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目录 Catalog 聚焦 Focus 资讯 News 观点 Points 交流 Exchange 视窗 Window 云馆 Gallery 主题展 Exhibition
最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萧振鸣:鲁迅手稿用笺考

    古人说“纸寿千年”,如果纸是有生命的话,从被制造成纸,直到灰飞烟灭,每一片纸张都会有自己的一段传奇,关键是要看这纸承载的内容是否具有史料价值、书法价值及文物价值。近年来民国文人信札收藏价格暴涨,2013年拍卖行拍卖过一页《鲁迅致陶亢德信札》...

  • 刘益谦、赵旭与谢晓冬三人谈:艺术市场起伏,怎么保持平常心?

    在ART021现场,收藏家刘益谦;永樂文化创始人赵旭与策展人、在艺科技及云杪文化创办人谢晓冬,就当下艺术品市场的起伏展开对谈。他们结合各自多年来的市场与从业经验,解析市场的发展变化,分享收藏心得。

  • 李音:这就是一个出神的片刻

    实际上远方就在当下,当下的出神,就构成了一次远游,就构成了远方。在这个出神时刻,过去、当下和未来融合了。这也许就是我们需要一些轻松、亲切的诗歌的理由。

  • 鞠慧:东扯西拉集(之三)

    “习气”是个要命的事,多少人视而不见,觉而不察。古往今来凡善书画者,腕下或多或少或显或隐都带着某些习气,即习惯性的书写方式,以及因此流露出的表现形态。“习气”一般含贬意泛指俗气一类,也或庸俗,或也通俗。

  • 交流 | 美国诗人鲍勃·迪伦的《旧金山中国城》及其他

    “岔路”展览集中展出鲍勃·迪伦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在内的诸多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作多为美国的景观和乡间风景画。迪伦将带领观众一同上路,穿越美国的大街小巷以及乡村道路,领略区别于潮流文化印刷物上的那一种只属于迪伦式的美国风情。

  • 学院与博物馆视角中的赵无极 | 吴为山:无极之象——读赵无极

    赵无极先生冥冥中似乎洞悉了自己的使命。他在自述中说:“历史就是这样把我推向了遥远的法国,让我在那里生根安居,然后又让我重返中国,使我内心最深处的追求终有归宿。”是的,之于先生个人际遇经历,是偶然;而之于艺术发展趋势,则是必然——对话、超越、...

  • 柏林“分离派”大展【四】:百年梦华录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繁华都市资产阶级的优雅格调,维也纳分离派联合创始人、奥地利画家、雕塑家马克西米利安·伦茨向人们展示了百年前光鲜的维也纳,车水马龙,旧国梦华。

  • 柏林“分离派”大展【三】时代大潮中,命运各异的“她们”

    柏林分离派成立时共有四名女性联合创始人,德国画家多拉·希茨是其中之一。这位罗马尼亚王室的宫廷画家加入过“十一人社”,还曾创办了一所女子绘画学校。

  • 柏林“分离派”大展【二】流金岁月之下的群星闪耀

    乔治·科尔贝的作品始于象征主义,他受到德国象征主义雕塑家、画家马克斯·克林格的影响。克林格被誉为“德国罗丹”,早在“十一人社”时期他就是创始成员。1902年,维也纳分离派第14届展览的主题是纪念贝多芬逝世75周年,中心作品便是马克斯·克林格...

  • 柏林“分离派”大展【一】克里姆特、施图克、利伯曼“三巨头”相聚

    柏林国家博物馆之老国家画廊将焦点对准了这段流金岁月,将三城分离派汇集一处,代表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印象派的80位艺术家同场亮相,200余件绘画、雕塑等作品展示了分离派的多元化审美及不同的艺术个性。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