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西方百年版画艺术 : 从丢勒到勃鲁盖尔的蚀刻之美
文/华中
西方百年版画艺术 :
从丢勒到勃鲁盖尔的蚀刻之美
[英] 凯瑟琳·詹金斯 / [英] 纳丁·M.奥伦斯坦 / [英] 法蕾妲·斯皮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丨有书至美
ISBN:9787568091701
定价:398.00元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鲁迅无比推崇的版画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她最早学习的版画形式便是蚀刻。
珂勒惠支的第一组版画作品《织工的反抗》由石刻版画与蚀刻版画组成,这幅为其中的蚀刻版画《突击》。
毕加索一生中用各式技法创作了2000多幅版画,他在二十岁出头时最先使用的就是蚀刻技术。
毕加索23岁创作的蚀刻版画《简陋的膳食》。
莫兰迪笔下的低饱和色彩舒适又迷人,他用蚀刻技术所创作的版画也同样宁静质朴。
《静物:桌上的花瓶》
对印象派影响深远的杰出风景画大家透纳也成痴迷于蚀刻版画这一表现形式。
《格林尼治公园远眺伦敦》
上述艺术家大多令有所长,并非全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版画专家,为什么在探索其他艺术形式时都选择了蚀刻这一方式呢?
因为简单。
早在15 世纪末,制作版画还只有两种方法:木刻和雕刻。 木刻通常用轮廓和简单线条 来表现粗糙的图像,从木块转印到纸上的印痕上色后表示形状和阴影。 雕刻虽然更加精细,能描绘细节和交叉影线部分, 但是要求严苛,一般需要技艺精湛、训练有素的工匠。
而蚀刻技术基本模拟了在纸上绘画的操作,不仅能描绘细节,制图空间也更为自由。 蚀刻并不需要进行特殊训练,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希望尝试的艺术家大可以通过自学掌握,也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 蚀刻为画家打开了一扇版画创作之门。
蚀刻技术是如何从金属装饰被应用到作画上的?蚀刻版画又是如何传播发展的?今天推荐的《西方百年版画艺术》由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版画部的馆长和学者撰写, 一本厘清蚀刻版画的起源、传播、流变,带你沉浸式感受从丢勒到勃鲁盖尔的蚀刻之美。
大都会博物馆版画部门撰写,260件蚀刻版画超全解读,你从未见过的超清细节,一本看懂版画艺术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轻轻一点就能发送图片,可是在16世纪早期,图像传播却极为繁琐。只有经过多年训练的艺术家和手艺人才能通过木刻和雕刻这两种有限的媒介普及和分享图像。
不过,蚀刻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图像的制作方式。为了深入探究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策划了一次蚀刻艺术特展,而本书就是这次展览的完全复刻。
本书不仅充分利用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丰富的版画和盔甲馆藏,还汇集了来自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波士顿美术馆和维也纳博物馆的馆藏杰作,带你足不出户看尽蚀刻珍品。
带裙甲的护胸铁甲,1510-1520年,铁制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示了一件带裙甲的护胸铁甲,胸甲保护躯干部位,并向下延伸以覆盖大腿上部,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其蚀刻技艺的成熟水平堪比16世纪20年代的奥格斯堡。胸甲主体部分的边缘部分采用加宽、内凹的平面形式,有一定转弯弧度,其上用蚀刻饰以奇异怪诞的装饰,整个镶边就用此装饰带环绕,而非以圆点为背景,装饰图样包括奇幻生物、小天使、丰饶角饰、战利品武器和丹尼尔·霍普弗式翻卷的枝叶。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农神节(绝望的人类)》,约1515年,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在丢勒的蚀刻作品中,这一幅的制作是最为谨慎的,细密的线条构成了精准的轮廓和阴影,让人想起雕刻作品流畅的线条。不过,这件作品既没有日期,也没有画者签名,可以说,在商业领域上对丢勒并无帮助。
奥古斯丁·希尔施福格尔,《小溪上的拱桥和小教堂风景画》,慕尼黑国家形象艺术展馆。从希尔施福格尔所有的早期图样几乎都能看出他对装饰艺术和花式书法的偏好,尤其是对树叶的处理,蜿蜒盘绕、呈环形圈状。这种绘图方式与玻璃绘画的构图较为相似:都是在自由熟练地处理绘图细节之后,再描摹出厚重的轮廓线。
书中 收录260余件珍品, 涵盖了盔甲、雕塑、绘画、青铜器等多个形态,展示了蚀刻艺术的丰富多样,值得蚀刻艺术爱好者珍藏。
初次系统揭秘
蚀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本书首次全面探索了版画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欧洲的起源和传播,清晰描述了蚀刻艺术的创作与应用,继而探索了荷兰、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艺术家是如何发展蚀刻艺术,以及蚀刻艺术是如何成为版画创作中通用且持久的形式之一。
蚀刻技术开始还只是用于盔甲特殊部位的装饰,后来演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在纸面上创作出能多次印刷且相对廉价的作品。当时,欧洲各地的艺术家们都在不断尝试,想找到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技术方式制作版画,创作出文艺复兴时期最美的版画。
丹尼尔·霍普弗,《死神和魔鬼恐吓两名女子》,1510-1515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丹尼尔·霍普弗是用蚀刻板转印到纸上的第一人,也为后来的技术改进做出了重要贡献。霍普弗有两个儿子:兰布雷希特和希罗尼穆斯,父子三人都以此谋生。但是,他们常被指责是“艺术知识产权方面最狡猾的一家子”,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阿尔布雷特·丢勒才是这一开创性发明的创始人,而他的功劳却被霍普弗父子抹杀了。
蚀刻被应用在版画制作后没多久,一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家们就注意到蚀刻的简易性,并纷纷开始制作版画,如弗朗切斯科·帕尔米贾尼诺、老彼得·勃鲁盖尔和弗兰斯·弗洛里斯。他们通过蚀刻技术丰富了自身作品的类型,也使其艺术成就传遍了整个欧洲。
弗朗切斯科·帕尔米贾尼诺,《沉睡的丘比特》,1527-1530年,伦敦大英博物馆
老彼得·勃鲁盖尔,《狩猎兔子》,(蒂娜博物馆蚀刻与雕刻相结合),1560年,维也纳阿尔贝
书中展示了他们那些与油画相比别具美感和价值的知名版画作品,讲解了这些艺术家如何为后来的伦勃朗和戈雅等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垫定了基础,并直接影响了当代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形式和创作技法。
戈雅-《理性入睡产生梦魇》
纤毫毕现
你从未见过的超清细节
本书不仅是普通爱好者拓展眼界的艺术展册,也可作为艺术从业者罕见的学习素材。纹样、人物、景观、建筑、器皿、制图等多样内容一本涵盖,才用佳作整页呈现+局部放大+详尽解读的方式,让读者观全局而知精微。
比如上文提到的丢勒的《农神节(绝望的人类)》,书中截取了局部图,可见印版上部分区域擦除底色的效果。
一幅蚀刻作品还可能有几种不同宽度的线,也只有通过细节放大才能清楚呈现。比如丹尼尔·霍普弗的《耶稣布道之天赐真粮》局部图,可以看到有三种不同宽度的线:最细的线,用尖头针绘制,线条末端较为平齐;较粗的线,用两种不同宽度的凿状尖针绘制,线条末端呈方形。
甚至还能发现详细的作画过程,比如丹尼尔·霍普弗的《死神和魔鬼恐吓两名女子》局部图。他先是用针在蚀刻底版上画出图案,然后刮掉魔鬼形象轮廓内的区域,再用抗蚀液刷在受光、明亮的部分。
为了打造舒适的阅读体验,本书图文并茂,经过精心排版。
8开大开本锁线精装,可展开平铺阅读。
内文选用157g哑粉纸,四色全彩印刷,还原蚀刻艺术的线条与质感。
为了强调版画的复制特色,还特别选用硫酸纸护封,封面也采用了丹尼尔·霍普弗的蚀刻杰作《死神和魔鬼恐吓两名女子》,一秒吸引版画爱好者的目光。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解读
值得反复阅读品鉴
本书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解读绘画和版画部的馆长、副馆长及独立学者联合撰写,内容和品质值得信赖,可供版画艺术爱好者多次赏阅。
纳丁·M.奥伦斯坦Nadine M.Orenstein是纽约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她在大都会专门研究19世纪的欧洲版画和书籍,并组织了多个展览,包括“老彼得·勃鲁盖尔:绘画和版画”(Pieter Bruegel the Elder:Drawings and Prints),2001年;“亨德里克·戈尔齐乌斯,1558—1617年”(Hendrick Goltzius,1558–1617),1994年;“版画、素描和绘画”(Prints,Drawings and Paintings),2003年等。
法蕾妲·斯皮拉Freyda Spira也是耶鲁大学美术馆Robert L.Solley版画和绘画部馆长,她专门研究北方文艺复兴及巴洛克版画、绘画和插图书籍。她曾策划过多个展览,包括“丢勒及其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欧绘画,1400—1700年”(Dürer and Beyond:Central European Drawings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1400–1700),2012年;“文艺复兴时期的版画和绘画,1475—1540年”(Renaissance Prints and Drawings,1475–1540),2012年等。
西方百年版画艺术 :
从丢勒到勃鲁盖尔的蚀刻之美
[英] 凯瑟琳·詹金斯 / [英] 纳丁·M.奥伦斯坦 / [英] 法蕾妲·斯皮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丨有书至美
ISBN:9787568091701
定价:398.00元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西方艺术史上的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版画创作。本书由世界知名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授权出版中文版,堪称国内首部梳理西方版画艺术发展的著作。
本书初次全面探索了版画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欧洲的起源和传播。开篇详细介绍了蚀刻艺术的创作技法和材料使用,并清晰描述了蚀刻艺术的创作过程,接着对其起源进行了深入研究,继而探索了荷兰、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艺术家是如何发展蚀刻艺术,以及蚀刻艺术是如何成为版画创作中通用且持久的形式之一,并在欧洲传播开来。
书中收录了260余幅精美版画作品,介绍了蚀刻艺术早期先行者中的那些伟大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如丢勒、帕尔米贾尼诺、老勃鲁盖尔等。书中展示了他们那些与油画相比别具美感和价值的知名版画作品,讲解了这些艺术家如何为后来的伦勃朗和戈雅等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垫定了基础,并直接影响了当代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形式和创作技法。全书对蚀刻艺术这一版画形式的开创性探索和研究,为我们了解整体版画艺术提供了更加详细且全面的认识,进而更加深入系统地理解版画艺术的发展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