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馆 | 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特展
文/宗和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美术馆承办的将于9月13日至10月13日在浙江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出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天津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机构所藏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近100件,包括蔡襄《持书帖》(行书)、陆游《自作诗卷》(行书)、赵孟頫《洛神赋卷》(行书)、文徵明《苏轼<前后赤壁赋>》(楷书)、徐渭《欧阳修<昼锦堂记>》轴(行书)、董其昌《苏轼<赤壁怀古>》卷(草书)、张瑞图《杜甫<畏人诗>》轴(草书)、黄道周行书诗轴,以及宋拓苏轼《丰乐亭记》、宋拓《群玉堂苏帖》册页等,是汇集中国书法经典的一场视觉盛宴。
宋拓苏轼《丰乐亭记》(局部) 32.2cm×21.7cm
展览名称“意造大观”,本义来自苏东坡的“我书意造本无法”,这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一句宣言。“尚意”书风是指以“宋四家”即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突破唐代以来书法“尚法”的樊篱,推进书法向前发展,呈现崇尚新意、凸显个性的时代书风。这是一条以抒发情感为最高艺术境界的创新之路,宋人的“尚意”书风影响了宋以后历代的书法创作:既尊重传统规律,又追求个性和创新,形成中国书法的审美精神,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
蔡襄 《持书帖》27cm×52.2cm
王铎行书《拟山园拜竹亭子旧作》诗轴 173cm×50.2cm
黄道周行书诗轴 189.2cm×50.4cm
展览分为“贞珉萃英”“我书意造”“布濩流衍”三个版块,分别展出两宋金石碑拓、宋元书法和明清书法三个部分的作品。
据介绍,在策展思路上,通过展品组织与展示,呈现三个命题:
一是杭州在宋代书法史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宋四家”与杭州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为杭州留下了丰富的书法文化遗产,杭州无疑是“尚意”书风的发生地之一。作为南宋故都,杭州遍及环西湖域内的两宋遗存摩崖石刻及其碑拓数量庞大、内容丰富、题刻精美,体现了杭州作为宋代书法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
陆游行书《自作诗卷》(局部) 31cm×701cm
二是宋代“尚意”书风的缘起、特征与发展。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与唐代中期的禅宗有密切关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存世代表作《自书诗卷》,是这次展出的最大亮点。此作书体不计工拙,章法不拘成法,将“胸中磊落藏五岳”的思想境界注入草书之中,最能代表“我书意造”“尚意”书风的特征和境界。
赵孟頫 《洛神赋》卷 29.2cm×193cm
同时展出的元代赵孟頫代表作《洛神赋卷》,是其主张书法“复古”,宗法“二王”,矫正南宋末期“尚意”书风走向颓败反向这一历史节点的一个观照。
三是“尚意”书风对明清书法美学思潮的影响。展览展出自明代中期至清代各个时期书法艺术大家的作品。
文徵明 楷书苏轼《前后赤壁赋》 28.6cm×74.5cm
从“吴门书派”开始,至清前期的“扬州八怪”,一直到晚清的何绍基,展示了400年间涌现的一大批灿若繁星的书法创新大师风采。祝允明、陈淳、徐渭、董其昌、王铎、八大……这批充满浪漫主义艺术色彩的书法家,无不受宋代“尚意”书风追求个性、追求内涵、追求风格的“意造”精神影响,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徐渭 行书欧阳修《昼锦堂记》轴 182.5cm×48.4cm
展览期间,浙江美术馆将举办书法临帖、茶道、香道、插花雅集和古琴、戏剧表演等表现宋代生活美学的配套专题文化活动;邀请宋代文化史、书法史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和专题导览,从艺术史的视角,结合展览作品向观众分享“宋韵”的文化内涵。
张瑞图 草书杜甫《畏人诗》轴 163cm×46cm
司马光《家人卦》 290cm×232cm
宋拓《群玉堂苏帖》册页(局部) 29cm×17.4cm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出的南宋张即之和两位禅宗高僧都与杭州径山寺有历史关联,为此又在径山寺特设了一个分展区“澹然世界宽——宋元明清禅宗墨迹展”。
——来源 | 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