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鞠慧陈侃凯书画联展
主办: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协办:
南京九风斋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南京林美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学术支持:
九歌艺术沙龙
象山书院(筹)
媒体支持:
长三角美术家网
长三角城市圈
浦口融媒体
求雨山名人馆微信公众号
十楼传媒
友情支持: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分会
展出时间:
2024年7月20日-28日
展出地点:
林散之纪念馆阅翠楼展厅
鞠慧,笔名慧生,过山客。祖籍山东沂水,一九五七年十月生于常州。当代水墨与书写实践者,广州艺时代战略合作艺术家。曾供职于“金陵四老”纪念馆。
自洽之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
文 | 鞠慧
自2017年至今未在求雨山露脸了,往事历历又在眼前。值此庆贺九风斋成立20周年之际,尝与侃凯兄重叩山门,假以“可能的风”举办联展,拿出三十幅遇目成色之作,期与同道和观众朋友消暑遣夏,以为清风徐来。
习惯了好自为之。这些年南来北往不以为倪,顾左右而艺焉,觉知翕然刹那。人需要不断被启蒙,60岁是个转捩点。有人酒醒杨柳岸,浑然不见晓风残月,怎奈错过别处良辰美景。
蓦然回眸,浮光掠影的表象正在逐一消解如抽丝剥茧,奔七的路上神不知鬼不觉。人说办展览就是自己哄自己开心——倘若开心也是一门艺术,我情愿与之恳切相契,荣辱与共。
诚谢求雨山名人馆的大力支持,但愿回馈故地知遇之念有所寄栖。
2024.6.10
陈侃凯,别署半堂、居真、大合堂、白泉。一九五九年六月生于南京,祖籍浙江定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
说上几句
文 | 陈侃凯
六月一过,我已六十有六,近些年临帖甚少,不像年轻时那样,盲目且贪婪,若按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创作,自感惭愧。面对一大堆字帖,喜欢的也就这么几本,偶尔也会随便翻翻,作回望式的梳理,有几位书家以及那些无名氏的碑帖,值得我长久的观照,陶醉其中也在所难免。
有时候遇到个别熟人,偶尔也会问起,你现在还天天练字吗?我回答也是吞吞吐吐,毫不干脆。我这么想,在他人眼里,你只不过有个爱好而已。其实大家想的都不一样。有时我也茫然,仿佛隐隐感觉自己的脖子上套了一个枷锁,每被问及总觉得尴尬。
很想回到书写的日常状态中去,但是已经几无可能。古人的那种生活状态与艺术状态几乎是完全统一的,很羡慕过去那些人能够从容地日常书写,不加掩饰地流露和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性,亦没有附加给书法更多的成分。
2024.6.10
金陵书法“左将军”
——陈侃凯书写格局小议
文 | 鞠慧
左将军之说,未必是为对应右军将军。
“江左风流”意指魏晋时代那拨士夫文人(包括将军、道长、诗客、酒徒等)的生活情状,那时候没有艺术家一说,文为道上艺乃器下耳。在此纷扰的形而下泛滥的时代,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文脉与文心,底蕴与格局之于艺术“技进乎道”的至关重要性,是从根本上说果因。
侃凯书法,运笔内化在法度之中,气局超然于我执之外,品格境象,形质风骨,尽在潜意识流变中自然进退,只有极内行的家伙才会喜欢的要命。就像世人不识徐生翁,待到懂时方恨迟一样,被人认识需要时间。我窥识侃凯的学问,是几年前在望月山庄我们的一次茶谈,之后读他撰写的评说齐剑南的短文,再去看他的书法作品,大字小楷手札随笔等,人与文与字相互核对映证,我料此君于江左江右,会是我的同道知音。
一个人的文心与格局与生俱来,虽然后天的修习也可补缺,但真正对母本文化的心心念念的虔敬与传承,一定建立在饱读诗书之后自我省觉的那一刹那,俗世沉浮未被杂染的本心淳纯才是缘起,她春风化雨般的润物无声,滋养你的砚田,笔下终会绽出般若莲花。
可惜这些不是我发明的道理,有些人活一輩子老死也不明白,却知否知否地幻在“铁杵磨成针”的发馊的励志故事中,一年写十吨纸也是枉然。
如何识读陈侃凯的书法格局,如何从浮尘一样同质化的漂亮字海中,刮目相看侃书凯体的审美样态,如何透过“乱头粗服”“乱石铺街”的“邋遢”品相,领悟看似寻常实则奇崛,“无意于佳乃佳”的书写堂奥,从而解码其中内蕴的构成秩序与文本基因,我想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评论他的所谓“个性书法”的专文已有不少,此不赘述):
一、可读读傅山关于“四宁四毋”的书学观及其阐释;
二、傅雷与黄宾虹通信中的有关精妙句章,可以解人;
三、从敦煌遗书,楼兰残纸,北魏字碑砖文拓本,北齐北凉墓墙壁画,以及当代艺术诸形式语言中,找出元素根据和视知觉佐证。
当然,我以为重要的,是从人(作者)的存在境遇和文化价值观方面,看到他的书法左道偏锋内藏的天赋异禀,异于常人高于他者的不凡之处,那是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生命源泉。
回到题目,九年前初识陈侃凯,是在求雨山高二适纪念馆,倔犟之人必有倔犟之朋。那张脸首先打动我,罗汉神采,婆婆心肠,还褒有几分憨态和顽童趣。八十年代末已在书坛崭露头角,如今当不愧为领衔书法风格化段位级教头,我称之为大将军。所谓修心养相,相即是心,人与书迹相对照,简直妙不可言恰到好处。
2024年6月22日于象山书院
陈侃凯作品欣赏
鞠慧的本来墨样
(节选)
文 | 夏可君
画面上墨色处于流动呼吸之中,保持不确定,还在生长,但又通过留白带来的光感,以及墨色之间的细微对比,形成有着抽象意味的空间。而且因为鞠慧的敏感,对于墨色层次的处理,在画面空间的生成中,既保留了山水画淋漓酣畅的气氛,似乎一切都在一种气氛的生长笼罩之中,又有着物象的模糊塑造,而且物象的层次是通过墨色的干湿浓淡来形成过渡与对比的,这是只有油画才可能做出的细微色感,但鞠慧以水墨水分与墨色的对比,达到了如此丰富的色感层次,既不丧失造型的丰富性,又有着纯粹墨色的墨晕气息,水墨是一种气息,但要使这些气息如此赋予色泽变化与节奏,还有着潜在的生长性,这是异常困难的,但鞠慧却在一些巨幅作品上实现了灵活生动的变化,即刻变幻又生机无限,随发随扫,即刻塑形即可涂抹,这正是水墨所具有的现代性生成机制。
这些墨象作品重新激活了传统的墨味与墨晕,让黑白具有西方单色抽象绘画的意味,有着20世纪90年代新水墨的实验性,但纯然依靠墨色产生平面空间层次,这并非简单的抽象制作,这是与实验水墨的根本区别,而是通过冥想状态,长久地观看一幅画,直到画面在墨气淋漓中,在氤氲化生中,获得某种逸动的形态,保持笔墨的活性,让水性充分呼吸震荡,看似形成自然的气象,但又回到墨色本身的对比关系上,这是一首首墨色的赋格曲。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艺术批评家、著名策展人、哲学博士}
鞠慧作品欣赏
——刊载 | 长三角美术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