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叶恭绰传:仰止亭畔落梅花》

发表于:2023-10-23 编辑:江左

文/鱼丽


        传记的价值是在生命进程中映照出我们今天生命的意义。叶恭绰先生,一生涉足领域颇多,且多有建树,堪称20世纪之风云人物。他于传统文化的守护方面的贡献尤为世人推重,郑重新著《叶恭绰传:仰止亭畔落梅花》(以下简称《叶恭绰传》)借此揭开了他的面纱,展现了他传奇的一生。

  叶恭绰(1881年11月-1968年9月)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建树颇多。在政治上,他致力于交通事业。在文学上,他的词学造诣颇高,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编纂《广箧中词》《全清词钞》,是近代词学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在收藏上,他被称为近代广东收藏第一人。同时,他还是社会活动家、书画家、教育家。在叶恭绰病故后的五十多年间,由他的学生俞诚之等编著的《叶遐庵先生年谱》问世,尔后出版的叶恭绰年谱、研究著述,皆以俞著为基础。令人叹惋的是,原创的、比较完整的叶恭绰传记类作品,长期竟告阙如,因为其作传之不易也。


 微信图片_20231023201406.jpg

《叶恭绰传:仰止亭畔落梅花》郑重 著  文汇出版社

 

        上海传记写作名家郑重先生对叶恭绰持有多年的阅读与探究兴趣,不仅曾从书画收藏角度写他作为沪上收藏家的丰富事迹,而且持续不断地“从叶氏的札记闲文及叶氏朋友尺牍中,寻找他的思想”,他浏览了大量上海图书馆所藏叶恭绰友朋尺牍原件,该馆所编《历史文献》刊载的叶氏尺牍又给他“提供了许多打磨机会”,这些尺牍是《叶恭绰传》的主要史料来源。为便于读者能对叶恭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作者从四个方面综述叶恭绰丰富而传奇的一生:“在时代变革的激流中”“传统文化守护者”“鉴藏生涯”“仰止亭畔落梅花”,力求探索叶恭绰对生命的态度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作者将叶恭绰复杂的经历、思想及为人处世的情状,梳理得十分清晰,文化学者茅子良老师评道:“这是郑老所著传记中,内容最丰富精彩、史料面最广,历史大背景最复杂,人、事、物来龙去脉简练清晰的著作。”

                              

一/

       中国传统文化,在二十世纪遭逢千年不遇的变局。生在这样一个多变之秋,叶恭绰认识到中国的富强需用文化来提高国人的素养。于是他除“铁路救国”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传统文化保护事业。

  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叶恭绰涉及的方面非常多,既有文物考古,也有佛门史迹;既有古董鉴藏,也有金石书画;既有典籍丛谈,也有遗著题识。《叶恭绰传》的第二编,以二十小节的丰富内容展现了他作为传统文化守护者的铭心壮举。他搜求、调查、编集与流布文化典籍,提出刊印我国最大典籍《四库全书》。由于经过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以及英法联军侵华之战乱,《四库全书》已多散佚,他在访欧期间,与巴黎汉学界有识之士接触,与巴黎大学协议设立中国学院。访欧归来,叶恭绰心胸与眼界大为开阔,以此向徐世昌提议影印《四库全书》:“推动传统文化传播。”虽因种种原因,《四库全书》未能刊印,但叶恭绰于此期间的行为却表明了他的古道热肠。


微信图片_20231023201420.jpg

叶恭绰旧藏秦始皇诏铜版拓片  图片选自《叶恭绰传:仰止亭畔落梅花》


  叶恭绰在修筑铁路期间,均会遇到古物遗存,为保护古代文明,他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在京绥铁路勘测阶段,山西大同附近发现有珍贵摩崖石刻,亦有明代寺院建筑。叶恭绰即与中国古物保存会商量,派人调查并筹集保护经费与修补的方法,又与蔡元培联名致函阎锡山,请其切实保护,还给古物保存会委员张继发电报,请他就近维护。在他的关心下,虽无法终止盗挖盗卖之风,但总算使大同县政府下了禁止令,对古物有一定保护作用。

  叶恭绰富于收藏,兴趣广泛,收藏品类颇广,吉金、珍拓、名帖、古器物、书画名作、文房用品中之砚、墨,皆声著一时,但他主张“玩物而不丧志”“收藏之目的在于研究”,将从事文化保护与收藏相结合,为时人所称赞。他所藏的书画碑帖,直接滋益其创作,其他收藏对其考古论史,亦助益良多,他对于经眼及所藏诸品的题识,更使他获得研考、探究出可贵成果,使之成为二十世纪之书画名家。

  他还倡立敦煌经籍辑存会;发起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宋藏遗珍》《吴都法乘》;主持编印《广东丛书》第一、二、三集,录副《广东文征》;发起抢救与重装苏州甪直镇保圣寺唐代雕像,辟为陈列馆;主持重修南京摄山隋代舍利石塔;创立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馆;发起中国建筑展览会、上海文献展览会;主办广东文物展览会;筹备伦敦展览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支持营造学社和故宫博物院……作为一代大家,似此之举,难以尽数。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叶恭绰对中国传统文化自始至终怀持古道心肠,体现了他的文化责任感。


二/

  历史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其能在琐碎中映照出我们今天的生命意义。叶恭绰交游甚广,他的朋友遍及交通、邮政、通讯、教育、考古、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书中较多地引用了叶恭绰与张元济、吴湖帆、龙榆生、夏敬观、吴宓、陆维钊、朱启钤等数十位友朋往来信札,这些信札均是珍贵的文献资料,通过对信札的解读,让人进一步感受叶恭绰以守护的精神对待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从中亦可见其丰富的生命价值。

  作为中国敦煌学的开拓者之一,叶恭绰引导了国内学者对敦煌出土的经卷进行研究,开研究敦煌壁画的先河。叶恭绰提倡“铁路救国”,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同时,他以保护大同雕像、敦煌经卷、简牍为己任,从保护传统文化入手,保护和拓展中国文化精神,与蔡元培建构中国文化之所为,可称是文化运动的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书中多次引用蔡元培致叶恭绰信札,其内容有为宋代建筑处州延福寺年久失修事;有为向刘晦之购买古器物事;还有在北京大学为张文达立铜像事、建北京图书馆等事。叶恭绰与蔡元培的手札相往,不仅是思想交流的载体,也为佐证他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


微信图片_20231023201430.jpg

(西周)毛公鼎(叶恭绰旧藏) 图片选自《叶恭绰传:仰止亭畔落梅花》


  叶恭绰对清词有较全面的研究,并有很高的评价。他在组织词学家编辑《全清词钞》时,与朱祖谋、龙榆生、吴湖帆、夏敬观以及编纂人员等书札往来颇多。其中可见他辛苦搜集词集词目、对《清词钞》的选编是据钞本还是据汇刻本,均有细致的考量。在筹办民国富有影响力的《词学季刊》时,他与龙榆生信札往来颇多,龙榆生致信说:“值邦国多难之秋,我公毅然出膺艰巨热忱毅力,薄海同钦。”对其热忱于词学事业钦敬之情宛然可见。

  这部传记突破有关叶恭绰研究的传统方法,通过叶恭绰的这些友朋信札,既展现他的人生轨迹,又让读者从中深入了解叶恭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探索,感受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殷殷情怀,对叶恭绰的人格风范、精神情操、学问之道等诸多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历史的烟云终会散去,但因历史留下来的文字铭心刻骨,回味悠长。这部传记中,借叶恭绰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弘扬新文化和守护传统文化并不矛盾,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作者系文汇出版社编辑、副编审)




——来源 | 光明日报

声明: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Copyright(c)2021-2022 长三角美术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