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目录 Catalog 聚焦 Focus 资讯 News 观点 Points 交流 Exchange 视窗 Window 云馆 Gallery 主题展 Exhibition
最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乡村建设是“形的塑造激活神的那部分”

    当我们在消除了农村和城市的一些政策上的限制之后,城乡之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追求,有些人可能更愿意生活在乡村,有些人可能更适合生活在城市,并没有孰高孰低的问题。当下乡村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觉得还要立足于乡村的...

  • 阿布拉莫维奇首次中国大展《能量转换》将于10月在艺仓美术馆举行

    本次展览灵感源于阿布拉莫维奇最具代表性的表演之一——她与德国艺术家乌雷(Ulay)于 1988年在中国长城上的历史性行走,这一旅程使他们成为首批穿越长城的国际艺术家。《能量转换》由上海艺仓美术馆艺术总监 Shai Baitel与阿布拉莫维奇...

  • 金陵书法“左将军”——陈侃凯书写格局小议

    当然,我以为重要的,是从人(作者)的存在境遇和文化价值观方面,看到他的书法左道偏锋内藏的天赋异禀,异于常人高于他者的不凡之处,那是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生命源泉。回到题目,九年前初识陈侃凯,是在求雨山高二适纪念馆,倔犟之人必有倔犟之朋。那张脸首...

  • “预示与回望”40年时代心迹:丁乙个人回顾展在南法举行

    本次展览呈现了丁乙创作生涯不同年代的30件代表性作品,包括布面、木板和纸本绘画作品,一件空间装置和一部带有回顾性的自传式短影片。展览前后筹备了5年时间,策展人克拉梅洛蒂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提到:“我对丁乙作品的兴趣可以追溯到7、8年前。...

  • 法国艺术家克洛德·维尔拉:昆明“回望”

    此次展览“克洛德·维尔拉的回望”通过80余幅作品,呈现维尔拉近三十年的创作方式和风格,并结合1999年展览见证者的回忆录与文献资料,梳理这位来自法国艺术家的创作轨迹,以及一场国际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持续影响。

  •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回望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家留学法国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法国艺术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上的印迹。留法艺术家的创造跨越文化,融合中西,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也为中法文化艺术的交流互鉴搭建起宽阔桥梁,影响延续至今。如今,更加丰富、便捷的...

  • 钩沉 | 从张尔宾画瓷说起

    单纯就这一现象来看,当代景德镇瓷器的价格飙升其原因很简单,的确是沾了名人的光。就像黄铜镀金一样,瓷器本身的工艺水平恐怕已是次要的了。试想,假使这些瓷器上的画作出自景德镇工艺师之手,价值又能几何?看来画家画瓷果然是占了市场的先机,同时也抢了别...

  • 晚清民初《石鼓文》书风探赜

    《石鼓文》拓本的收藏是晚清民初《石鼓文》书家群体形成的基础,唐、宋《石鼓文》古拓本的稀缺提高了书家群体对宋以后拓本的重视,并带动了清代到民国初年的传拓与翻刻活动,拓本的积累也成为《石鼓文》书风形成的原动力。

  • 王广义是如何炼成的?“政治波普”光环之后,那些隐秘的多面性

    本次展览通过呈现王广义1993年首次参与一系列全球展览后至今完成的全部创作草稿,揭示其“思想”流变的过程,审视艺术家如何依靠“思想性”想象地言说个体与世界的关联。

  • 刘海粟美术馆 | 百年中国油画掠影:缘何从上海出发

    在总策展人陈翔看来,发源于上海的海派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标志,融合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由于工业化、都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现代展览与传媒系统如图书、杂志、出版业的繁荣,上海的艺术市场一直保持着活跃,具有流动性、多元性和实...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