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览的最后,现场特意留了空间供观众留言,策展方的提问是:当你看完这个展览时,你想到了些什么?也许是想对数百年前的女性艺术家说的话,也许是想对当下女性说的话,也许是想对自己说的话,欢迎上墙。那么,屏幕前的读者们,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盋山印友雅集今年已举办了三次,有蟋蟀文化篆刻邀请展;有苏先生现场首刻13公分大印“平安是福”;本期与苏金海先生合刻印章盋山印友雅集为第三次。每期活动受邀人员原则上采用轮换形式,尽量顾及更多的印友。受邀者其中既有自己的门徒,也有业内的同道,...
如果说版画作品的创作是技艺层面的精湛,那么戴安娜的才华显然不止于此——她还极具野心及商业头脑。在迁居罗马后的1575年,也就是她首印作品的那一年,戴安娜就获得了制作和销售自己作品的教皇特权。申请教皇特权对男性艺术家来说都实属不易,而戴安娜是...
本作品采用沿袭了艺术家的一贯对LED灯的标志性运用,表达艺术家创作的基本概念——持续蜕变、连接大千以及生生不息。作品中刻意遗漏了数字0,参照了佛学中“空”的概念,代表着无有无存的状态。数字作为抽象的概念符号,成为了宫岛达男的通用语言,让他的...
有次浙江省政府派人前来特邀傅抱石作画,他也带着益珊一同前往。傅抱石一生画了近三千幅山水、人物、花鸟画。其中专为孩子画的仅有五幅。家人后来发现,这极有限的五幅,竟全是为益珊画的。
黄永玉先生这一生,真正做到了明确地爱、真诚地喜欢、直接地厌恶,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人生状态。他乘着自己的小船划过众多深邃的河流,用双脚丈量过无数奇绝的高山,与那么多有趣的灵魂相伴而行,种种都可以在文字中寻到踪迹。
黄一莉,江苏盐城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重彩画协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专家库专家,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分别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蒋彩萍工作室、霍春阳写意花鸟工作室,2014-2...
本书以“画屏”为切入点,聚焦于中国古代艺术中“屏”与“画”的共生,也是对画屏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首次集中讨论。本书包括巫鸿教授及李清泉、郑岩、黄小峰、张志辉、林伟正等五位学者的专业研究文章,涉及考古发现的屏风和画屏实物、墓葬壁画表现的不同类型...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后改宾虹。安徽歙县人。长期在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等单位(机构)作编纂工作。历任新华艺专、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1953年华东文艺界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称号。出版...
《画学篇》长歌为画史要略,是黄宾虹梳理中国画学的扛鼎之作,也是宾翁晚年中国画学思想的结晶。黄宾虹《画学篇》长歌原稿,为宾翁家珍,是尽数捐献后仅余的至宝。文中有多处圈改,完整保留了他在创作这篇重要作品时,思考与推敲过程中的火花和痕迹,体现宾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