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或许与李铁夫20世纪30年代回国后,主要生活在香港,没有在中国美术教育中发挥实际作用,且甚少参与内地美术活动有关;此外,与彼时现代主义风行一时,李铁夫的古典主义写实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都被视作“过时”。这也与许多留美归国后...
本次展览“宇宙游——从‘原初火球’出发”以蔡国强30年前的展览“原初火球”为起点,将其作为诞生了蔡国强艺术宇宙的大爆炸。由此追溯:是什么催生了这次爆炸,此后至今又发生了什么?展览以蔡国强对话宇宙和看不见的世界为主轴,追溯他从早期中国时代、到...
近年流行的一种艺术史研究将视点从“图像”转移到“物件”上去,不但研究其制作、构成、功能,而且追究其流通、变异、毁坏以及变化中的意义,也就是“物之生命”。
当人们走近徐冰的装置作品,第一印象是惊艳震撼。视觉上如此美丽的作品,但当他们近看时,却意识到根本无法阅读它的内容,而且所有文字都是荒谬的无意义符号。对于一位艺术家花三年的时间来创作如此莫名其妙的字符,这件作品本身就存在猜不透的魅力。
梵高所说的“卡在两者之间”,正如古斯展览的命名——“苦痛与极乐之间”——看完整个展览,会觉得展览名起得格外贴切,雨果•凡•德•古斯这个人、以及他的画作正是处于苦痛与极乐之间,他经历了两极的一生,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拥有世俗的莫大成功...
由于在艺术路径上的异同,作品呈现出的风格极具多样性,有“千古风流”的雄阔,有“柳暗花明”的反转,有“老树昏鸦”的冷寂,有“蓦然回首”的释然。相信置身其间将会是一段愉快的时光,哪怕沿展线绕场一周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本书为上海书画出版社“鉴真馆”系列之一,为刘九庵的书画真伪鉴定文集。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从摹、临、仿、代、改、造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书画的作伪。第二部分是“书画伪作辨析”,是由1994年刘九庵赴台北讲座的笔录整理...
谈艺录文稿看完之后,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欣喜,当即电话唐老师,以备展之名,确定了他和罗菲最近的工作时间档期,叫上助理小丁,带上录音和录像器材,拿着那份刚划过不久谈艺录初稿,飞到了昆明,趁着他们的艺术理论热度正酣,在唐老师的工作室——艺术的厨房里...
1917年,杜尚通过作品《泉》以及之后为数不多的几件作品,颠覆了大众对“艺术”的既定认知,改变了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图片至此之后,艺术家们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创造,当代艺术开始大行其道。但也有很多人表示根本看不懂当代艺术,这100件具有代表...
1963年,中央美院王逊先生受文化部委托,对永乐宫壁画神祗进行了辨识,研究成果《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题材试探》,刊于《文物》杂志。这篇文章成为中国道教美术研究的奠基之作,也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