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基美术馆: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
文/金宁汛
从六朝古都到当代文化,古往今来,南京以其纵横南北的地理位置与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无论是回溯传统,还是着眼当下,都有着独特的生态景观。
2017年,德基美术馆在位于南京长江路的德基广场开馆。这里是全国商场年销售额排行榜位列第二的商圈,在讲述半部南京史的民国文化一条街上,谱写着新时代的商业传奇。
开馆后,德基美术馆不走寻常路地闭馆了,在经历了2年的升级改造后,新的德基美术馆展馆面积扩大了5倍。2021年10月底,升级后的德基美术馆带来了三个艺术项目,不仅有与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相映成趣的古美术展——“50绝美——御宋”五大名窑珍品展;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亦有着代表国际当代艺术面貌的艺术家项目“奈良美智绿屋|橘屋”。
横贯古今,德基美术馆一方面拥有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国古代艺术的典藏和研究脉络;一方面见证、参与了一次次新型商业与文化形态的更新。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媒体预览日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一条带来希望的
“飞越之线”
7月21日,德基美术馆开启了一个全新大展“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这个展览集结了十数位国内外跨学科与媒介当代艺术家及艺术组合,以各自的创作视角结合AR技术、人工智能、影像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等不同时代下前沿的科技手段,呈现一系列装置、影像、动力机械、电脑编程、互动光影等作品。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媒体预览日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德基集团副总、德基美术馆馆长 艾琳在展览现场接受采访
作为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当代艺术展览,德基美术馆并没有选择相对传统的绘画、雕塑等门类,而是集合了当下活跃在前沿科技艺术领域中的创作者。一边是数千年的历史美术积淀,一边是最前卫的当代艺术实践,在面对古与今、传统与当代的这一宏大课题时,德基美术馆交出了一份颇有意思的答卷。
《东方运动》,亚历克斯·达·科特Alex Da Corte,杰森·姆森Jayson Musson,四声道色彩有声视频,四面独立视频墙,霓虹灯、地毯、乙烯基复合地板、金属折叠椅、橘子道具、橘子香氛、香味扩散器,2014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策展人张尕在谈及展览主题“飞越之线”的由来时指出:“在冲突爆发、瘟疫肆虐、市场低迷、生态困顿的危情之中,一条飞越之线为陷入困境的人们带来了一抹珍贵的机会与希望。这条飞越之线并不仅仅是撤退、迂回亦或防守之路,它同时也是参与和进取的前沿,好似游牧式的进击,是突破后的重组、激发新生事物的机遇。”
策展人张尕线上导览,“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
展览媒体预览日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汇聚了众多的世界。这些世界介于怵然心悸的陷阱(张培力作品)和虚幻的旅程(雅克布·库兹克·斯泰恩森作品)之间。流连于古老的神秘寓言(周啸虎作品)与都市故事(亚历克斯·达·科特和杰森·姆森作品)的平淡之中。痴迷地看日落的阿凡达可能会羡慕只有恋人在真人世界才能分享的亲密(林科作品)。这里有疯狂的游戏世界(陆扬作品),还有人类和苍蝇之间异想天开的变形记(克里斯塔·佐梅雷尔和劳伦·米尼奥诺作品)。从文化与自然交织为一体的泥泞之地(皮埃尔·于热作品)渗透进一个由人工智能推动的充斥着技术、权力、腐败、艺术和战争的水下梦境(黑特·史德耶尔作品)。
《器世界大冒险》,陆扬,电子游戏,尺寸可变,2019,游戏程序由meta objects支持,音乐由游戏音乐制作人2080制作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来自以太空寂的一个碰杯(多里安·高迪和扎卡里·怀特作品)将会抚慰新冠病毒带给人们的疲惫。最后,一次逃离化石世界的身临其境的飞行(托马斯·萨拉切诺作品)会引领我们进入永恒时间的壮丽宇宙(亚瑟·甘森作品)。
在飞越之线里,这些集合和排列使我们看到了创造诸多新世界的希望与可能。”张尕说。
《应山脉》,林科,视频,3分13秒,2019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Today,林科,视频,2分48秒,2012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艺术家在创造和开拓“新世界”的同时,实则也是对艺术当代性问题的追问。虽然对于“何为当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何为”的问题,时至今日依然在不断地演化更迭,但在疫情席卷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语境下,包括艺术界在内的整个社会,都在重新思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这也让艺术创作和作品的呈现方式,具有了逐渐超越个体与跨越边界的趋势。
人们面对多样化的复杂生存环境,艺术在对现实问题进行表达或批评的同时,是否也能够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案?也许“飞越之线”中的艺术家,可以为我们看待这个所见的世界和那些未曾见的世界提供一些不同的角度。
科技、环境、生命与艺术的旅程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关系,也往往催化了战争、权力和腐败的发生。黑特·史德耶尔的《莱昂纳多的潜水艇》,是一件三频道视频作品,该作品为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艺术家将莱昂纳多·达·芬奇于16世纪初绘制的原始潜水艇与意大利环球高科技公司莱昂纳多·芬梅卡尼卡之间进行了比较。芬梅卡尼卡公司一部分归意大利政府经济和财政部所有,在航空航天、国防和安保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莱昂纳多的潜水艇》,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三面曲面屏,三声道视频(有声、色彩),空间环境,9分30秒,2019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在这件作品中,黑特·史德耶尔回溯了一段潜水艇的发明史。在达·芬奇设计出可供威尼斯防御奥斯曼帝国袭击的初代潜水艇后,这个伟大的艺术家敏锐地发现,邪恶的人类在面对具有破坏性的技术时,欲望也随之膨胀。将达·芬奇的潜水艇与莱昂纳多·芬梅卡尼卡进行比较,用隐喻和暗讽的手法,对技术、艺术和人性进行了深刻地描绘。
《莱昂纳多的潜水艇》,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三面曲面屏,三声道视频(有声、色彩),空间环境,9分30秒,2019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对科技、生命、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空间的探讨,是艺术家在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科技为我们提供更多便捷的同时,也在破坏原有的自然循环系统。人类已经逐渐无法摆脱科技的辖制,在新科技与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在共生中建立新的生存秩序也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未耕种》,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色彩、有声、高清视频影像,14分,2012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皮埃尔·于热在《未耕种》中,展现了他在德国卡塞尔公园的堆肥中创造的环境。在加入有机生命体和无生命物体之后,曾经被人们忽视的建筑垃圾区形成了新的生态。涂有荧光剂的母狗在给小狗断奶、代表人类文明的雕像“沦为”蜜蜂的家园;而约瑟夫·博伊斯曾种的树已被连根拔起,在自然生命的循环往复中,人世间所谓的价值与名望皆已消散殆尽,而只是蚂蚁的一种食物……一切都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发生,似乎也对我们惯有的经验提出了质疑与挑战:自然法则并非一成不变,在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新的生存法则和进化关系也会随之产生。
《未耕种》,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色彩、有声、高清视频影像,14分,2012
©图片由艺术家皮埃尔·于热提供
与皮埃尔·于热把一切交给自然不同,雅克布·库兹克·斯泰恩森在其《原始旅游》中,十分人为地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样板。《原始旅游》为一个虚拟现实的艺术作品,它将旅游、科幻、科技,对未来气候的推测与对现实的逃避融合在一起。艺术家在虚拟世界中复刻了一个法属波利尼西亚标志性旅游岛屿博拉博拉岛,匿名人士在Reddit论坛上分享的数据和日志为艺术家提供了建造这座小岛的依据。在这里,古老的生态系统与未来废弃的旅游胜地形成对比。代表人类文明的废弃之物,入侵到自然环境中并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了奇异的共生景观。
《原始旅行》,雅克布·库兹克·斯泰恩森Jakob Kudsk Steensen,VR头盔、电脑、显示屏、媒体播放器、夹子灯、木条、白沙,10分46秒VR体验,22分42秒高分辨率视频,2016
©图片由艺术家雅克布·库兹克·斯泰恩森提供
周啸虎的作品《地上乐园》同样构建了一个新的生存世界。作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提线木偶双频道投影;第二部分则为由提线木偶电动装置,木船,金属架,纺织品,人造革,假花混搭而成的怪诞组合。
周啸虎的这件作品糅合了神话、东方哲学、民俗、寓言、科技等多种元素。木偶的造型源自民间神话“八仙过海”和民间社火风俗表演,录像旁白改编自庄子语录,作品氛围受到尼德兰画家博斯的绘画《人间乐园》的影响。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内容附着在一搜满载着奇奇怪怪生物的“愚人船”上。艺术家用揶揄、戏谑但又不乏崇高宗教仪式感的视觉体验,将观众带入到了一个摇摆于智慧与疯癫、文明与愚昧之间的异世界。
《地上乐园》,周啸虎,2016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艺术家在当下社会中,其身份似乎比过去更加多元。在人们每日旋转于科技和信息之网的时代,艺术家在看到问题、呈现问题的同时,也在用艺术的方式对未来进行预见。
托马斯·萨拉切诺《飞行世》便是一件为调和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的作品。飞行世社区组织了一次载人飞行,燃料只用到了太阳能。出乎意料的是,借助自然能源,在将环境破坏降到最低的条件下,在大约2小时15分钟的时间里,共有7人被升入空中,这次飞行打破了世界纪录,这是在没有化石燃料、太阳能电池板、氦或电池的情况下进行的时间最长、最环保的载人飞行。
《飞行世》,托马斯·萨拉切诺Tomás Saraceno,1080p高清单声道影像,投影仪、镜头、扬声器,8分,2016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在凝视当下的同时,回溯生命源头和宇宙逻辑,是艺术家超越现实表象看待世界的一种独特视角。在亚瑟·甘森的《目睹大爆炸》中,艺术家用精密的计算和严谨的工艺对宇宙的年龄进行估算。由一组齿轮构成的装置被发动机驱动,但齿轮和发动机在相互牵制的作用力下,运转的速度被大大降低,以至于最后一个齿轮转动一次需要138.2亿年。然而,正像这个世界中很多事情都是无法预估、无法测算一样,在这件作品中,最后一个齿轮因被嵌入到一块混凝土中,而无法转动。亚瑟·甘森用看上去十分简单的雕塑装置完成了人类对宇宙时间的遐想,但也留下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悖论:我们所深信不疑的天地自然规律,也许终指向的是场无意义的被控制的虚无旅程。
《目睹大爆炸》,亚瑟·甘森Arthur Ganson,电机、齿轮、混凝土,2019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德基美术馆
艺术需要公众的参与
科技时代,很多艺术家试图降低艺术欣赏的门槛。在艺术展厅中,越来越多的作品不仅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互动。在艺术介入生活的问题中,很多艺术家都在进行着身体力行式的实践。缩短精英化的艺术与公众审美之间的距离,对于唤起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有着非同一般的功能,这也是当下在科技加持下,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面向。
克里斯塔·佐梅雷尔、劳伦·米尼奥诺的《飞蝇人生》,和多里安·高迪、扎卡里·怀特的《真爱至上》均为邀请公众参与的互动艺术作品。
《飞蝇人生》,克里斯塔·佐梅雷尔Christa Sommerer,劳伦·米尼奥诺Laurent Mignonneau,电脑互动装置,2016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观众在路过《飞蝇人生》时,会发现自己变成了被投影到大屏幕上的苍蝇。当观众做出动作时,几秒钟内就会有数百只苍蝇聚集成人的形状;但当静止不动时,这些苍蝇就会飞走。这件作品通过人与苍蝇的身份互换,提供了让人们通过当下的肢体运动来体察自己的生命状态和行为动机的机会。
《飞蝇人生》,克里斯塔·佐梅雷尔Christa Sommerer,劳伦·米尼奥诺Laurent Mignonneau,电脑互动装置,2016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真爱至上》的实体作品安装在纽约,德基美术馆中的观众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做出面部表情来触发装置的动作,激活该装置。艺术家通过这件作品打破了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壁垒,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示和公众参与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的未来。
《真爱至上》,多里安·高迪Dorian Gaudin,扎卡里·怀特Zachary White,第一部分:165.1 x 185.4 x 114.3cm,铝、钢、亚克力、机械零件、电子零件、酒瓶、染料、沐浴露、玉米片和压缩机;第二部分:40 x 150 x 40cm ,显示器、电脑和二维码,在德基美术馆展出的为本作品的第二部分,2022
©图片由艺术家多里安·高迪、扎卡里·怀特和纳塔莉·卡格画廊提供
《真爱至上》,多里安·高迪Dorian Gaudin,扎卡里·怀特Zachary White,第一部分:165.1 x 185.4 x 114.3cm,铝、钢、亚克力、机械零件、电子零件、酒瓶、染料、沐浴露、玉米片和压缩机;第二部分:40 x 150 x 40cm ,显示器、电脑和二维码,在德基美术馆展出的为本作品的第二部分,2022
©️德基美术馆展览现场
在张培力的《卷帘盒子》和《公开的视频-源自我的微信朋友圈》中,观众成为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看似自主的行为选择,实则是几乎被艺术家全程“操控”的。《卷帘盒子》由十个电动卷帘门构成,时而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三个“房间”,时而变成一个大“房间”。观众在走进“房间”的那一刻,即被不确定感裹挟,自主选择和强制分配的矛盾性也随即产生。
《卷帘盒子》,张培力ZHANG Peili,电动卷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地毯(珍珠棉),1050 x 350 x 350cm,2017-2018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在《公开的视频-源自我的微信朋友圈》中,艺术家从微信朋友圈里下载了他的联系人在过去三个月中发布的视频。当观众坐下来,其面前的设备开始重复播放单一片段10秒钟小视频,直到观众起身,同一位或下一位观众再次坐下时,才会播放下一条视频。
相对于直接让观众抓取到艺术家的“意图”,张培力则更为迂回,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或无聊、或不安、或疑惑等等情绪体验似乎只是表象,而最终是要引起观众对某种权力关系、被公开的隐私等问题作出反应和思考。
《公开的视频-源自我的微信朋友圈》,张培力ZHANG Peili,95 x 80 x 70cm,2018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除了上述作品之外,王郁洋的《人造月》作为德基美术馆的中庭艺术家项目也将在德基广场二期的巨大中庭内呈现。孙冬冬策划的“共同此地”邀请人们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闯入偶遇的未来,也即将在德基的户外公共区域呈现。
展期:2022年7月21日至11月6日
周一 14:00-22:00
周二至周日10:00-22:00
每日21:00停止入馆
地点:德基美术馆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 中山路18号 德基广场二期 8层
——来源:99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