,实不碍虚。是石涛画得极为精彩的一册。




石涛其他作品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1)

▲石涛 霜林扶杖图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2)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3)

▲石涛 古木垂荫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4)

▲石涛 溪岸幽居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5)

▲石涛 溪桥野色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6)

▲石涛 南山为寿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7)

▲石涛 松风涧水图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8)

▲石涛 松山茅屋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39)

▲石涛 松溪茅舍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0)

▲石涛 松荫研读图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1)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2)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3)

▲石涛 山水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4)

▲石涛 山水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5)

▲石涛 山水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6)

▲石涛 寒泉云深图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7)

▲石涛 莲花峰图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8)

▲石涛 松泉幽居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49)

▲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0)

▲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1)

▲石涛 寒山石径图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2)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3)

▲石涛 江上望南岳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4)

▲石涛 垂钓图 立轴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5)

▲石涛 山水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6)

▲石涛 山水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7)

▲石涛 山水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8)

▲石涛 山水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59)

▲石涛 洞庭放棹 1697年作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60)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61)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62)

▲《楷隶行三体杂录卷》纸本 93×24cm 台湾藏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63)

▲石涛《记雨歌帖》 纸本 50 ×30cm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上海博物馆藏

四僧之原济|《金陵怀古册》《秦淮忆旧册》《杜甫诗意册》及其他(图64)

▲石涛《赠高凤翰七言诗札》 纸本 44×27.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书画图章本一体,精雄老丑贵传神。秦汉相形新出古,今人作意古从新。灵幻只教逼造化 ,急就草创留天真。非云事迹代不精,收藏鉴赏谁其人。只有黄金不变色,磊盘珠玉生埃尘。凤冈凤冈向来铁笔许何程,安得闽石千百换与君 ,凿开混沌仍人嗔。 署款:“凤冈高世兄以印章见赠,书谢博笑。清湘遗人大涤子草。”款下钤:“伴个溪”、“大涤子”、“大本堂若极”、“清湘遗人”印。引首印为“痴绝”。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