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汛《林徽音先生年谱》编后记
文/刘珊珊、黄晓
《林徽音先生年谱》 曹汛著 文津出版社 2022年7月
2019年曹汛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作学术报告。查婉莹摄
曹汛对林徽音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一直深感遗憾的是,1955年4月1日林先生逝世,同年7月他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读书,未有机会见到林先生。他多次说起从事这项研究的缘起,是因为入学后见到一份林先生的设计手稿,对其设计才华深感钦佩,建筑与文学“两担云彩”被林先生一肩挑起。编订一部《林徽音先生年谱》,是许久以前就在曹汛心中播下的种子。
1998年曹汛协助校理出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随即建议编辑出版林先生文集的建筑卷和文学卷。1999年梁从诫编成《林徽因文集》,曹汛列名为特邀编校。梁从诫“编叙”提到,是曹汛“力主编辑出版林徽因建筑文集并草拟了篇目”。此前人们对林徽音的认识更多在其文学成就,而对她在建筑领域的贡献了解不多。曹汛特别关注林徽音的建筑文章和设计作品,指出林先生不仅是诗人和文学家,更是建筑家和设计师。“作为建筑学家和设计师的林徽音先生,论学识水平和实际贡献,在近百年的建筑界内,不仅是第一流的,而且是数一数二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与梁先生并列第一而无愧,至少是仅次于梁先生居第二位。”
林徽因《关于<中国建筑彩画图案>的意见》手稿,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提供
为了全面梳理林徽音的事迹和作品,多年来曹汛不断辛勤爬剔。1999年4月8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寻找一篇文章》,介绍他寻找考订林徽音第一篇文章《夜莺与玫瑰》译文的过程,从而将林徽音最初发表作品的时间从1931年提前到1923年。是年林徽音20岁,这样方与一位早熟早慧的才女形象相符。
1934年林徽音创作散文名篇《窗子以外》,本书以此为灵感设计了扉页
林徽音的水彩画作《故乡》,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提供
2009年曹汛在《中国建筑史论汇刊》发表《林徽音先生年谱》,完成阶段性的工作。此后他继续寻找林先生的佚文佚作,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翻译、书信、建筑论述、建筑设计、美术作品美术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和封面设计等等。曹先生的理想是将林先生年谱扩编为《配图本林徽音先生年谱长编》,将两卷本的《林徽因文集》增补为四册本的《林徽音全集》,以表达对前辈师长的一份拳拳敬意。
2019年北京出版集团出版曹汛的《中国造园艺术》,作为“大家艺述”系列的首部著作。同年10月,由王明贤、朱锫策划,邀请曹汛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国际学术系列讲座。曹汛是继普利兹克奖获得者雷姆·库哈斯、哈佛大学教授莫森·莫斯塔法维之后的第三位受邀学者,同时也是第一位中国学者。这次讲座共有四讲,嘉宾云集,盛况空前。第四讲是“为往圣继绝学:曹汛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国内外的著名建筑史、艺术史学者和设计师、艺术家齐聚一堂,与曹先生共同探讨中国的建筑园林艺术,成为学术界的一桩盛事。
2020年通过北京出版集团申请,《林徽音先生年谱》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工作正式启动。
本书原计划于2021年出版。但整理过程的艰难超出了预计,除了事件细节的考订,更大的困难来自插图方面。曹先生希望出版一部《配图本林徽音先生年谱》,图片与文字同等重要。此前许多插图是他从旧书报刊中复印扫描,质量并不理想,需要重新找到原书,甚至与收藏者、收藏地联系图片和版权。曹先生多次与学界同行联系,请他们帮忙搜寻联络。我们努力协助整理,与此同时,更为担忧的则是他日渐消瘦的身体。
早在2018年,曹先生的身体就出现明显不适。他身患疾病还要在更早之前,但我们并未察觉,他一直以坚定的意志与病魔斗争,坚持研究工作。2021年9月曹先生病情加重,住进医院。疫情期间,无法入院探望,亲友们心忧如焚。12月6日医院突然告知,允许家属前去探望。我们预感到情况危急,想到此书是曹先生入院以前最大的牵挂,王忠波副总编辑立刻寄来尚未印制封面的样书。我们随同家属去往医院,将样书放在曹先生手中,向他报告这本书和《林徽音全集》的进展。当时曹先生已不方便开口说话,他努力睁开眼睛看着样书和周围的亲友,眼角溢出泪水。我们陪在曹先生床前两个多小时,与他叙往忆旧,看到呼吸机上的数字缓缓回升,满怀希望地期待他能够康复。
遗憾的是,当晚22点54分曹汛先生仙逝。12月12日举行告别仪式,曹先生夫人将年谱样书放在曹先生手边,随同几十位亲友师生撰写的挽联一起,陪他去往另一个世界,以告慰他的一番心血。
如今《林徽音先生年谱》终于出版。感谢曹汛先生亲属王玉侠女士、曹洪舟先生、曹洪藻女士的大力支持,感谢北京建筑大学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领导的关怀,感谢国家出版基金和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项目的资助,感谢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提供图片的版权和王南老师对部分内容的精心审校,感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的支持,感谢北京出版集团对此书的重视和王忠波副总编辑的全盘统筹。
除了《林徽音先生年谱》和《寻找一篇文章》,曹汛还为林先生写过《骄傲的辉煌——林徽音先生和她的建筑世界》、《林徽音的两担云彩和佚诗<微光>》、《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林徽因文集·建筑卷>编者后记》和《<林徽因文集·文学卷>编者后记》等。《骄傲的辉煌》是为林先生写的小传,已全文收入本书;其他文章也已完成整理,将在刊物上陆续发表。
自决定出版本书以来,出版社和曹先生便就书名商谈多次。曹先生主张,林徽音本名出自《诗经》“大姒嗣徽音”,又合“徽音冠青云”诗意,寄托了父亲对女儿的极高期望,与林先生一生的气质成就最为相合。林先生曾因不堪无聊文人的碰瓷骚扰而改名林徽因,并非她的本意。这个本名“不仅是父亲所赐,先生自己也喜欢,改名是痛苦的,不得已的,所以现在应该重新改回来。”本书尊重曹先生的主张,将“因”改回“音”,以林徽音之名出版。
——来源:文汇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